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疮药是古代名药,为何如今却失传了呢?还要从原材料说起
引言:
说到古代历史上忠勇无双又威震华夏的英雄人物,相信很多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国时代的蜀汉大将关羽。关羽传奇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除了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这些尽显威猛的故事之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刮骨疗伤。
当时关羽在作战的时候被毒箭所伤,神医华佗看后,发现毒素已经蔓延到骨髓,必须尽快地割开皮肉,将骨头上的毒素刮除。这在一般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但关羽却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下,和同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让华佗进行这一当时极为艰难的外科手术。在一切结束之后,华佗给关羽敷上了最好的金疮药才把鲜血止住。这里有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那就是这台手术的最后一步,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就是使用了金疮药。那么,古代的金疮药到底是什么呢?
一、复杂的制作材料
关羽“刮骨疗伤”这个故事,展现了关羽的豪迈之气和面对窘境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金疮药无疑不是主角。但是我们翻开古代的典籍和史料,就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被刮伤砍伤是常有的事情,这个时候大家通常会在伤口上擦拭涂抹金疮药,之后不久伤口就会止血,这种效果可谓立竿见影。而且在古时候这种止血药,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良药之一。不过到了近现代,这种金疮药基本上是看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有必要从金疮药的制作原材料上来分析。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将军或者是江湖侠客在受伤之后会涂上一些粉末状的药粉,具有止痛止血的作用,看上去十分神奇。实际上,这种神奇的药粉制作需要的原材料和工艺相当复杂。
根据《医学心悟》记载:需要雄猪油620克、松香180克、炒制筛选过的优质面粉120克、黄蜡180克、血竭30克、乳香30克、麝香1.5克、樟脑90克、冰片1.8克、儿茶30克、没药30克等。这些给出的原材料数量就已经非常惊人了,但这还不算完,价值最高的一味是龙骨,虽然需要的量并不大,但是在治疗外伤的时候能够很好地促进药效的发挥,是必不可少的。
二、何为“龙骨”?
龙骨对于金疮药的制作如此关键,那么什么是龙骨呢?实际上古代入药用到的龙骨就是古代哺乳动物遗留下来的化石,其中动物的种类不固定,有犀牛的,有猫科动物的,也有海龟等海洋动物的骨骼等等。
其实在古代,人们寻找这些化石相比于现代还是更容易一些的,古代的百姓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时不时就会发现一些,由于知道这是一种药材,自己留着也没什么用,大部分都会贩卖到药材市场中。龙骨被药商收集后会统一进行加工处理以及碾磨成粉,之后加入到金疮药中提高药效。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史料记载,有很多百姓不仅发现过单纯的动植物化石,还发现过很多的甲骨文,不过他们没有什么文物保护意识,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所以都会以低廉的价格当龙骨卖掉。这些刻上字的“龙骨”由于在品相上有残缺,还会被药商故意刁难,说药效不如纯洁的龙骨高,反而不会给百姓正常的价格,所以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大家都不希望挖到“甲骨文”,当然了,这就是后话了。
三、金疮药为什么会失传
虽然金疮药对于外伤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但由于龙骨的日益的稀少,原材料的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可是在古代外伤又是一件很常见的问题,金疮药在民间的需求量极大,可是哪里有那么多龙骨去入药呢?这就成为了限制金疮药生产和普及的一个大问题。
另外,在古代的时候对于中药材的生产制作具有相当严格的要求,甚至有一些药材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采摘入药才可以确保药效;还有一些需要经过数月甚至是数年的晾晒才能使用等等,因此随着中国人口的激增,很多药材就无法满足日常使用。而进入近现代后,随着机器和西医的出现,很多古代配方也逐渐失传,即便是有了足够的原材料,也很难生产出和古时候一模一样的药品了。
在如今的市场上有太多类型的止血止痛药,但是无论是形制上还是配方上早就和古代的金疮药大相径庭了。其实这也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价格合理更容易被大家使用,关键是效果也非常理想,所以金疮药的失传,我们也可以看作是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结语:
如今我国的医学领域早已是中西并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传统的中医已经成为了一种国粹,被视为要积极保护的一种文化遗产。虽然像金疮药这样的药品已然不再常见,但是对于中医学和中药材的保护,在新时代里也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