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问阳明先生:“尧舜、孔子、伊尹、伯夷他们的成就其实差别很大,为什么都被称之为圣人呢?”阳明先生道:“尧舜和孔子的成就确实有区别,就像尧舜是万镒黄金,孔子是九千镒黄金,但这是斤两多少之别,不是他们本身成色的区别。”后来,弟子追问:用金子来比喻圣人的价值,是不是一种轻蔑呢?阳明先生听了后,笑说:所谓之圣,只论精一,不论多寡。做人,“成色”比“斤两”更重要,做事,“精”比“量”更重要。可以理解为,内在比外在更重要,或者说灵魂比皮囊更重要。本是丑小鸭,即使与白天鹅一起长大,本质也还是鸭子。在这“颜值至上”、“五官决定三观”的社会,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说法:“吾因其容貌而欲解其内涵,亦因解其内涵而否其容貌。”其意是,一个人的外在,会让人决定是否愿意去了解他的内在,而内在,则会决定是否一票否决他的外在。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故事,有人戏称是现实版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两人初遇,王小波对李银河一见钟情,但是李银河一家子却觉得他相貌丑陋,不同意两个人的感情。然而,王小波不但是出色的作家,还是教师,编剧,程序员。他幽默有趣,特立独行,深刻自由,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体。冯唐为之写了一篇《王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周国平称其“调侃中有一种内在的严肃,鄙俗中有一种纯正的教养”。“诚于中,形于外”也从没有例外,言行举止是内心灵魂的呈现。人生难得,应该多关注内心的修养,而不是追求外在的修饰。弟子请教白玛程列上师:我刚开始修五加行,每天想保持一个量,但是这样的质就不好。如果保证质好一点,每天量就很少,这该怎么办?当你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时,看到自己如理如法修了加行,虽然修得不多,但修好了一个,心里的感觉是很实在的。到时候如果发现似乎是修了很多加行,但是没有一个是如理如法修的,会生起后悔之心,觉得自己浪费了生命。”质与量并非对立关系,但是当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凡是对自己负责、对事情负责的人都会选择前者。陈凯歌,导演电影已30余年。在这“三年抱俩”量赶量的时代,他实在不算高产。我每两年或三年出一部片子,至今都还觉得做得不够好。这种状态下,才能获得进行创作的乐趣。”
愿我们,不敷衍自己,不敷衍生活,才能得到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一翁,情钟文学,捕捉生活,一寸方心弘扬传统文化,一隅笔墨传递时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