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老李侃门球之65篇

第六十五篇

《“用”是爱  “宠”是害 》

老李:老张啊,上次你说要和我谈谈有关年轻裁判员的使用问题,都是些什么内容呀?

老张:最近这几年,我注意观察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各级、各地在如何对待年轻裁判员的事情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应当引起各级门协的足够重视。

老李:具体说都有哪些问题呀?

老张:近几年,门球裁判员队伍不断扩大,更可喜的是许多20几岁、3、40岁的年青同志加入裁判队伍的行列,为中国门球的发展壮大奠定了人才基础。但是,通过对几次球赛活动的观察,我感到:不少地方、单位在如何对待、使用、培养、锻炼、提高年青裁判员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这些年青裁判员,绝大部分为在职人员,干好本职工作是其主业。必须承认:他(她)们能够直接接触门球实践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不像我们这些人,已经把参与门球活动作为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他(她)们当中甚至有一部分人至今尚未摸过杆、上过场、打过球,对门球技战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参与门球活动的经常化了。对他(她)们来说,当务之急、最最需要的是 —— 实践、实践、再实践。应当为他(她)们创造和争取更多的机遇参与赛事,上场执裁,摔打磨炼,实践提高。

老李:对呀,上次你不就说了吗,这些人最最缺乏的就是赛场实践和第一线的锻炼。

老张:遗憾的是,每逢比赛,我们的各级门协领导总要千方百计给他(她)们安排一个“职务”,挂上一个“长”字。好像不如此一番,就降低了他们的身份,对不起他们的级别,有损于他们的形象!有的还倍加呵护,怕在露天场地风吹日晒,黑了皮肤,脏了衣服,特意安排到有遮阳棚的场地上。在当前这种“裁判一挂长,基本不上场”的大氛围下,他(她)们也就理所当然地倒背手,迈方步,溜溜达达,走马观花,既不主动要求上场执裁,亲自实践;也不能对其他裁判员的执场予以及时有力的指导和帮助。因为他(她)们身上挂着“长”字,肩上担着“重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别于(实为脱离)奔跑忙碌于一线的基层裁判人员。

老李:有这方面的实际例子吗?

老张:远的不说,今天8月底在河北霸州举办的《龙胄杯海润俱乐部会员门球单打精英赛》中,共分8个裁判组,每组7个人。当时我担任第7裁判组的组长,1——5组的组长都是3、40岁的年轻裁判。规定每场比赛上3个人,刚下来的裁判员要统计交报成绩、负责下一场的翻牌记分……,其忙碌程度可想而知。天气酷热,口干舌燥,在露天场地执裁就如同奔跑在火炉当中,基本上没有喘息时间。就是在如此紧张繁忙的情况下,据我所知,有的年轻裁判“组长”自始至终就不曾亲自上场执裁!

老李:这也太不像话了,一个小小的裁判组长,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干嘛那么大的架子呀!这要是当上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不就更牛了嘛!

老张:这样下去、这种作法,对年青人有百害而无一利。“用”是爱、“宠”是害!一个人加入裁判队伍,就意味着要奉献和吃苦,就要有风吹日晒、口干舌燥、腰酸腿疼、连场执裁的充分思想准备。“用”—— 就是要让他(她)们到第一线、到最基层的比赛场上去摸爬滚打,反复锤炼,在烈日当头、汗流夹背、紧张激烈、险情频出的情况下,经风雨见世面,触摸真赛情,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练出真功夫。中国门协的《门球裁判员管理办法》中也要求高级别的裁判员应当“……积极参加基层门球竞赛临场裁判工作,帮助解决基层门球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宠”—— 就是领导不敢用、不懂用、不会用、不善用。一见年纪轻、级别高就另眼看待,特殊安排……。久而久之,由领导宠演变成自我宠。其结果是“级别越高,作风越飘”,到了那个时候问题就严重了!

老李:没错儿,“用”是爱,“宠”是害。年纪轻轻的,就应当让他(她)们多到门球比赛的第一线、最前沿。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她)们经风雨见世面,开阔眼界,摔打磨练、了解裁判工作的真才实学,掌握裁判工作的过硬本领。

老张:为什么每逢比赛,多多少少、大大小小,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分歧出现?除少数教练、队员对规则、裁判法学习理解不够深刻外,绝大部分原因都是出在裁判员身上 —— 要么不作为,要么错作为、乱作为。一句话:就是在经过自我努力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没能达到“公正、准确”的要求。

当前,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我们的裁判队伍中,有一些同志徒有等级,名不符实,执裁技能低,群众评议差。张口闭口“我是什么什么等级”,从不细究“我有什么水平”。要让我说:与其整天“赶赛场、凑次数、图虚名、混等级”,鬼迷心窍地去追求那些虚无飘渺的“标签”,真不如把这份心思、这份精力和时间用到苦练球技上,说不定你还能练成一名门球高手!

老李:像你说的这种情况还真不少。我就见过有些年轻裁判员,拿着自己的裁判等级《证书》到处追着裁判长要求签字,据说这是将来提升自己裁判级别的重要依据。让我看,下边儿之所以有这种不切实际的追求和作法,是与上头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提法和要求有着直接关系。参加了、参与了某项赛事,只表明你有过某种经历;这与“水平提高、能力增长……等等不能完全划等号。就拿去年在上海举办的所谓国际门联的比赛来说吧:当了几天的裁判,一下子咱们中国就多出了40多个国际级的裁判员,真让人感到震惊!这不简直是在拿门球运动开玩笑嘛!一句话:形式主义害死人啊!

老张:所以,在门球裁判员的培养、选拔、考核、使用、管理等问题上,我个人还是始终坚持上次咱们谈到的五个基本观点:

第一、不摸杆、不上场、不打球、不懂门球技战术的人,没有资格当门球裁判员。

第二、身为门球裁判员,不想上场、不愿上场、不能上场、不曾上场执裁的,永远成不了一名好裁判。

第三、门球裁判员,应当而且必须成为门球运动的全才 —— 打的不错、教的挺好、裁的挺棒、善于学习。

第四、检验裁判,重在实践;定期复训,与时俱进。

第五、要改变“裁判一挂长,基本不上场甚至根本不上场”的现象。每逢大赛的重要、关键场次,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要亲自上场—— 言传身教,示范执裁。

老李:上回我就说了,我非常支持和赞同你的观点。特别是结合咱们今天聊的内容,如果不坚持这五条,年轻的不经风雨不见世面,缺乏实战技能;年纪大的逐渐老化、力不从心;将来的裁判队伍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水平真是很难设想啊!

老张:这就要看各级、各地的门协组织有没有这种危机意识,有没有这个紧迫感了。实事求是地讲:中国门球运动的裁判队伍太不正规了,随意性太大了。从选拔、培训、使用、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看,都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严谨缜密的制度、持之以恒的作风。特别是裁判员的培训(包括教练员的培训)显得太随意。往往是只要交了钱、参加了中国门协组织的短短2、3天的集训,就能拿到一份结业证书,就能往上升一个级别。结果是国家级、国际级的裁判、教练比比皆是,遍地开花。

老李:我看也是,前些日子市里一名比较年轻的国家级裁判,球打得还可以,当教练只能说是一般。后来参加中国门协组织的一次教练员培训,连去带回总共四、五天的时间,结果也成了国家级的教练。看来不管是谁,只要交钱就能高兴而去,满意而归。

老张:在中国门球界还有一个怪现象,就是每隔三、四年就要修改一次门球《竞赛规则·裁判法》。我的看法是:修改《规则》是一件大事,应取慎重态度。真的需要修改,也必须走好群众路线 —— 先拿出初步方案,公布在网上、发到各地各级门协组织广泛征求意见;然后集中基层意见拿出第二稿,再回到基层试打试用、征求意见;最后汇集基层意见拿出正式的修改稿。这样经过几次反复,拿出来的东西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有更强的可行性。

老李:现在咱们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都是这样做的。先发通知说要修改什么什么法律法规,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吸收人民群众的意见后,再写出初稿交到人大常委会讨论;有时一个法律法规要反复讨论修改三、四次,才能最后定稿,正式公布。

老张:可咱们的门球《规则》修改却不是这样。每次都是找几个所谓的专家、学者、内行在一块儿鼓捣几天就出炉了,然后就是高价向基层推销、收学费办辅导班儿。

老李:这样搞出来的《规则》到了基层能行得通吗?为什么不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呀!一个门球《规则》,有必要修改的那么勤吗?五、六年甚至七、八年修改一次又能怎么样!关键是你没有走好群众路线!

老张:中国门球运动的历史只有30年左右,但是《规则》已经修改了10多次,平均不到三年就修改一次。我就想不通:总是这么瞎折腾,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什么思想在起着支配作用啊?

老李:要不人们对新《规则》总有提不完的意见啊!

老张:有不同意见和见解是正常的。参加修规的人也不是神仙,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完美无缺。正像你说的,关键是没有走好群众路线,说严重一点儿就是不相信群众。比较典型的是2009年和2011年的两次修规:《2009规则》搞了一个既无理论依据,又无实践检验,根本行不通、办不到、做不成的所谓“限双”规定。结果是磕磕绊绊地还没执行一年,就不得不再次修改。《2011规则》出来后,群众的反映更大,有好多地方形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前后矛盾、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所以我给他归纳成:《2009规则》是中国门球史上的最大败笔;《2011规则》为历次修规中语误最多!

老李:听说2015年又要准备修改《规则》了。最近在《中国门球网》上看到有人发帖征求对修改《规则》的意见。

老张:这里面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修规是门球界的一件大事,本应由中国门协出面、以官方的名义发布正式的通知,向全体门球爱好者征求意见和建议。可在类似的事情上,中国门协从来不出面、不露头儿、不出声、不表态。真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名堂!?修改规则这么大的事,怎么能以个人的名义发帖征求意见啊?!为什么中国门协这么害怕群众,这么不相信群众?!

老李:我看关键还在于中国门协的官办性质!

老张:对这个问题我早有看法。中国的足球为什么总搞不好?记得有人说过:足协本身就是一个非法组织!“协会”本应是群众性的组织,可我们国家的众多协会却都是官办的,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都是官派的。尽管有时也走一走所谓选举的程序,但那都是在做官样文章,是在“作秀”!我的观点是:中国的门球运动,只要政府大力支持,而不参与管理,定能在竞技化、市场化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老李:老张你这观点可够激进的啊!不过想想确实有一定道理。好多文体活动都属于群众性的健身项目,都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群众既然喜欢、乐此不疲,那就让群众自己去组织、去娱乐、去协调、去管理。

老张:好啦,今天咱们聊的确实有点儿走题儿了,就先到这里吧。下回我想跟你聊一聊怎么学习《规则》的问题。

老李:好哇,我正想让你给我好好讲讲规则哪。那咱们就下次再见啦!

(整理:花甲子)

(0)

相关推荐

  • 《门球之苑》编委话门球:周正——我与《门球之苑》的缘分

    编委简介:周正--河北大学教授,中国门协裁判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首批门球国际级裁判员之一,1986年开始从事门球运动,近十年来多次在全国门球大赛上担任总裁判长.仲裁,2000年任亚洲门球锦标赛副裁判长, ...

  • 老张老李侃门球之182篇

    第一百八十二篇 让<规则>跳出"修 释"的怪圈(二) 老李:老张啊,咱们还接着上回的往下说吧?真想听听你对修改<规则>的看法. 老张:修改<规则> ...

  • 老张老李侃门球之183篇

    第一百八十三篇 怎么看待"荣誉"级的门球裁判员(一) 老李:老张啊,前不久我在<中国门球网>上看到网友转发的中国门球协会<关于设立门球荣誉国家级裁判员的通知> ...

  • 老张老李侃门球之180篇

    第一百八十篇 <谈谈门球裁判员的装备>(二) 老李:老张啊,咱们接着上回的谈,说说你对门球裁判员服装和装具的看法和设想吧. 老张:对裁判员的服装,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主要是应当美观.大方 ...

  • 老张老李侃门球之178篇

    第一百七十八篇 谈谈在网上研究探讨门球战术(四) 老李:老张啊,咱们还接着上回的话题聊吧? 老张:这样吧,我再给你介绍一个网上探讨门球战术的实际例子,然后咱们再就如何研究探讨的问题切磋一下,你看怎么样 ...

  • 老张老李侃门球之177篇

    第一百七十七篇 谈谈在网上研究探讨门球战术(三) 老李:老张啊,咱们接着上次关于网上如何研究探讨门球战术的话题,继续往下聊吧?我记得好像是你发了帖子以后,应当看看网友们是怎么回应的了. 老张:没错儿, ...

  • 老张老李侃门球之176篇

    第一百七十六篇 谈谈在网上研究探讨门球战术(二) 老李:老张啊,咱们还接着上次的内容继续聊一聊怎么在网上进行门球战术研究探讨吧? 老张:行啊,我想咱们还是先看一看目前网上进行门球战术研究探讨的实际情况 ...

  • 老张老李侃门球之174篇

    第一百七十四篇 <使用鸭嘴槌头,打出上下旋球> 老李:老张啊,前天我看到你们几位老同志在一块儿研究一种特殊的双杆球.就是用逆向槌头掏打门后的球,打完之后自球还要再滚回到门前.看了一会儿我就 ...

  • 老张老李侃门球之173篇

    第一百七十三篇 <为门球刊物设计的插图> 老张:老李啊,这两天我在家里翻找旧资料,无意中看到了一份2006年的时候我给门球刊物设计的几幅插图.这都是10年前的事儿啦,没想到自己那个时候还有 ...

  • 老张老李侃门球之172篇

    第一百七十二篇 <再 谈 人 造 草 坪>(二) 老李:老张啊,咱们还接着上回的话题,继续说有关草坪的事儿吧. 老张:我记得上回咱们说到了经常打门球的人,对草坪的质量如何,最有发言权.你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