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校外培训,校内教学要跟上
最近,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加大跨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整改。为实现有效管理,教育部还建设完成了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系统,群众可通过平台查询校外培训机构的有关政策、白名单、黑名单、学科类培训班等信息,并投诉违规问题。
规范校外培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目前,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体推进顺利。截至11月15日,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050所,存在问题机构272842所,现已完成整改163203所,完成整改率59.82%。特别是无证无照经营问题得到初步遏制,教育部已明确表示,今年底前不能存在无证无照还在开展培训的机构。
但从实践来看,校外培训最受争议的超前超标教学、与升学挂钩的问题换汤不换药,依然十分严峻。前段时间《疯狂的黄庄》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可见家长和孩子并没有停止奔波于培训班的生活,且培训班的教学内容也只是换了个说法,把奥数换成思维逻辑、语文换成文学素养之类的表述,继续授课收钱。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前的校外培训主要针对中小学阶段,但目前已经在向学前教育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有媒体报道,有的幼儿园大班一半孩子改上学前班了,各种幼小衔接的培训机构也招生火爆。有的培训机构在给家长的推销中,销售多次建议孩子上小学前应该学会50以内的加减法、学会拼音、认识600个汉字,暗示这样才能跟得上一年级的教学进度。毫无疑问,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教育部反复强调的小学零起点教学,干扰了正常的校内教学。
教育是刚需,不能靠空喊口号让家长淡定。一方面,中高考看学科考试分数选拔人才的基本思路没有变,家长和学生很难真正减负。所以,就算目前大多数地区已经实行了小学、初中就近入学,家长依然要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准备冲刺中高考,依然期望通过抢跑,以便在同龄人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要把人类几千年的各种知识传递给孩子,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客观上也需要艰苦努力的持续付出,不可能轻松。
既然教育是刚需,如果学校满足不了,学生家长就只能到校外机构去满足需求。与此同时,校外机构为了牟利,又会制造焦虑、兜售概念,把本应正常开展的教学变成你追我抢的拔苗助长。而且,家长通常不会投诉举报校外培训机构超纲教学,因为他们之间已经达成一致,就是为了超纲超前才去的。
这样一来,教育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去满足群众的需求,尽快探索由公立机构承担起教育的主要责任。如果学校能提供足够的教学内容,满足孩子学习、升学、提高综合素质的需求,学生对校外培训的刚性需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削弱。就算真要给孩子减负,也应该减那些无效的刷题、背诵,或者引入互联网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只要求不留作业、缩短在校时间、把放学时间提前到3点半,治标不治本,只会继续把孩子推向校外培训机构。
从各地实践来看,公立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定位正在逐渐明确。此前,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北京、广州、上海、山东等地的学校也纷纷推出了课后服务,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按照计划,校外培训专项整治要在今年底完成,现在只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了。各地在继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一定要切实补足学校教育的短板,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校内外共同发力,才能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同时,又满足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正当需求。(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