截止昨天,我把本周上档的五部新片都看了,其实本周新片不止于此,还有一部藏语悬疑片《圣山村谜局》是我没看的,鉴于广受热捧的藏语片《气球》我都没看出好来、这部就算了,当然没有排片也是原因之一。昨天(4.3)应该还有一部国产动画片《小美人鱼的奇幻冒险》上映,看画风走的是低幼路线,不适合我这个中年大叔,预告片看上去质量也堪忧,就此作罢。另外,原计划在4.3上映的喜剧片《来都来了》撤档了,这部电影大家要小心,大概率是部烂片。因为影院内播放的预告片男一号是“杜江”,可你看豆瓣上的演员表,排在男一号前面的都是大咖,把帮忙的放在男一号前面这得是多不自信的表现呐,所以搞不好《来都来了》就是今年的第二部《日不落酒店》……个人感觉清明档新片均不具备大爆素质,尽管以现在的成绩,《我的姐姐》冲得挺猛,但它质量与想要对标的《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现在的火仍然是凭借主角“张子枫”与几位配角为噱头的宣发在起作用,最终它会因为看的人越多口碑下滑越明显。我甚至觉得就是因为清明档新片没有能打的,所以反倒让已上映一周的《哥斯拉大战金刚》又爆了一回。本期标题中的影片排列顺序有点说道儿,它并不代表本人的喜爱顺序,而是个人自以为是的——从“商业”到“文艺”的排列顺序,即《西游记之再世妖王》是本档期最“商业”的电影、《第十一回》是最“文艺”的电影。这其实只是大众俗称、实际并不严谨。在这件事上,我更认可抖音“王小伍”老师的解读逻辑,电影根本不分“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因为就电影这种表现形式,任何一部都有其商业价值和文艺属性,不商业就不会卖票给观众看了;而电影本身就是艺术形式,再烂的电影也有其艺术属性,这里只分多、少、好、坏,并不存在有、无的关系。可从观众角度出发,确实能明显感受到电影的两种表现形式,那若不用商业、文艺来区分,又怎么分呢?王老师的分法是“商品电影”和“作者电影”。商品电影更重视观众,它要以让观众能看得懂、看得HIGH为目的。而作者电影更注重作者个人的表达,至于观众懂不懂,那不是作者关心的问题。我是俗人一枚,若非让我站台,我肯定站商品电影,毕竟我不是电影作者,没必要非去关心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如果作者真想让我明白,那就通过我能看懂的方式向我传递信息,如果他并不关心我能否看懂,那我为啥偏要关心他想表达啥呢?毕竟我才是买票一方对不?在我眼里,电影就是讲故事,能不能把一个故事讲得吸引我,让我产生共情才是我评价电影好不好看的主因。这个评价当然是感性的,不光是我,任何一位影评人给出的结论都是主观而感性的,感性结论是不能用对错衡量的。如果非要让我推荐一部清明档新片的话,个人首推《明天会好的》、其次是《再世妖王》……这期观影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以往进电影院的观众群体,要么是男性观众多、要么是男女一样多,而这次的《我的姐姐》和《明天会好的》两部电影明显都是女性观众占大多数,目测年龄均在30岁以下、学生居多,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我的姐姐》俺是中午买的晚场票,拥有很多座位的巨幕厅已经没有好位置了,于是我买了一个边座,在我左边的小女观众几乎全程都在看手机,当然她是个例,但起码说明影片本身并不吸引她,个人猜测:要么花钱捧偶像、要么陪闺蜜,反正都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来的……几部电影的演员问题都不大,甚至可以说表现很好,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故事本身。相对故事讲的最好的是《明天会好的》,所以我把它排在了本档推荐榜首位。作为“无剧透”观后感博主,写这篇时觉得难度颇大,糟点都在剧情上,要是点剧情就会不自觉剧透,所以这期观后感无法保证“不剧透”,我只能尽量少说几句,介意者请关贴 ——
(首映 / 观影日:2021-4-2)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短评:用《西游记》作故事蓝本有两大好处:一是原作者“吴承恩”不会醒过来管制片方要版权费;二是剧中角色在中国家喻户晓,不需要在电影中铺垫人物,直接进入就能故事。而难点也在于此,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电影工作者如何在保持创新的前提下,还让大众喜欢并接受他在电影中的新形象及所作所为并非易事。《再世妖王》中的大BOSS叫“妖祖:元蒂”,这是原著中没有的虚构角色。电影的前半个小时以原著中的“人参果”一章进入,这个不必赘述,大家都看过。从推倒人参果树开始进入全新创作的故事,可惜从这开始也就没啥故事了,整个一套路化的平铺直叙:传说中众仙合力都打不过的妖祖元蒂因人参果树被孙悟空推倒而现世,对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手拿把掐的地仙之祖镇元子携众徒之力也没能控制住妖祖,还让它给逃了,顺带妖祖还掳走了唐僧。孙悟空本着自己闯祸自己圆的原著精神(顺带救师父),与猪悟能、沙悟静踏上了讨伐妖祖之路。结局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五庄观只是唐僧师徒四人的历险之一,在未完成大业之前,师徒四人加上只算零点五的白龙马一个都不会挂掉,所以结局当然是孙悟空打败了妖祖……因此能留给编剧的发挥空间就只剩“PK妖祖”的过程了……这里插句题外话,大家觉得同样是西游题材的《大圣归来》好在哪?其实《大圣归来》的人物、场景建模设计等也都一般,可见无论是钞票还是3D动画技术、当年都限制了它,但它在人物塑造、影片节奏掌控方面就是做得好。“江流儿”的牺牲能让观众产生共情,进而在孙悟空能力觉醒、穿上齐天大圣盔甲那一刻,直接引发了观众的燃点,火候恰到好处。可见对于动画电影而言,表现手段固然重要,但故事掌控也很重要。而显然,晚于《大圣归来》六年后上映的《再世妖王》没能继承前作精髓。当然,二者只是名称上都有《西游记之》这四个字,实际的制作班底并非是同一伙人,角色形象也大相径庭,故不存在续集关联。《再世妖王》中也部署了一个想与观众产生共鸣、最后要通过牺牲唤醒孙悟空技能的角色,但它将要牺牲的这个点过早的告知了观众,有了心理预防那还共啥情啦?!另外,在最后一战中,妖祖也是有了加成的,但在加成后的孙悟空面前,它几乎是被秒杀的,这也与片头铺的众仙合力都拿不下它,最终还得是如来佛祖在牺牲了一位弟子的情况下才震住它前后不符了……片中的创新是在师徒四人身上增加了无厘头风格,老猪一口京片子,还时不时的甩两句当前流行网络词汇,确实比我潮~~~打戏的时长着实不短,但缺少新意,动作设计的也不灵动。从表象上看,它不是像《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这样的国产一线动画大片,充其量也就是个二线级中小制作吧,能看,但别抱太大期望……最后,写这段文字时我才反应过来,片名《再世妖王》指的可能不是妖祖元蒂、而是指妖王孙悟空,但孙悟空怎么就再世了呢?不懂啊不懂~~对了,片尾字幕全部结束后还有第二枚彩蛋,但并没有挖坑,所以本片可能不会有续集了,毕竟最大的妖都被灭了,那以后还能打谁啊?是不……
(首映日:2021-4-2 / 观影日:2021-4-3)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短评:《明天会好的》的导演“袁媛”是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硕士导演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编剧工作,其知名编剧作品有《滚蛋吧!肿瘤君》和《后来的我们》,《明天会好的》是其导演处女作!首先我要澄清一下,在写此文之前我并不知道袁媛是谁,看完五部电影后的结论《明天会好的》是本档期故事最好的影片也是全凭个人感觉,与导演是编剧出身纯属巧合,并非我事先预知答案的对号入座。本片是“大女主戏”,全片都在围绕女主一个人展开。饰演女主角萧渝的“papi酱”是短视频领域的第一代网红,她火的时候还没有抖音这款App呢。虽说是误打误撞成了网红,但人家也是科班出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修戏剧导演专业(注:戏剧导演与电影导演分属两个专业)。她的短视频多数我都看过,比现在抖音上那些纯搞笑博主创作的东东更具社会性,她自诩“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我个人也是认同的,在下可以算是她的粉丝,但俺也是看完本片才知道她的本名叫“姜逸磊”、一个蛮男性化的名字。电影中papi饰演的是“北漂影视从业者”,最初志向是成为一名编剧(导演是编剧出身、女主也想当编剧,莫非这是导演自传?),但由于老天不给机会、才华也不出众,所以从编剧干到了场记、又从场记干成了网络写手、后又受聘去监狱为劳改犯编排舞台剧~~~总之,她的角色就和绝大多数普通大众一样,有梦想、肯吃苦,但就是不成功……这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它够真实。北漂一族不是没有成功典范,譬如男有王宝强、女有贾玲,但这个概率并不比中彩票大奖更高,所以“有志者事竟成”是句更偏向鸡汤而偏离事实的俗话,可谁说为了个人理想而奔波的人们因为没成功就失去了意义呢?人活在世都是短短几十年,有才华如“赵英俊”不也年纪轻轻就故去了吗?但他为世间留下了若干好听歌曲,那就比什么都没留下强。能不能成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有没有理想、肯不肯执行完全在于个人。这部电影中没有众人敬仰的超级英雄,只有如同你我一般的平凡人,一个尚未成功、亦不知未来能否成功的小人物——本周最推荐观看的电影《明天会好的》~~
(首映 / 观影日:2021-4-2)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短评:本片BUG可能是出在导演和编剧都是女性,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我认为性别不同会导致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方式的不同。女性偏感性,感性说白了就是一切凭直觉、跟着感觉走,但感觉有不靠谱的一面,最不靠谱的就是感觉的善变性,而《我的姐姐》一片中的主要角色都具备这个属性,这就让整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显得很不真实。实话说片中的演员都不错,包括演弟弟的小演员,演技方面是没得说,这片的锅应该由“导演”和“编剧”来背,谁让他们把人物写的乱七八糟的,包括主角在内的所有人物均含一个固定特点——不定性。他们都是想一出是一出的主儿,今天想这么的就这么的,明天说否定昨天就能否定昨天。这真是太符合大多“女孩子”的常规性思维逻辑了。本片的故事框架其实挺好,即有社会话题性、亦有足够的矛盾冲突:一个不靠父母养活、独立闯荡的女孩儿刚刚毕业参加工作,正准备进京考研时家中突然传来恶噩,父母双双车祸身亡,留给她的只有一个还未上学的亲生弟弟。上一辈父母双方均有兄弟姐妹,但要么只愿意动动嘴、要么确实家里条件不允许,谁都无法(不愿意)替女孩照看弟弟。由于只有血缘、没有感情(年龄差距大且长年不在一起生活),所以姐姐的第一想法是把弟弟送人……到这里的开局都一切安好,此故事不仅体现了现代人是追求自我还是照顾家人的矛盾冲突,还稍微引出了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只可惜本片的好就只停留在了这里。再往后,无论演员怎么卖力的表演,故事都被编的一地狗血。就说“朱媛媛”饰演的姑妈,前一天刚在协议书上签字同意把弟弟送人、第二天就说“我反悔了”。不是不能反悔,而是作为成年人,咱别翻脸比翻书还快成么?那是个人,不是猫猫狗狗,要送出去不经过深思熟虑就签字?若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转过脸就反悔?朱媛媛刚在《送你一朵小红花》中出演母亲一角,演得多好啊,这次在《我的姐姐》中同样演一位母亲(当然不是女主角的母亲),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所以这不是演员的问题,就是编剧脑抽筋了……要说那个时代的女性,可能受家中重男轻女思维的影响,对于家中同辈中的男性成员基本是隐忍为常,所以导致没文化、没主意也算符合人物设定。可由“肖央”饰演的舅舅也这样就怪异了。舅舅是个胸无大志甚至有些惯于坑蒙拐骗的烂赌鬼,这样的角色要么是个万人烦的反面角色,要么是个临了浪子回头的反转正角色,可他偏偏被设计成了在万人烦和浪子回头中来回转换的角色,这就让我看不懂了。怎么现在连烂赌鬼都这么“感性”了么?这类问题在姐姐、弟弟两个主角身上也不同程度的展现。弟弟最初是不懂事,在姐姐家里一顿胡闹,这符合学龄前孩子的人设,但在姐姐领他参观完父母的墓碑之后,忽然就“成熟”了,似乎小小年纪便通晓了死亡的道理,然后便能和姐姐说出并非他所在年龄段能够'自想’出来的台词,最后还设计了个“自我牺牲”,这也太超能力了好么?再看姐姐,全片一直在展现她个人的强势、独立、自我,可最终仍未跳出世俗与人情的束缚,弄得还是个政治正确的结局……结局仿佛在说:作为女人,独立没什么用?最终还不是要妥协?政治是正确了,价值观却世俗了。我能猜到编剧与导演的设计思路:她们试图让弟弟与观众产生共情,进而让姐弟之间感情迅速升温,然后让姐姐和观众同时舍不得将弟弟送人……可惜片中的弟弟聪明有余、可爱不足,我并未与其产生共情,这可能与我天生不喜欢小孩有关。但我记得在张子枫出演《唐山大地震》的方登和《唐人街探案》中的思诺时,我对她饰演的两个小女孩有共情啊。所以这不是演员的锅……现在回想起来,片中的男性角色貌似没有一个是纯正面的,好像本片就是两位女性创作者对重男轻女这种社会现象的一种报复,甚至她们本身就憎恶男人,这种对社会的认知太过肤浅了。如果本片还用这些演员,但换个男导演来拍,结果可能大不一样。本片的最大问题在于感性太多、理性太少,而偏偏女主角“姐姐”又被设计成“超理性”的人,所以编剧和导演都没能力驾驭这类性格的角色,索性就跟着感觉一通胡编~~~本片根本无法和《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相提并论,完全不在同一级别……ps. 本片片尾曲《姐姐》的演唱者是新生代小鲜肉“王源”,而制作人是当年的原唱“张楚”。当代人可能都不认识张楚了,没关系,贴一条原唱版,让不认识张楚的同学听听啥叫小鲜肉与老摇滚的天壤之别——
(首映 / 观影日:2021-4-2)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短评:单论故事,《生生》比《我的姐姐》好,起码《生生》中的角色性格贯穿始终,没有出尔反尔的突兀变化。不过“生生”并非本片第一主角,本片的一号角色是“鲍起静”饰演的老太太,生生只是被她影响的单亲家庭的小男孩。老太太“莉莉”是个老网红,她的直播节目叫“活过100天”,因为她得了癌症,医生通知她最多活三个月,但生性豁达、乐观的她不仅没去化疗,反而和医生及全世界打赌,偏要活过100天!于是她用在线直播和自编漫画的方式记录着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刻。生生的哥哥生前曾是莉莉奶的粉丝,哥哥死后,生生用起了哥哥留下的手机,他想通过手机中的各类信息更多了解哥哥,于是也关注到了莉莉奶奶……其实《生生》中的莉莉奶奶和《我的姐姐》中的姐姐有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是不顾世俗眼光的“独立女性”,在下也着实认为这是值得推广的人格优点。我们中国人就是太受亲情牵绊,会导致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处处受制于他人,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的概念里,父母、兄弟、亲属都不算'他人’,而算'自己人’。说白了,中国人缺少“界限感”,总以“为了你好”为由突破界限而不自知。其实无论对方是谁,在其未主动寻求帮助之前,让他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才是最和谐的生活方式,哪怕这个对方是“自己人”。如果每个家庭都能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去用主观思维规定别人、也不用世俗规矩拖累别人,那每个家庭都会活得更加轻松自在。片中的奶奶就在朝着此方向努力前进着,为观众树立了对中国人来说别具一格的人生观。其实《生生》的故事写的也不错,只是作为“台湾电影”,它的节奏偏慢,而且还是部老片,它2018年就在台湾省公映了。估计原版片中还包含了部分内陆审查不能接受的情节(或对白),所以内陆公映版比台湾版短了4分钟(内陆版99分钟、台湾版103分钟)。看不看您自己定,但本片的排片稀少是真的。
(首映 / 观影日:2021-4-2)
推荐指数(满分五颗星):★★★☆
短评:据网传,本片也经历了多次拆改,所以目前的公映版大概率不是本片原貌,而原貌啥样估计除了主创,也没多少人看过。这是2019年4月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映过的电影,直到今年清明节才得以正式上映。再强调一回,这是“陈建斌”导演的“作者电影”,所以看完如果发现没看懂、不知道影片在讲什么是完全正常的。虽说在宣发方面,本片貌似是清明档除了《我的姐姐》以外宣发最卖力的电影,但它注定只能火在小范围里,影片属性就决定了它不会被大众接受,没有多少人愿意花钱去看很有可能看不懂的片子……这是部黑色荒诞喜剧,但并不爆笑,个人认为本片所表现的主题是——反抗与妥协。片中的所有主角都存在反抗行为、而片中的所有配角都在说着“正确的废话”!什么是正确的废话?网上的“鸡汤文”都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听上去是那么回事,可执行时就会发现根本没有可操作性。马福礼(陈建斌饰)反抗市话剧团用他的案子拍话剧;金财铃(周迅饰)反抗女儿未婚产子;胡昆汀(大鹏饰)反抗别人篡改他导演的舞台剧;贾梅怡(春夏饰)反抗没有爱情的男女关系;甚至片中只闻其名、未见其面的一对死鬼也在反抗包办婚姻……而最终,除了死鬼,活着的人都为了生活不得不一定程度的妥协了自己的反抗。正如片中市话剧团的正团长姓傅(傅库司、于谦饰)、副团长姓郑一样,片中的人物似乎都在“拧巴”的活着……傅正团长说:现实生活中的是角色A、舞台上的是角色B,A、B尽管名字相同,但却是不同的两个人。而片中的角色无论是A还是B其实都没能真正活成A本来的样子,他们讲话的方式和用词都更接近舞台表演者的B。这片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看,喜欢的同学会相当喜欢,不喜欢的也必会视作垃圾,作者电影都这样~~~片中角色的名字有各种致敬,除了上述以外,还有胡昆汀的老婆叫“甄曼玉”、看门老头儿叫“苟也武”等……本片采用章回体形式,片名也告知了观众影片一共有“11回”,不过第11回的篇目名出现后字幕就开始升了,大家不要以为故事就此结束了,因为字幕升完后才是第11回的正片部分,错过了就相当于根本没看全,那您可就亏大啦~~~自觉能驾驭的了本片风格的同学可以进电影院支持一下,本片不建议普通观影爱好者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