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类方之--黄芪类方

我国的名医最擅长使用的药物是什么?笔者在1998年进行的一项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调查结果提示,黄芪名列第一。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的根,根长2-3尺,柔软如棉,故中医处方名有棉黄芪者。黄芪的折断面纤维状,切断面或有菊花纹理,或黄心,或白色,因品种而异。本品种类颇多,就形状上大体分为三种:根皮黄者称白皮芪;皮色褐者称黑皮芪;皮色棕色者称为红芪。三者均为味甘,肥壮丰满者为佳。主产地为我国的甘肃,内蒙古,山西及东北等地。
黄芪最早记载于《神农本方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黄芪性味甘,微温,可以治疗体虚自汗,浮肿,小便不利,溃疡久不敛口,消渴,中风偏枯,半身不遂等多种病症。黄芪常与桂枝,芍药,柴胡,白术,附子,防己,当归等药物配伍使用,从而拓宽治疗范围。如与桂枝,芍药同用,有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表虚自汗,血痹身痛;与柴胡配伍,有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不足的恶风,食欲不振,胸胁苦满等;与防己同用,有防己黄芪汤,治疗体虚浮肿,关节疼;与附子同用,可以治疗虚寒性的关节痛;与当归同用,为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发热,口渴而面红脉空者。
中医有“扶正祛邪”的说法,即当人体的抵抗力不足时,治疗的方针是维护和支持体内的正气,待正气充旺,自然能战胜邪气。黄芪所治疗的病症,正是体内正气不足的病症之一,即“气虚证”。黄芪的作用比较缓和,且副作用少,适用于长期服用。所以,人称黄芪是“王道”的药物。不过,黄芪也不能滥用。因为黄芪性质偏于温热,对体质实热,消化不良,急性感染性发热,腹满腹痛便秘者,用之不但无效,相反还有加重病情的不良反应。
正确使用黄芪的关键是识别“黄芪证”与“黄芪体质”。
黄芪证
汗出而浮肿,是黄芪证的特征。前人说黄芪主治“肌表之水”就是指此而言。黄芪证的自汗,程度比较严重,常常衣背尽湿,有的可以见到汗啧发黄,有的进餐时出汗甚多,以上半身为显著。有的自汗以外,入夜也出汗,表现为一觉醒来,周身如侵在水里。大部分患者伴见四肢发冷,畏风易感冒,下肢浮肿,小便少。因为伴有浮肿,患者自觉身体沉重,活动不灵活。需要指出,有时黄芪证并不表现为明显的自汗,但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患者平素出汗比较多,稍加劳动,即易汗出,或曾有自汗,盗汗史。
传统将黄芪作为外科的要药,凡痈疽久不化脓,或溃疡久不收口,新肉不生时,必用黄芪。其鉴别要点一是痈疽表皮暗,疮顶平陷,不甚疼痛,或溃后久不收口,分泌物清稀,创口舌淡不新鲜;二是全身情况差。同样,内科疾患的上消化道溃疡也可以使用黄芪。
1:自汗,盗汗,恶风,身体重,肢体麻痹不仁;
2:浮肿,身重,小便不利;
3:溃疡久不收敛,浓水清稀。
前面介绍过,桂枝有自汗,恶风,临床与黄芪相似,其区别点在于:桂枝证自汗的同时常伴有发热或身热感,失眠,头痛,动悸等。而黄芪证五以上诸证。此外,体质的鉴别也颇有意义。“桂枝体质”多体瘦而肌肉坚紧,而“黄芪体质”多肌肉松软而浮肿。
黄芪体质
“黄芪体质”是指容易出现黄芪证的一种体质类型,也是适宜长期服用黄芪及类方的体质类型。其特征如下:
外观特征体态偏胖,精神疲惫,面色黄暗或暗红,缺乏光泽;肌肉松弛,                            皮 肤缺乏光泽,湿润;腹部松软,腹肌萎缩而脂肪椎积,按之无                          抵抗感及痛胀感;面部及下肢多有浮肿;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                            紫 暗。中老年较多见。
好发症状:易疲劳,易出汗,易头晕,胸闷气短,运动后尤为明显;能大量                            进 食而不耐饥饿;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                          下肢浮肿;畏风,易于鼻塞,气喘;手足易麻木,骨关节疼痛                              溃 疡难以愈合。
形象的说,“黄芪体质”肌肉松软,多水多湿,很像一个盛水的皮囊或一块水豆腐。这种体质类型的形成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尚与长期缺乏锻炼,营养不良,贫血,久病等有关。此类体质的易出汗,畏风,与“桂枝体质”相似。但无“桂枝体质”的腹肌紧张拘急疼痛。浮肿,易喘息,鼻塞等与“麻黄体质”相似,但无麻黄体质的无汗,身疼痛。但临床上也有各种体质类型兼见的场合,处方也可以相合。如桂枝汤加黄芪,或防己黄芪汤加桂枝,或麻黄加术汤加黄芪等。
药理研究报到:黄芪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脾脏抗体生成,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其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入衰弱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加显著。黄芪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改善皮肤循环和营养情况,并能降低血压,其作用能对抗肾上腺素。口服或注射黄芪制剂,均证明有利尿作用。黄芪对实验性肾炎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尤其在去尿蛋白方面有一定帮助。大白鼠口服大剂量黄芪粉对血清性肾炎的发病有阻碍作用,并能延迟蛋白质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已有蛋白尿者,口服黄芪粉恢复对比照组快,黄芪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脏糖原减少的作用。此外,黄芪尚有降血糖作用。以上药理研究报到对理解黄芪有一定的帮助。
(0)

相关推荐

  • 经方三辨——桂枝汤(中医大家叶橘泉经验)

    导读: 叶橘泉(1896-1989),著名中医临床家.教育家.中药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一级教授.叶橘泉先生在70多年的医药生涯中,为成千上万的患者解除过病苦,向众多的学生传授过医术, ...

  • 益气解表功类补中(益气汤),养血祛风功类荆防(四物汤)的桂枝汤

    毕业后,最初的几年虽然用经方,但桂枝汤用的很少,偶尔一用心中无底,找不到感觉,不知道如何下手.宋·许叔微曾言"此方仲景一百十三方内独冠其首,今人全不用,何哉?··只后人看不透,所以不敢用.& ...

  • 林利城记录:我的中医人生(4月份)

    我的中医人生(56) 作者:林利城   2017年4月5日 今日学习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大黄三两(15g)附子三枚(30g,先煎1小时)细辛二两(10g)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 ...

  • 经方:越婢汤(发烧、咳嗽、有汗)

    越婢汤 [原文]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古今录验>) ...

  • 『十大类方』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五)黄芪类方

    黄芪类方 (1)黄芪证及黄芪体质:体重溲约肢麻痹,自汗盗汗恶风袭,溃疡久不敛,脓水稀.面色黄白红隐隐,黄暗乏泽肉松弛,目少精彩面无华,腹软舌淡胖苔润.遇风冷,易过敏,鼻塞易感咳嗽喘,大便稀或干后溏,食 ...

  • 读书学习笔记之《中医十大类方》(5)黄芪类方

    今天学习黄芪类方. 黄芪证 1.自汗,盗汗,恶风,身体重,肢体麻痹不仁:  2.浮肿,身体重,小便不利:  3.溃疡久不收敛,脓水清稀.  特征:"汗出而浮肿" 黄芪体质 外观特征 ...

  •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二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二-----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 ...

  • 中医十大类方 黄煌.pdf

    .! 前面 的话 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中医爱好者的抱怨,说中医的方剂太多, 药物组成复杂,难记忆,难学.这是事实.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的大 学生起码要熟记150余首方剂,日本医疗保险承认的汉方制剂也 有14 ...

  • 经方学习 | 歌诀版《中医十大类方》与《张仲景50味药证》

    编者按:经方医学论坛资深会员根据黄师<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撰写的歌诀,使得方证药证更加富有韵律,朗朗上口,简单易记,在此推荐. 一.歌诀版<中医十大类方&g ...

  • 《中医十大类方》与《张仲景50味药证》歌诀版

    经方医学论坛资深会员根据黄师<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撰写的歌诀,使得方证药证更加富有韵律,朗朗上口,简单易记,在此推荐. 一.歌诀版<中医十大类方> 作 ...

  • 云霄脉学笔记---【黄煌:中医十大类方方证】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一桂枝类方(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 ...

  •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

    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 ...

  • 中医十大类方之--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如,加至三丸.或各15g作煎剂. 桂枝茯苓丸是桂枝类方中的活血化瘀剂.淤血,是中医学独特的病理概念.正常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