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29亿建水库,十几个千年古村将沉水底,老人称舍不得

1959年,因兴建新安江水电站, 29万人移民,狮城、贺城两座千年古城,连同27个乡镇、1000多座村庄、30万亩良田和数千间民房,悄然沉入了碧波万顷的千岛湖底。60年后的黄山休宁,一座月潭水库将蓄水,三个乡镇的十几个古村落也将沉入水底,在古宅里生活了一辈子老人,面对搬迁,有些舍不得。

从黄山驱车上高速然后从溪口转入乡村道路抵达陈霞乡小珰村不过半个小时左右车程,时值春花烂漫的季节,伴着潺潺溪流,穿越在春花和白墙灰瓦之间,犹如人间仙境一般,谁会想到这样的景色已经不长久,2019年1月年之后这里将逐渐是一片水茫茫的世界。图为小珰村鸟瞰。

月潭水库项目是国家重大水利建设工程之一。月潭水库工程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境内的新安江主源率水河上,坝址距休宁县城约18.5公里,距黄山市(屯溪区)约29公里。图为陈霞村口悬挂的搬迁条幅。

月潭水库是以城市防洪为主,结合供水、发电,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为1.91亿立方米,总投资29.9亿。水库淹没面积近10平方公里,涉及休宁县的陈霞乡、溪口镇和海阳镇,搬迁移民7418人。图为小珰村村口留守的老人在聊天。

中午时分,58岁金友根正在忙着给刚刚放学回家的小外孙做面条,春季采茶是皖南最忙碌的季节,金友根也不例外。这段时间来,村子中拉起的一个个宣传拆迁的条幅,让村民感到,搬迁真的将要来临,接下来主要是何时签订搬迁协议,安置在什么位置。图为金友根老人。

金友根的家就住在小珰村的村口,自家的老屋有几百年历史,遗憾的是在1979年就翻修拆掉了。不过建房所有物件都是老屋上拆下来的,唯一保存完好的是金友根现在依然睡着的那张老床。“睡过好几代人了,我都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图为金友根家的老床。

推开金友根房子的后门,里面依然残存着几间几乎坍塌的老房子。金友根捧出一本发黄的用娟秀的小楷字抄写的家谱模样的古书说,这是他们家族道光9年分家的记录书,距今也有186年了。

当时整个家族房子很大,里面记载着房子片面图和当时八个兄弟分家具体情况。“那时候房子就已经很多年了。如果1979年不拆的话,应该有好几百年吧。” 金友根在老屋里出生、长大,对老屋的记忆依然深刻。“村子里原来的老屋很多,那个时期兴拆旧房盖新房,拆得差不多,不拆的话应该可以搞旅游。”图为小珰村的一个孩子,挂着妈妈的包在玩耍。

穿过一个古桥,在一个巷子的尽头进入一个圆弓形的门,一座古宅呈现在人的眼前。63岁的宋桂仙正在忙着晾晒衣服,门廊下挂着一些腊肉,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是一栋典型的皖南徽派古宅,精美的木雕,人物、花卉、动物栩栩如生。“已经200多年了。”宋桂仙说。图为宋桂仙和自家的老房子。

宋桂仙目前和老伴守在这栋老宅里,依靠两三亩地,自食其力。两个孩子,一个在北京工作,一个在屯溪当教师,日子挺不错的,原以为要在这栋老宅里度过晚年。“文物部门已经前来登记过,可能会整体搬迁。”图为宋桂仙一家人在用餐。

金顺松是小珰村的村长,在他的记忆中,小珰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村里的百年以上的老房子有好几栋,余下房屋都是后来建的。如今小珰村有2000多人,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在家的老人以茶叶为主。“这里是新安江的源头之一,建月潭水库,陈霞乡是主淹没区,小珰也不例外。”图为小珰村的主街。

在陈霞乡陈霞村村口一栋新式楼房里,50岁的盖顺风翻看着手机。盖顺风是陈霞村目前最关注月潭水库建设的村民之一,每天看着家门前的库区大桥桥墩不断升高,感觉到蓄水越来越近了。盖顺风几年前在村口花了40多万盖了这栋新楼,还经营着一个小饭店。搬迁后如何生活,是当下他最要考虑的事情。图为陈霞村鸟瞰。

与盖顺风的着急相比,80多岁的陈越老人却显得有些悠闲。在他的记忆中,1958年月潭水库就曾经要建,比新安江水库还早,后来在新安江水库动工了,这个计划也就搁浅了,一直到现在,没有想到60年后,月潭水库就要迎来蓄水。“活了一辈子,还是赶上了。”

陈越老人的家在陈霞村村中间,这是一栋很老的徽州古宅,砖雕、木雕都还保存完整。陈越老人说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也是目前陈霞村保存最完好的老宅之一。这栋老宅原本是很完整的,后来自己几个兄弟分家被中间隔开了,不过整体布局没怎么变化过。遗憾的有少量部件丢了,有一些遗憾。

小珰村中间一道宽敞的水泥路是村子的主要道路,在很久前是石板路 。

小珰村小学只有一二年级,25个学生,最多时有200名学生。

陈霞村,90岁的陈苏独自一人留在家中守家,她在村里生活了70多年。老人家的灶屋有三台灶,都是孩子们分家后各自垒起来的。

村口,一个孩子将吃不掉的饭,倒给狗吃。未来,孩子们对古村的记忆或将消失。

63岁的金兰香的身体不是很好。两个女儿嫁到外地,自己和丈夫留守在小珰村,加上和丈夫感情不好,倍感孤单。她不知道搬迁后会怎样,因此很担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