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散瘀止血 消肿定痛
(2017-10-30 07:25:33)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珍贵偏方三七,又称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植株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而通常大家所熟知的三七药材则指三七的主根,习惯称“剪口”,侧根称“筋条”。中医认为,三七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中成药“云南白药”,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目赤痈肿,虎咬蛇伤诸病”。三七在治疗出血的同时,兼具补血的作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为中药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治疗效果“拿捏”的恰到好处,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又能止血,治疗作用既不多也不少,属众多中药材中“难能可贵”者,并被冠以“活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最高临床药效评价。此种特殊功能类似西方医学中的“双向调节”的药物理论。近年来对三七的药理研究日趋西化,在活血止血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不少治疗方向,有学者认为三七可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顽固性头痛,可以降低高血脂、高血糖,保肝、抗癌,甚至还可治愈寻常疣等。由于频繁出现以上的相关报道,导致三七被误认为“包治百病,无所不能”的“神药”。其实,西医学理论中三七的治疗方向常常误导我们,与三七活血止血的主要功效相比,以上功效微乎其微。且本品不是人人都能服用。如若辨证不准确,盲目服用三七,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田七只是三七众多别名之一,在明朝时广西田州府出产的三七才被称之为“田七”(并不是道地药材)。三七原药材的鉴别特征称之为“铜皮铁骨狮子头”。“狮子头”是指三七顶端及周围的瘤状突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药材表面的“疙瘩”;“铜皮”是指其灰黄色的外衣,类似金属铜的颜色;“铁骨”是指药材内部(中心)似金属铁的颜色,质坚硬如骨,体重而坚实不易折断。而更高一级的专业鉴别,其断面绿色或墨绿色,并且呈现形如“菊花”的放射状纹理。那么,如何才能挑选质量上乘的三七呢?由于主根大小与生长年限、功效密切相关。除以上鉴别要点外,市场上三七的等级大小用“头”来表示,即一斤三七大约有多少个(切记:这个“头”跟原药材身上的疙瘩完全不相干),分为20头、30头、40头、60头等。头数越大,等级越低。简单地说:一等(20头)三七,干货每500克20头以内;二等(30头)三七,干货每500克30头以内;三等(40头)三七,干货每500克40头以内,以此类推。药店为了方便服务客户,大多出售的为三七粉。而三七打粉之后,因破坏了原药材的自然结构,除颜色为棕绿色之外,无法显示其他特征而难以鉴别,购买时需谨慎。(胡玮佳)2.猴草验方摘自2017-5-15中国中医药报猴草,学名老鸦糊,又称粗糠草、粥香、爆竹子、路金子等,为马鞭草科植物老鸦糊的根、茎、叶、果实,5~10月采收,鲜用或晒干入药。中医认为:猴草味苦辛、性凉,具有祛风除湿、散瘀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血瘀肿痛、尿血等症。猴草内服:常用量为15~30克,煎汤或研末冲服;也可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患处。下面介绍几则民间常用验方:关节炎 猴草根60克,猪蹄250克,黄酒100毫升,加适量水煎服(分早晚2次,下同)。跌打损伤 鲜猴草叶适量,捣烂后敷伤部。外伤出血 猴草叶、果实各适量,晒干研粉外敷,或鲜叶捣烂外敷伤处。内出血 猴草叶(干)研粉,一日3~4次,每次3克,开水冲服。尿血 猴草叶、白茅根、活血丹各30克,水煎服。冻疮 猴草叶一把,煎汤熏洗,不断搓拭患部,每天1~2次。蛇伤 猴草根60克,切碎,水煎服。颈淋巴结核 猴草根250克,鸡蛋3个,同煮3~4小时,只吃蛋,一次吃完。(陈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