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治病绝招大全』振击疗法与“药指”疗法
(腱鞘囊肿、扭闪伤、腓肠肌痉挛、头痛、感冒、哮喘、牙痛、肘腕麻木、胃脘痛、腹泻、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腰痛、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劳损)
振击疗法乃采按摩、捏筋、正骨等手法之长,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而成的一种用木棒振动敲打治疗疾病的方法。本疗法是医者一手持振击棒,一手将形状各异的棒头对准所击之特定部位,用振击棒敲打其顶端,手法之轻重缓急,以示治疗之补虚泻实。主要用于:速效者有腱鞘囊肿(筋聚、筋凝)、扭闪伤、落枕;显效者有软组织慢性损伤、关节痛、肩臂痛、腰背痛、骶髂关节劳损、髋关节劳损以及膝关节劳损等;有效者有感冒、头痛、眩晕、心悸、失眠、肋痛、胃脘痛以及腓肠肌痉挛等。“药指”疗法是将“振梃”(振击棒)的振击与药物外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振梃”沾上药酒,振击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振梃”疗法和单纯的药物外治法。但是,患处有在骨凸部,有在骨凹中,有在筋骨里,有在皮骨间,“振梃”为硬物,用力不当易造成局部水肿,甚至伤及筋骨。人体手指是骨肉之体,对患部击打可轻可重,可柔可刚,可按可摩,可推可拿,部位选择,随心所欲,这些都是“振梃”所不能比拟的。于是以指代棒,避免了棒击的弊端,由此产生了“药指”这一古老疗法。一直沿用至今。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关节痛、筋骨痛、肌肉痛、勒组织的慢性劳损等,尤其对疼痛“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效果尤佳。
【操作方法】
一、振击工具
振击工具以水曲柳、花曲柳两种木质所制者为佳,因其木质坚硬,音响清脆,操作时振幅大。为适用于各个特定部位分为两类8种棒形,一类是振击棒(敲打用),有长棒与短棒两种;另一类是振击头棒(按于所击部位),有钱形头棒(用于筋聚处)、鸭嘴头棒(用于脊柱两侧)、马鞍形头棒(用于指、趾缝间)、锯齿形头棒(用于髋关节凹陷处)、豆形头棒(用于脊柱、肋、膝、踝等关节凹陷处)、锥形头棒(用于关节间缝处)等6种(图2.8)。
二、振击手法
1.基本手法基本手法即持振击棒敲打和将棒头按于特定御位的方法。持振击棒之手叫做“振击手”选用各种类型之棒头,按于特定部位之手叫“按棒手”,两手动作必须和谐适宜。
2.按棒手一般以左手为宜,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按之轻重适宜,按重易触破皮肤,甚则伤及筋骨,按轻则起不到医病作用;②提防患者肢体随意活动;③振击手与按棒手灵活配合,勿将棒兴按之不动。
3.振击手一般以右手为宜,振击时用腕力活动,振击棒要对准按棒顶端中心,重击时按棒手宜轻按,轻击时宜重按。分轻击、重击、速击、缓击、持续击、间歇击6种手法。
4.因病施法一般感觉可形容为8种:①轻松感(补):用轻击和缓击法,击后有轻松感,适用于虚证头痛、腰骶疼痛等。②微麻感(补):轻击、缓击、持续击,击后感到微似麻木,适用于因脑力过度所出现之振颤与头晕。③风吹感(补):轻击、持续击、间歇击交替使用,有风吹样之感觉,适用于体力过度后出现之腰骶痛楚并头晕,亦可用以治疗心悸、失眠等症。④解索感(补):轻轻缓击,击后有如解除绳索般之感觉,多适用于体虚感冒。⑤拘紧感(泻):重击、速击,击后有拘紧感,适用于实证之腰腿疼痛。⑥压重感(泻):重击、速击、持续击,击后有如重物压身感,适用于因跌仆或外伤之腰腿痛及各肢节疼痛。⑦持重感(泻):重击、持续击,得出之感觉如持重物,适用于昏迷。⑨肉动感(泻):持续重击、速击,得出之感觉筋肉跳动,适用于腰扭伤。又因人体强弱之异,所击部位之异,以及使用手法之差异,故取得之感觉未必相同。临床最易取得之明显感觉,如大椎之沉胀感;百会之沉麻重感;小海之电掣感,以及膝眼之酸沉感等。此种疗法取得之感觉与针刺疗法之得气并非相同,又是推拿疗法所不易达到。为了提高疗效,在使用此疗法时,亦可取两者之长相互为用,:如医治腱鞘囊肿,振击后可施推拿中按、揉之手法;扭闪伤、关节劳损,振击后可施摇晃、拔伸等手法,施用手法后,仍可用轻击法疏通经络以复正气。
三、振击部位
振击部位一般有病变局部,如腱鞘囊肿、扭闪伤、腓肠肌痉挛等患病局部;穴位,如百会、大椎、合谷、足三里等穴;挟脊部;经络循行部位,以及关节凹陷处,如膝眼等。
四、药酒配制与使用方法
1.处方生川乌30g,生草乌30g,生乳没各30g,血竭30g,红花20g,细辛15g,穿山甲30g,桂枝20g,麻黄20g,灵仙20g。
2.制法 白酒1.5~2.5kg,将上药入瓶密封,泡至3周,酒呈咖啡色即可用。
3.用法治疗时,将药酒搽于患处,医者以小鱼际平推患处,使皮肤发热;用右手食、中指沾上药酒,用指头背侧抽击患部;患处立即可见黄豆大小的紫点凸出皮面,继续击打,紫点可汇成一片;必要时(患处肿胀严重时),可用梅花针在患处叩击数下,加拔火罐,使皮下所积瘀血由火罐拔出,疗效更佳。
经用本法治疗后,患处疼痛即减轻或消失。此法3天1次,一般治疗3~4次即可,有的患者可1次治愈。此药酒有毒,严禁内服,皮破者勿用。
【主治病症】
一、腱鞘囊肿(筋结、筋凝)
如囊肿在手腕,则令病人大指内屈,握拳,使囊肿固定;医生左手持钱形头棒按于囊肿处,右手将振击棒敲打钱形头棒的顶端,以囊肿消散为度。若囊肿日久鞘膜坚硬,可先施热敷,或用毫针刺囊肿周围,再施振击法。
二、扭闪伤
选用适宜于扭伤部位之振击棒头,按于扭闪部位,用振击棒击打。如肩部扭伤闪错,可用鸭嘴头棒击肩缝、肩胛缝,用豆形头棒击肩髃、肩髎、肩贞穴,其他部位之扭闪伤均可以此类推。
三、腓肠肌痉挛
可用长棒直接振击腓肠肌
四、头痛
病人端坐,医生左手持钱形头棒按于百会穴,右手持振击棒击打,在振击时左手持之棒宜轻按于穴位。正头痛可配钱形头棒击印堂、头维;头顶痛配长棒击足心、涌泉;偏头痛配豆形头棒击列缺,钱形头棒击太阳;若左侧偏头痛配长棒击右足心外侧微似充血;若右侧偏头痛配长棒击左足心外侧微似充血。大凡头痛均可用钱形棒击风池、风府,配长棒击足心。
五、感冒
病人取端坐位,颈微前倾,医生左手持豆形棒按于大椎,右手持振击棒击打。配豆形棒击打曲池,钱形棒击打肺俞、风门。
六、咳喘
病人取端坐位,颈微前屈,医生左手持豆形棒按于大椎,右手持振击棒击打。配钱形棒击打定喘、肺俞,并击哮喘过敏点。
七、牙痛
病人取端坐位,手按桌上,医生左手持豆形棒按于合谷,右手持振击棒击打。如上牙痛可配豆形头棒击下关;下牙痛击颊车。
八、肘腕麻木
病人取端坐位,手按桌上,医生左手持豆形棒按于合谷,右手持振击捧击打,并击小海穴。
九、胃脘痛、腹泻、消化不良
病人取仰卧位,下腿上屈,医生侧身,左手持豆形头棒按于足三里,右手施以重手法击打;然后击打上巨虚、下巨虚。
病人俯卧位,两手自然放松置于身体两侧,医生左手持钱形棒,右手持振击棒击打脾俞、胃俞、小肠俞。
十、肋间神经痛
病人端坐,头稍前倾,背部露出,医生左手持鸭嘴头棒循胸脊椎旁开o.5寸,循脊振击,配合豆形头棒击脊椎凹陷处,并配钱形头棒击肋间痛处。
十一、腰痛、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劳损
病人端坐,头稍前倾,背部露出,医生左手持鸭嘴头棒循腰脊椎旁开O.5寸,循脊振击,配合豆形头棒击脊椎凹陷处。并配钱形头棒击腰部膀胱经腧穴;豆形棒击打委中、承山穴。
除上述病症外,尚可治疗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扭闪;腱鞘炎、滑囊炎、关节炎;关节囊肿、肘后血肿、瘀血凝滞、血肿;软组织损伤、劳损;消化系统及盆腔内器官病变。具体病症见概述。
【注意事项】
1.“药指”疗法治疗有一定的疼痛,故对患有心脏病、血压高、肺结核及年老体弱者慎用或禁用。
2.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放射性疼痛,不属此法治疗范围(如心脏病、颈椎病引起的肩背部放射性疼痛等)。
3.孕妇忌用。
振击疗法虽系按摩、捏筋、正骨等手法发展而成,但有别于上述诸法,它有音响寓于其中,与手法之补泻相互起作用。所选之振击部位,多为痛处及诸节旁凹陷处。又人体之构成外有形体百骸,内有五脏六腑,和精、神、气、肉体通过经脉构成统一整体,运用手法之补泻振击四肢百骸,所击之处振出之振幅直接作用于气血,又击出之音响经听觉传导直接作用于心神,故振击与音响相合,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舒筋活血、软坚散结、调和营卫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