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羽如雪暂徘徊”——仓央嘉措的情诗,如何打动天下痴男怨女?
有朋友发来一首作品求问,为何仓央嘉措这么大的诗人,作品却格律混乱,平仄互押?
发来的作品是仓央嘉措的情诗十八:
仙羽如雪暂徘徊,欲将此身借翼载。
不学令威控鹤去,理塘相见即归来。
这首诗看上去像古诗,其实是翻译家们的功劳。
仓央嘉措作为藏地最伟大的诗人,写的都是藏语,节奏感和押韵都是藏语发音的标准。把藏文诗翻译成中文,势必就会出现一些音韵方面的问题——这和翻译英文诗是一样的。翻译家们需要很高的水平,才能在“信达雅”三方面做到融合。
仓央嘉措的诗,我们看名家曾缄的翻译和直译对比,就能明显感觉到——这不是重写了嘛。
比如最有名的“不负如来不负卿”,我们对比一下藏文直译(即仓央嘉措原文意思):
藏语直译:
若要随彼女的心意,
今生与佛法的缘分断绝了;
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
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
曾缄翻译后: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们可以明确地感觉到原生态情感抒发和文字雕琢之美,那么你爱的仓央嘉措到底是丁真一样的汉子,还是曾缄先生笔下妆容整饬唯美的再生形象呢?
这首情诗十八其实也差不多,但是我们还是能够读出仓央嘉措的本意。他看到了白鹤翩翩,想起了远在理塘的姑娘,恨不得生出翅膀,飞到姑娘身边去。
“仙羽如雪暂徘徊,欲将此身借翼载。”
仙鹤白羽如雪在天空徘徊,我多想遁入虚空,跨鹤而去啊。
“不学令威控鹤去,理塘相见即归来。”
我并不是要学丁令威驾鹤升天成仙,只是到理塘和心爱的姑娘见一面就回来。
丁令威是《搜神记》中记载的化身白鹤的升仙者,不知道是仓央嘉措本人使用了丁令威的典故,还是翻译者根据他的藏文诗句意思所添加的。
也许仓央嘉措博览群书吧,连汉人古籍《搜神记》典故也运用自如。
这个活佛,既是雪地最大的王,又是姑娘们最喜欢的情郎,还是藏地不世出的诗人,多看一本《搜神记》,对他来说也不算穿凿附会吧,对我们来说,情感上是可以接受的。
有读过他藏文直译作品的朋友,不妨说一下,我没有去找这首诗的藏文版求证了——因为我觉得没必要,要是翻译家引用这个典故,我也一点都觉得不意外。因为官方是将仓央嘉措定位是民间诗人,虽然我愿意相信他博学,但那个时代的西藏活佛还真不见得就读过《搜神记》。
他的诗能在全国乃至世界流行,有绝大部分功劳是翻译家们的。
仓央嘉措是一个一直徘徊在佛法和私欲中的囚徒——当然,喜欢的人认为他是圣者。实际上从他的情诗“不负如来不负卿”,“理塘相见即归来”都可以看出他在个人情感和佛法修行之间的挣扎。他既没有为爱献身的决绝(很多人认为是身不由己),也缺乏政教权谋的本事,他有的只是被压抑的情感和有节奏感的藏文诗句表达。
他只是一个被迫登上藏传佛教王位的诗人,一个命运悲惨的民间诗人。
1697年,十四岁的仓央嘉措被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其时西藏政局动荡,和硕特汗国汗王拉藏汗与藏王的矛盾日益尖锐。1705年,桑结嘉措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被拉藏汗发觉,双方爆发了战争。藏军战败,支持仓央嘉措的藏王桑结嘉措被处死。
掌握了西藏政局的拉藏汗,立刻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事件,并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这是事实,情诗就是证据),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1706年,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染病去世(死因不明),按照传统实行天葬。
这个“雪地最大的王”,从头到尾只是西藏政教的一个傀儡。
但他却成为西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诗人,写下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在那个年代唱遍西藏。到了今天,又通过翻译家们的妙手,携着西藏那片湛蓝的天空,成功地打动了无数痴男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