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桩站桩要领及作用
1、拉伸脊椎,练就龙骨
从生理解剖图来看,人的脊椎呈“S”型弯曲,这是人类长期直立行走而形成的生理弯曲,若想回归祖先的力量、灵敏和速度,就要将之拉伸。
站浑元桩时,两髋内收,臀部下坐,下颔微收,同时头顶似一线悬空,就可将脊柱拉伸。
此时摸一下腰部脊椎,就会发现生理弯曲不见了。再摸一下颈椎,会有一根大筋挑起,此时的脊椎已成一条直线,我们称之为“龙骨”。
练就“龙骨”,可以增强脊椎的柔韧性,使得上身与下身不会因腰椎的生理缺陷而产生断层,从而使全身之力连为一体,局部发力即可引发全身之力,在武学中称之为“浑身无处不弹簧”。用劲时可连绵不绝,武学中称之为“浑元力”。
2、浑然一体,练就“六面浑元力”
站浑元桩,并非是一站到底地站死桩,而应练就一身“六面浑元力”。
当两臂呈椭圆抱球状时,肘部要有外扩之意,使得双臂之间如同有一气球向外撑的充实感,称之为左右横撑力;
背有后靠之意,手臂有前伸之意,形成前后抵力,称之为前后抵靠力,颔微收,头略顶,两髋回收,臀部下坐,形成上下拉伸之势拉直脊椎,称之为上下拉伸力。
身体处于这六面之力的作用下,血气运行的速度就会加快,自感浑身上下充实一体,收功后应神清气爽,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需注意的是,六面浑元之力并非肌肉收缩之力使然,它是全身筋骨拉伸与血气运行结合自然产生之力,练习时全身应保持放松,不可有肌肉紧张感,用意不用力是诀窍。
不过这松与不松,初学者最难把握,要勤加练习体悟之。
3、培元气,通经络,练就意气合一
气的涵义颇广,概括言之,一谓物质,一谓功能。以自然而论,宇宙间的万物生长、发展与变化,都赖于气的运动。
以人体而言,气既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生理活动的功能表现。
人体之气可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即元气,它生于先天精,藏于人体命门,是生长发育和各脏腑活动的启动因素。
“后天之气”有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
宗气是由自然界的大气和经脾胃消化水谷所得精气结合而成,具有推动心脏行血、肺脏敷布的作用;
营气来源于水谷精微,行于脉中,具有营养周身,化生血液的作用;
卫气来源于肾脏,布于体表,具有固阳于内,抵御卫外的作用;
脏腑之气,禀赋于先天之气,又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营养而发挥各脏腑的自身功能。元气充沛,则后天之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
在练习浑元桩时,肾中之精即先天之精受到后天之精的荣养,元精益固,元气自充,从而起到培补元气的作用,这个过程也被称之为“炼精化气”。
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统称,它遍布人体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浑元桩的练习可以调和人体经络的气血,起到通经活络的作用。
当功夫练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通过“心息相依,以意领气”的锻炼,随心所欲地“意到气到”某个部位或脏腑,从而练就“意气合一”。
4、拉筋伸骨,增加全身生理活动范围
在技击中,若要动作到位,劲道顺畅,须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作基础,这样在做技术动作和发劲时才不会感到肌肉和韧带的阻碍。
浑元桩独特的姿势使全身的肌筋都因骨骼的伸展而被拉伸,无形中锻炼了全身的柔韧性,增加了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
在搏斗中常能在普通人的生理活动极限中发出力道反击对手。
5、上虚下实,稳固下盘
浑元桩要求练习者上虚下实,即上元(肚脐以上)轻虚,下元充实。练功时姿势的重心要放在脐下,此时身体才能稳如泰山,舒适自然。
气息要求气沉丹田,从而使下元真气得到充实。待日久功深,下盘会随元气充足而逐渐稳固,最终产生落地生根的功效。
浑圆桩站桩要领
站浑圆桩双手缓缓上提到胸前,双手外拉而抱圆,两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开,也不内扣,基本接近自然。
若是初次站桩,膝盖微曲就可以了;若是已经坚持一段时间了,可以增加难度,但要注意两脚的距离不要超过肩宽。
姿势要点如下:脊柱正直,这是气机发动的关键,必须做到。头正,颏微内收。这是躯干的要点。两手指尖相距一拳之远,指尖相对,掌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手掌与胸距约30公分。
双手放在肚脐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体可视个人的情况而定。
手略高于肘,肩部要松,这是内力导于稍节的通道。内抱外撑,站到一定程度,自可体会深切。还要做到肘横腕挺,这是上肢的要点。
站桩时呼吸自然,练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松,心态平和,只有这样站得才会轻松,站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