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戏曲唱、念中嗓子“横”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演现代戏带来的缺点”(1965年)
从1964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京剧现代戏观摩会演以来,全国所有的戏曲剧种,都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改革。戏曲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陈,出社会主义之新,使工农兵的英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迅速取得了统治地位。这是我国文化革命中的重大成就。这种革命行动是符合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示的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的。
戏曲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改革,是我国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项工作正在积极地开展。今后广大戏曲工作者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克服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从各方面提高现代戏的演出水平,才能使这次改革收到更好的成效。彭真同志《在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的讲话》里谈到:“京剧的程式要不要改革?京剧的程式原来是演古人的,而现在主要是要演现代人,演工农兵,那么势必要有所改革。无论音乐、唱、念、做、打,都要改革。拒绝改革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工农兵。”
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会刊
戏曲中的“程式”、“唱、念、做、打”都要改革,这是党的一个号召。这个号召,大多数戏曲工作者都能毫无保留地积极响应。不过也还可能有人对戏曲中的程式改革信心不足,例如在演现代戏中,由于唱腔要能适应新的内容,就必须从传统的“上口字”、“尖团字”等的唱、念方法中解放出来,有的演员在改变唱法中发生了嗓子“横”(héng)的现象;于是,有人就认为这是演现代戏带来的缺点,因而产生了疑虑。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
(一)什么是嗓子“横”?
嗓子“横”是戏曲演员常用的术语之一,指的是戏曲演员在歌唱或念白的过程中觉得嗓子不听使唤。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有的想要唱高音上不去;有的想要唱低音下不来;有的从高音不能滑到低音,高音和低音之间失调;更严重的甚至什么音都发不出来(这是极个别的现象)。
(二)为什么嗓子会“横”?
嗓子“横”是语言发音失常的现象。因此,要了解为什么会产生嗓子“横”的现象,必须从了解语言发音的原理着手。
语言的声音是由三个条件造成的:(1)声带——发音体(2)口腔、咽腔和鼻腔——共鸣体(3)气流——动力。这三个条件配合运动正常,语言发音的情况也就合乎理想,否则就会产生失常现象。根据这个道理来观察一下戏曲唱念中的发音方法,就不难发现嗓子“横”的种种原因:
1、发音方法不正确。戏曲语言发音方法的原理虽然跟生活语言的发音原理相同,但是戏曲语言的发音跟生活语言的发音要求不同。前者要求发音响亮,音域宽阔,后者无须乎有这样的要求。而戏曲语言发音要做到上述要求,演员就必须有平常对声带、口腔、气流联合运用的锻炼,唱、念时又须经常注意三者的配合。如果为了要唱腔或念白能“撂高”、“打远”,单靠声带保持一定张力,者单靠气流的猛烈冲动来达到目的,都有可能使嗓子“横”。例如演员在运用强调语音抒发剧中人物的激情的时候,有时即使只是一个字的唱腔(如“嘎调”)或一两句的话白(如运用叹词的句式),都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戏曲语言中歌唱和念白的发音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歌唱时口腔肌肉比较紧,而念白时口腔肌肉就比较松。如果歌唱时口腔肌肉没有绷紧,就会给声带加重负担,也容易造成嗓子“横”。
2、声带过于疲劳。声带是通过颤动而产生声音的,它本身的颤动很微,经不起过长时间不停的使用,只能在一定的限度以内进行。超过它的负荷,就会因疲劳而产生发音不正常的嗓子“横”的现象。因此,在体质条件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如果唱大段的唱腔或念大段的念白,这种现象便容易产生。有的是由于没有得到适当休息,有时虽然唱、念不多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3、骤然改变发音方法。骤然改变发音方法而产生嗓子“横”的现象,有两种因素:既有生理机制不能适应另一种发音方法的一面,也有习惯上一时不能接受新的发音方法的一面。
在传统剧目中,若是甲行当的演员采用了乙行当演员的发音方法,例如京剧中靠把武生扮演《霸王别姬》中的项羽,使用花脸行当的发音方法,架子花脸扮演《青风寨》的李逵,用旦行的发音方法,有时嗓子会“横”。
梅兰芳、杨小楼之《霸王别姬》
戏曲演员对现代戏的唱、念方法一下不能适应,跟传统唱、念改变行当不能适应的情况虽不完全相同,但道理是一样的。现代戏随着内容的改变,唱、念要求主要使用“大嗓”(真嗓),字音要求更接近普通话的语音,这不仅是发音技巧的改变,发音习惯也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必然会牵涉到一些实际问题,如新方法没有掌握好,旧方法又不能适用于新的需要,那么唱、念中发音不正常的现象也就很自然的发生了。
(三)哪些行当的演员演现代戏可能嗓子容易“横”?
演现代戏嗓子“横”不“横”,要看过去使用嗓子和现在使用嗓子的情况有什么样的距离而定。不能以行当的不同做“横”不“横”的分界线。如果以行当来分析,也只能从发音方法的改变来看,像以下几种情况都可能是“横”的原因:
(1)原来习惯于讲究“尖团”、“上口”歌唱的,习惯于用“韵白”念白的行当如老生行,要改用“京白”唱、念。
(2)习惯于使用小嗓(假嗓)为主要唱、念方法的演员如青衣行,要改用一向生疏的“大嗓”(真嗓),或兼用小嗓、大嗓。
(3)要求发音方法具有某种特点的行当的演员,如要求舌根上翘而紧的小生行,要求口腔、鼻腔和咽腔联合共鸣的花脸行,以及唱、念方法具有某些特点的流派,如程(砚秋)派青衣等。
程砚秋
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的。事实上,在戏曲演员中,无论过去演传统剧目或现在演现代戏,不发生嗓子“横”的还是大多数。这就足以说明采用行当不同的唱、念方法,或者是表演传统剧目和现代戏的不同,都不是造成嗓子“横”的绝对因素。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嗓子“横”是戏曲演员在唱、念中一直存在着的现象,但是,并不是普遍现象。那么,为什么在演现代戏中有些演员会觉得这是一个负担呢?我们认为,这里主要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当然也有具体技巧问题。要解决它,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而首先得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意见。
二
就某一个演员来说,嗓子“横”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或消除的。但是,我们必须把消除这种现象同演好革命现代戏联系起来,给它足够的重视。戏曲演员积极参加演革命现代戏是一种革命行动,既然戏曲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改革,就必然要牵涉到演员从思想到行动上一系列的改变。戏曲演员能够认识到戏曲改革总的方向是正确的,认识到这个改革是演员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道路,那么,就是再困难的问题,也会有信心和决心去解决它。嗓子“横”只是戏曲唱、念中的一个比较小的问题,如果有正确的认识做前提,这个困难是完全能够克服的。
我们下面的几点建议,就是在上述这个前提下提出来的。
1、注意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保持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我们认为,这是戏曲演员避免嗓子“横”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个体格强健、精神饱满的演员,在表演、唱、念中往往比体质较差的演员有较强的耐久能力和较高的克制功夫,这就是很好的证明。有时候,演员的嗓音失灵,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只是一种发音现象,实际上却跟体质是否强健大有关系。比方一段较长的唱词或念白,就可能是对演员肺活量的检验剂。而演员肺活量又是完全可以用锻炼方法来加强的。
关于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指的是,凡是足以使喉头、声带或呼吸道发生障碍的在生活方面的种种因素,如饮食卫生和睡眠习惯等,都应当尽可能注意。
2、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是避免嗓子“横”的有效办法之一。戏曲唱、念的发音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气流控制均衡,口腔肌肉保持适当的紧缩状态,喉头肌肉放松。要把力量用在控制气流和嘴上,不要让声带负担过重。要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是需要长期实践和经常锻炼的。
3、避免声带过度疲劳。要防止这种现象,需要剧作者、导演和演员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比方较大段的唱词或念白,剧作者似应考虑在内容许可的条件下,让演员在唱、念中有适当停顿的地方。导演对唱、念中较多的演员,在工作量的分配和场次的安排上都需要考虑以避免演员的过度疲劳。就演员来说,则必须注意在唱、念中发音“撂高”、“打远”的时候,不宜用劲过猛,在大段的唱词、念白中,根据内容轻重缓急的要求不同,掌握空隙使嗓子有休整的机会。这实际上也是种技巧训练的实践过程。
4、为了适应演革命现代戏的需要,演员在原有传统唱、念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学会新的唱、念方法。在没有完全掌握新方法的过渡阶段中,有嗓子“横”的现象,只能看作是一种暂时现象,不必有任何顾虑。就是说,在学习新方法的过程当中,也还要能敢于尝试,敢于革新。
5、练习朗诵现代诗歌、散文,对演革命现代戏念白发音方法的锻炼是有直接帮助的,可以间接起到避免嗓子“”的作用。有的京剧演员已经作了一些尝试,这样的尝试是值得提倡的。
(《中国语文》196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