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角子村有一棵明槐

挂角子村,地理位置优越。潍城区西北方向,其北靠济青高速,东接彩虹路,西依大于河畔,翻阅潍城地名志,知村前有明槐一株。骑车前往,以探之。

手机导航定位,济青高速潍坊西,立交桥附近。有数条路线,可通挂角子。或过于河镇西行,至路旁北考家,对面有线路,南行过涵洞,可达村口,立高大村碑;或沿大于河湿地东岸北行,至济青高速桥下,东行至村里;或走彩虹路,至济青高速南侧村庄便是。

挂角子,明初建村。据潍城地名志记录,其原名周家车门,清代改名挂角子,至今。明洪武年,迁徙大移民。据《潍县志稿》载,陈氏一族,元河间路沧州人,因先世宦潍州遂家焉。至清代,其后裔自潍县北门里迁此(编者语:挂角子陈家与三安子村陈三安后人,或许同属一支或旁支,陈三安明初也是由北门里迁来,可关注我近期文章)。

挂角子村居明代永平社与灵冢社交界,村民得以借此常漏交田赋,改名挂角子(村民称gua jue zi)。我自骑车先至三安子村,后折返北考家,对面小路南行,恰逢济青高速扩建,涵洞桥下,坎坷难行,推车过桥进村。

村口临近高速路,东侧有高台,上立村碑,正面三个大字:挂角子。背面村名来历介绍,与潍城地名志载近似,不再繁言。村里改造,铺沥青路面,问路寻槐。有老者告知,槐在村南,死已多年,不看也罢。心中暗惊,循路而去。在村东南,粗壮大树,立路旁。

沧桑树皮,暗藏故事,全然干枯,令人惋惜。树身不见古树名木铭牌,或许不在保护之列?亦或属漏补之录?树已中空,村民种新槐,栽植其中,明初建村,先人移民栽树,以纪念之,今古槐现状,徒留树皮,深思不已。有大叔相告,古槐周围,前后水湾,后干涸,已填平成路,初湾水荡漾,草木皆绿,古槐嫩芽,当时一景也。

原创图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0)

相关推荐

  • 安平县有棵千年古槐你知道在哪个村吗?

    在安平县耿官屯村中,有一棵老槐树很有名.我20多年前就看到过.树干一定被雷劈过的,那时候,树中间是空的,可以容纳两个人.斑斑驳驳的老树皮昭示着它经过的累累岁月和风霜雨雪.其中一个很粗的侧枝伸出五六米远 ...

  • 【香港视界】郝铁柱、木易石(美国)诗歌合集

    郝铁柱诗七首 . 高速路采风七绝 高速路吟音绕梁,琼楼沃野綠幽芳. 古贤遊履平生跡,览胜一天夙愿偿. . 潍河特大桥施工现场有感 特大桥横潍水岸,两城经济圈相联. 济青中线放奇彩,筑梦倾心定创先. . ...

  • 挥之不去的记忆——村中那棵元枣树,那挂老钟

    文/冯兵绪 近日有友友问我:"冯哥,我知道大枣就是红枣.听说还有黑枣,黑枣是啥样的?"我给他传去了一张黑枣的照片,友友才知道啥是黑枣. 在我们邢西山里,黑枣就叫元枣,是用来嫁接柿子 ...

  • 香山庙里的那棵隋槐

    古时看一地的热闹.繁华程度,不仅要看衙门的级别.规模,井和庙宇的数量也是个硬指标. 若井多.庙多,那就标明这里人家多. 临涣的庙宇据说总计有十八座之多,这里从古到今都没短缺过人世的欢腾劲. 现存的香山 ...

  • 深州唐奉村有一棵300多年的古槐树

    有一庙就有一树. 一般来说,古树古庙多是相伴而生的,因为国人传统的惧怕神灵的心里,所以一般因庙而生的古树多能保留下来,当然,一般古树都是因为长的七扭八歪,不成材,也是能幸存下来的原因. 昨天在唐奉村采 ...

  • 安平县武崔庄村有两棵百年皂荚树

    皂荚树于北方是不多见的,在我的印象中,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过皂荚树: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并且在皂角树注解里这样说:皂荚树:绍兴俗称" ...

  • 饶阳南韩村有一棵百年柏树

    古语说,千年松,万年柏,永远不死的是老槐. 一般的古树,树龄古老的,都是这三种树木居多,但是,这三种古木多在深山老林,古刹旧庙中常见,而松柏树,在冀中平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一百多年的古柏树,更难以一见 ...

  • 饶阳里满乡北韩村有两棵300年的老枣树

    在饶阳县东里满乡北韩村村委会广场上,有两棵300年的古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没有人知道,或者是无从栽种,自然生长起来的. 据现任村书记韩闯明介绍,原来这里是一个大水坑, ...

  • 潍坊的那些古树名木:昌乐鄌郚时马村的两棵400年白杨树

    古树名木是"活文物"."绿色文物",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见证,作为绿色文化遗产,它们已经越来越为市民所关注.在潍坊市区内,一共有150多株古树名木.在奎文区丁家村有 ...

  • 千年历史的楼子村有一棵古槐

    潍城区西南八公里,大于河东岸,一个千年古村. 在潍城区地名志上是这样写的:据历史资料考证,唐代董姓建村,称董里村.据<潍县志稿>记载,周氏一族,金末由江苏邳州宿迁县迁徙北海居八都董里村,后 ...

  • 骑行探古:史家三株明槐

    一直喜欢骑行,而且热爱地方历史文化,每次外出探寻古迹,总是骑行.查询史料记载是必要的,可以少跑很多弯路,不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我更喜欢实地考察一番,以验证史料真伪性.很是倾佩明代徐霞客,游览山川归来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