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学历焦虑,优化就业“端口”是关键
吕建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热词,比如“双非硕士”“小镇做题家”“985相亲群”“海淀家长”等。这些新词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无论是就业焦虑、婚恋焦虑还是育儿焦虑,都与学历焦虑挂钩。这种学历焦虑不只是个体困扰,还正在成为社会整体层面的集体困扰。(1月4日 光明日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适度的学历追求是学子前进的动力,是教育发展的推力。但是,不顾成长的基本规律,不切实际地追求高学历,由此诱发学历焦虑,既不科学,也不理性。“唯高学历”背后潜藏着高低贵贱之分的社会分工观,容易对年轻学子产生误导,给教育生态带来负面影响。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单纯以收入多少衡量职业价值,并非健全的社会“公理”。高学历与好工作、高收入乃至高幸福指数划等号并非“定理”,躺在高学历上睡大觉,遭遇就业困境的人也不少见。
高学历的生成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给学历热降温,缓解社会学历焦虑,让教育回归理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缓解学历焦虑,关键在于优化就业“端口”,让不同学历背景的人找到最佳位置。
优化就业“端口”,政府要做好示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要按照上述要求,祛除学历矫情,删除高学历“霸王条款”,以德为先,任人唯贤,选拔合适的人进入合适的岗位,为全社会做好用人示范。同时,还须对非985、211不取的招聘“噱头”说不,严禁学校以“北清率”为宣传点,管住一些单位、学校吹嘘高学历人员的嘴。
优化就业“端口”,社会看人、用人需释放善意。民营企业等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树立科学的用人观,消除用人歧视和学历虚荣,实现人职匹配,积极为不同学历背景的人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主流媒体及自媒体要做好“去学历化”宣传,彰显不同学历背景的普通劳动者的社会价值,表彰各行各业的成功者,让他们成为“网红”,走进公众视野。
优化就业“端口”,鼓励专业“对口”。一些专业不对口的高学历从业者只是在用高校所学知识及有限的实践经验与所从事的职业“对话”,将学历作为“专业”的敲门砖。优化就业“端口”,最好做到“对口”择业、用人,理工科尤其如此。一方面,专业“对口”可减少学徒时间,缩短适应期,做到人尽其才;另一方面,专业“对口”择业、用人,也是对社会就业、用人生态的保护,能够有效防止无序用人及“抢”饭碗现象发生。
优化就业“端口”,还要拓宽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有望破解中小学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普通高考困局。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职业院校毕业生等新型技术人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要消除职业院校毕业生歧视,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拓宽空间,在待遇薪酬、专业发展等方面予以保护,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总之,优化就业“端口”,推进社会分工更趋合理,让不同学历背景的人都能找到存在感、幸福感、归属感,学历焦虑才有望缓解。
(作者吕建,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