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老师和中学生的暑假书单
“美国中学写作教学译丛”共5本,分别是《人人皆可为优秀写作者》《在各学科内培养写作能力》《在中学:读写工作坊的奥秘》《与高中生一起写作和思考》《所有的写作都是讲故事》。代表了目前美国K—12写作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这套书的作者,有的是大学研究专家,有的是中学教师,他们在读写教育领域做出突出的贡献,是当今美国写作教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这套丛书从理论基础、专题教学、思辨读写三个方面展开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
《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梳理、总结了“整本书阅读”的国际经验、传统模式与当代探索,从学习领域、生涯规划、核心素养的视角审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用教学理论、经验研究,以及学习心理、眼动研究成果解读“义教课标”和“高中课标”的相关要求,厘清“阅读取向”“阅读策略”“阅读活动”几个核心概念,提炼出五种整本书阅读的策略,选择小学、初中、高中重要的阅读书目,详细分析了这些策略在教学中可能的活动形式及其对深度阅读的促进作用。
《走向理性与清明》阐述批判性阅读的基本内涵、策略与方法,在批判性思维原理的指导下,探索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内容从篇章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比较开始,借以强调整本书阅读在思维训练中的特殊价值。从思辨的内容、思辨的过程和思辨过程需要处理的几组关系入手,借助大量的教学案例,阐述“思辨读写”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巧,形成了母题—议题—问题“三题定位,思辨读写”的课程框架和教学设计。
《探索和发现的旅程》阐述专题教学的内涵,专题教学对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的要求,重点介绍专题统领下的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在专题教学中需要经过“阅读—发现—选题—研究—写作—反思”这样一个完整的活动链条。阅读和发现两个环节是建构专题,选题和研究是探索专题,写作和反思则是表达专题,所以称之为以专题为核心的阅读活动链。
本书聚焦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对其中的新篇目和经典篇目进行解读,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参考,有直接的意义。尤其是面对新收入教材的一些陌生文本,教师因缺少教学参考资料而感到困惑,本书可以为消解这些困惑提供帮助。詹老师的解读抽丝剥茧,鞭辟入里,为读者理解和语文教师教学这些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且在导读中对文本解读的一些误区做了澄清。本书可作为一线教师的备课参考书,适用于全国初中语文教师。
本书以文化为取向、以辞章为核心建构文言文课程内容,从传统中吸纳文言文辞章知识,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构“辞章”。这种努力,致力于文言文课程目标实现文言、文学、文化三个向度的内在融合,使文言文课程新内容的建构成为可能。
该书聚焦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着力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思考路径,揭示初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几类文体的体式特点、阅读目的、解读路径、阅读策略等,提供了近六十篇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案例,阐释了这些文本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语言特色,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了解读这些文本的思考视角、思考路径,分析了思考视角、思考路径中隐含的语文阅读策略,探讨了这些文本的教学价值,为广大基层教师在运用统编教材的过程中进行教材分析、教材设计、阅读策略指导提供了相关的教学建议。
本书在吸收测量与评价理论、借鉴国际读写测评经验,以及反思我国语文读写测评现状的基础上,探索语文读写测评的研究体系和实践思路。
基础理论篇,阐述学科测评应当关注的测量与评价基本原理,评介国际读写测评框架和评估标准。读写测评“构念”篇,分析我国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层面的读写测评“构念”,介绍分析国外母语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和测评项目中体现出来的读写观。测评工具篇,结合国内外既有测评项目,从各种角度探讨阅读测评、写作测评和读写综合测评工具的开发和运用。评分与反馈篇,探讨评分标准的设计和学生表现水平标准的构成及运用等。
本书致力于突破既有的试卷、试题分析式读写测评研究状态,探索有学理依据的、素养取向的、系统的语文读写测评研究和实践范式。
本书聚焦议论文写作课堂教学,共十一个课例,围绕论证的关键步骤,如关键概念前后是否一致、理由本身是否合理、理由能否支撑论点、理由是否充分、理由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理由是否有证据支撑、证据能否支撑理由、证据的细节是否充分、证据是否符合事实、证据是否充分、证据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等,展开教学探索,以培养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反思论证的意识和探究实证的精神。
本书分为全书总论、人物点评、情节解析、风物品鉴、接受研究等五章。作者立足于《红楼梦》文本阅读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或者从读者阅读过程中忽略的问题,乃至红学界引起争鸣的问题出发,通过文本的深入分析,严谨的论证,得出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结论。每篇文章,在有限的篇幅中,追求趣味性、实证性和思辨性的统一,以重读名著的方式,达成“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本书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核心理念进行深入解读,结合一线教学课堂对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关系、必须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关系、任务群教学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阐释,解答了一线教师在实践新课标过程中的困惑,提供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案例,为语文教师提供关键教学指导。
这两本书是《语文学习》2013—2017年的《镜头》栏目精选篇目结集而成。由特级教师肖培东主编,聚焦高初中语文经典课文,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多角度地展现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是语文教师备课的好帮手。
本书构建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框架和视域,梳理了近些年来思维学、课程论、教学论、文艺学的研究成果,回应了语文教学改革中思维品质培养研究领域的核心命题。围绕“思维的科学与语文的思维”“思维品质与语文核心素养”“课程体系下的思维建构”“课堂空间里的思维养成”“文本解读中的思维肌理”五个方面展开,探索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路径。
本书精选百年语文教育史上名家胡适、梁启超、何仲英、陈望道、黎锦熙、吴研因、王森然、阮真、艾伟、穆济波、张震南、胡怀琛、蒋伯潜、吕思勉、钱基博、陈柱、郭绍虞、朱自清、叶圣陶、夏丏尊二十家。梳理、总结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些大家的语文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以昭示未来。
本书是语文特级教师、原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现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程红兵到深圳创办新学校明德实验学校的办学手记,既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又有真实的案例展示,还有细腻的情感随笔,展示了一位书生校长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本书建立在准确的观念基础之上,既全面又简明,是能兼顾中学和大学新生通识教学的批判性思维教材。它的目标是培养开放理性精神和探究实证能力,而训练的重点落实在批判性阅读、写作和研究性学习三大技能。书中用实例和范文展示了青年一代亟需的认知和发展方法:善于提出好的问题、细致分析问题要素、探索多维信息和证据、深度质疑和评估现有观念、有效开发有新意的思想和扎实的论证,并通过专业的写作来阐明和表达。这些是有创新的学术研究、基于明辨的决策,以及成功面对人生和职业的珍贵素质,是信息和全球化竞争时代的生存技能。
本书是“国际母语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种。本书反映了1984—2003年间写作研究领域内一些意义重大的发展。旨在关注发掘有效的教学实践和根据硬科学传统进行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包含了无数在希洛克斯的著作之后形成的研究兴趣与方式。公平、性别、文化实践等问题已经显现为研究重点,这些研究重点不仅起因于也促成了学者转向多样的“后”式理论观点,以及批判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等在近年对社会和教育形成影响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这些理论为写作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本书各章对写作研究领域的综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于漪全集》是基础教育领域首部特级教师全集,收录了语文教育家于漪自1951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写作的论文、论著、序跋、书信等,共分8卷21册。涉及于漪老师在基础教育领域所做出的诸多贡献,有办学理念、语文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工作、青年教师培养、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等,全方位地展现了于老师的学术造诣、教育思想、教学成效和教育生涯。
“中学生思辨读本”是针对中学生读书“量不足、质不高、结构比例不合理”的基本现状,针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普遍不强的具体现实而隆重推出的。本丛书由上海市特级教师余党绪主编,共五册。
《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修订本)》
《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修订本)》
《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修订本)》
《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修订本)》
《学术文章的论证魅力》
本套读本选文范围涉及学术文章、古典诗歌、经典名著、现代杂文和当代时文。不仅选文思辨性强,富于理性,而且编著者的赏析解读也极具思辨性,表现出卓越的理性思维能力。读本倡导的思辨性阅读,就是边阅读边评断、边理解边质疑、边沉浸边反思,是一种独立自主的阅读姿态。
“整本书思辨阅读”是由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思辨读写”倡导者余党绪老师主编,全国十余位知名高校教师及中学语文教师担任导读的一套学生名著阅读丛书。根据初中统编教材“名著导读”板块及高中新课标推荐读物选取书目,依托导读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精心设置旁批和思考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思辨,提升读写能力。目前首批已推出12种,其中初中7种,高中5种。
余党绪《整本书思辨阅读:<三国演义>》
吴欣歆《整本书思辨阅读:<西游记>》
吴 泓《整本书思辨阅读:<红楼梦>》
李煜晖《整本书思辨阅读:<水浒传>》
张春华《整本书思辨阅读:<海底两万里>》
张小兵《整本书思辨阅读:<朝花夕拾>》
易 晓《整本书思辨阅读:<骆驼祥子>》
王希明《整本书思辨阅读:<儒林外史>》
陈 佳《整本书思辨阅读:<牡丹亭>》
杨 赢《整本书思辨阅读:<悲惨世界>》
茹清平《整本书思辨阅读:<简·爱>》
张全民《整本书思辨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
以上图书当当、京东、淘宝均有销售
也可长按下方程序码直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