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路上郁家的痕迹
前年看到金宇澄老师拍摄了一张富民路上早期民居的俯视照片,这引起了不少老建筑爱好者的兴趣,因为这居然是一个相当早的三合院建筑(由于绞圈房的概念被个别人划定在一个相当特定的要求内,所以这样的老式民居就没法算绞圈房了)。而这地方居然就是我长期生活的范围内,于是在拆迁前穿进米店边上小弄堂探访了一下,拍摄时居民出来聊天,他说从巨鹿路光华里到富民路上当时这个转角都是郁家的产业,他就是郁家的后代。
原来可以从静安区58油酱店边上的小弄堂找进去
原来的状态
这个转角拆除前的状态,有过曾经的阿毛饭店。
郁家?很少人会忽略这个姓氏,其实从上海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上海的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来自于沙船业(上海市的市标沙船突显在中心位置),而郁氏家族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代表。
现已整修的商船会馆
网上sslvdw95qsxhh0写的一篇《上海沙船与商船会馆》文章中如是说:在清代乾嘉年间,上海最著名的沙船商有“朱、王、沈、郁”四家。朱家为沙船业最早的老大,由朱之淇兄弟创立的“朱和盛”号为标记,“家资敌国,称之为'朱半天’”。王文源、王文瑞家族开设的王利川沙船字号不仅拥有上百号的船只,而且还拥有以他家名字命名的王家码头。沈家是指创立的“沈生义”号沙船行,郁家是指嘉庆初年建立的“郁森盛”号沙船行,后来成为上海沙船业的首富。他们由于财大气粗,在商船会馆里可以左右会馆的事务。上海的“南北货物交流,悉藉沙船。南市十六铺以内,帆樯如林,蔚为奇观。每日满载东北、闽广各地土货而来,易取上海所有百货而去。”
宜稼堂俯视图
乔家路宜稼堂
然后我们看徐大纬老师写的《昔日上海船王郁泰峰的老宅——150岁高龄的“宜稼堂”还好吗?》一文中了解到:偶然走进上海乔家路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入口墙上赫然挂着“宜稼堂遗址”的牌子,原来这就是上海船王郁泰峰的老宅——郁家大院。
郁松年(1799-1865年),字万枝,号泰峰。他经营的“郁森盛号”拥有沙船二百余艘,是当时24家沙船业之最。除了运输,他还是金融业领袖和著名的藏书家,慈善家,以及“宜稼堂藏书楼”主人。
嘉定报社发布的郁家家谱一部分,期间居然有不少我们熟悉的人名。
上述两条信息足以让我们了解到郁家的显赫,那么郁家和富民路有什么关系?是偶尔置地在此造房?
富民路43号华模中学
我们再看看邱力立写的《富民路一片已消逝里弄的故事》一文中如是说:富民路43号现华模中学的花园洋房旧称“丰庐”(此楼西侧原另有一楼,两楼之间有天桥连接),曾经居住着这片最大的豪门郁震东先生,上述这四排新式里弄住宅据说最初多为郁家产业,现校内后建起的几幢教学楼及操场处原本都是郁家的花园,其间据说也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派人间仙境之地。原文可点击:#王阳明66 说上海# 富民路一片已消逝里弄的故事。
而朋友高参88在新浪博客上《延安中路999号郁芑生旧居》(就是现在的富民路43号)一文中写道:1873年,郁芑生出生于江苏启东,从小跟随神甫学习英文和拉丁文。17岁时来到上海,在同昌沙厂谋生。1901年,张謇筹建大生纱厂,派他前往英国采购纺纱机。开始,英商歧视华人,郁芑生用流利的英语与其交涉,使得英方改变了看法。当时,张謇办实业银根吃紧,郁芑生将英商给他的回扣全部抵作买机器的钱款,以补资金短缺。1913年,他奉命再次去英国购买机器。回国后,他在上海设立大生机器公司,专营纺机业务,任公司经理。同时兼大生纱厂厂务,负责上海银行、外商与纱厂的银钱交往,接待外国纺织专家考察等事项。之后,他在上海陆续购进房产,在富民路建了一座花园洋房。除了兴办实业之外,他还是一位慈善家。从1921年起,他在家乡陆续办了6所小学,自任校长。学校教育设备完善,对贫苦学生免收书费。并在上海杨树浦办圣心医院,在川沙重建天主教堂。1924年,他辞去经理和厂务,专注公益事业。
好像郁芑生与沙船业郁氏家族又不相干,那么巨鹿路富民路转角的郁家又是哪一族的产业?谁能答疑解惑?
目前富民路巨鹿路转角这栋房子还保留着,据说会改造为文化中心,当然我很担心在无人居住的状态下加速腐朽,也许不久的将来再也无法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