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发现《伤寒论》的真相?

本 期 导 读

本文是作者忆忘老师探索学习《伤寒论》的经历,文中详细记载了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发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寻求真相的历程,希望对广大中医经典爱好者和中医临床从业者有所启发。

《伤寒论》探索过程

《伤寒论》六要素构思起于2014年,曾写过一篇《六要素钤百病论》,反复诘辨寒热、表里、虚实、阴阳等概念的勾连与异同,可以窥见探索过程。2018年顿悟递归,有多人见证。六要素基于生机法则,再现《伤寒论》医学理论体系的内部构造,重新认知古人的理论方法。六要素辨章源流,返本归真,并非创造而是还原张仲景递归古法。

个人学习《伤寒论》的经历,除了「勤求古训」参考众多医家的解释以外,还要反复去阅读原文,去理解含义和实际的临床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是表里改为阴阳。俗话说,阴阳是个框,什么都能装。装进去,就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热病阴阳交。

第一:顺藤摸瓜,阴阳到太阳

阴阳交的阴阳,既不是指寒热,也不是指表里,更不是指虚实。它指的是热病有汗无汗。

热病阴阳交,是有汗无汗的两类温病危重症。

温病为什么汗不出?汗出为什么热不退?如果知道热射病也这样,也就是中暑的重症。不出汗,是因为汗腺障碍,或者体温中枢调节障碍。这是中暑,也就是痉湿暍病里面的中暍。

然后又看到中暍,叫做「太阳中暍」「太阳中热」。突然意识到,太阳病可能不是原文。或者说,太阳病被误会了。

因为通常的太阳病概念里面,没有温病,没有中暑。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最终导致三阳合病的误会,因为三阳合病中的太阳病,指的是中暑,不是「伤于风寒」的太阳病,而是伤暑、伤热、中热。这样,六病和六经的概念,原本应该是七病。

第二:对称原理

表里改为阴阳,造成了里病改成阴病,最后又成了少阴病。立即意识到少阴病可能是被误会了。

在某一天,对着条文发呆的时候,突然灵光乍现。这个条文就是: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原有的概念中,少阴病是「表阴病」,是寒证。但是这个条文,既没有表达「表病」,也没有说存在寒证。

反而,脉微细表示津血虚,但欲寐表示精神不振睡眠多。这是一派虚像,而不是表证,也不是寒证,如果要治疗这种情况,就是补津液,而不是发表或温里。

这样,突然发现,原来少阴病是讲虚证。在虚证的基础上,可以出现二三日无里证,有表证的情况,等等,是虚证基础上的祛邪法。

虚证应该与实证对称,而不是与太阳病对称。到这里已经可以确定,少阴病被误会了。

第三:虚与实

宋太宗赵匡义在《太平圣惠方》序,里面写到「先辨虚实,次察表里」,进一步的问题是,虚实与表里,是什么关系?

我是倒过来的,先解决了虚证的定义,少阴,津液虚少、功能衰弱。那么首先肯定他不是与某一种病对称,少阴病应该是与所有实证对称

实证是哪些呢?古人用什么来定义实证?就一个字:「毒」,意思是寒热异常。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大家都很熟悉,一日而遇七十毒。最初神农是农神,搞农业,找食物,每天遇到不适合做食品的植物,七十多种。所谓七十毒的毒,不是中毒,而是寒热偏性太大,不适合做食品长期吃,但是适合做药物。

所以,中医的实证定义是有邪气、代谢废物,表现为寒热偏性,两种邪气,叫做实证

第四:补法

那么,补法在哪里呢?其实补法起源于神农。神农尝百草的的目的,是寻找甘平甘滋的食品,可以长期食用不会有明显的偏性。食品的特点是:甘平。首先是平性,所谓平性,就是寒热偏性不那么强烈,不明显,并且偏于补益。

也就是说,补法首先是食疗,其次涉及平性的药物

这也就是《黄帝养生经》里面讲的五脏补泻方法,简称「五苦欲补泻」,不同于后世的五行理论。它的特点是只讲五味补泻(在运气篇中是六味,有淡味。《太素》也是有淡味),不讲寒温。

为什么五苦欲五脏补泻不讲寒温?因为他说的是「急食」,是吃食品,包括五果、五菜、五肉、五黍等,全都是食品。这是讲食疗法,食品偏于平性补益。

食疗法在《素问》中,又叫做「汤液醪醴」。汤液治轻浅的疾病,醪醴治疗久病顽病。

这就是「和剂汤法」「调百药剂和」的医经内治法,讲究虚实补泻。补法从食品开始。

而在《伤寒论》的少阴篇,我们也可以看到多种食品,包括大米,蜂蜜,鸡蛋,猪肤,阿胶等等。

第五:寒热与虚实

《本草经》定义药物,首先是气味,又叫做性味。这里的「气」或者「性」指的是药物的寒热作用,也就是吃下去以后通过参与代谢,表现出对体温的影响。

气、性,指的是寒热。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淡,代表药物作用,参与代谢途径的不同路径。比如辛味发散走表,苦味燥湿走里等等。

再加上《汉书艺文志》中对于经方的描述,「本草石寒温」,以寒温偏性来治病,用错了叫做「以寒增寒、以热益热」,最后有一句「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经方,又叫做「水火之剂」,水火就是寒热,寒热两大类方剂,汉代的经方,特点是:没有补法!因为它是使用寒热祛邪的方剂。

而《伤寒论》中,论述寒热祛邪的,首先是「表里之治」,尤其是讲表里先后,表里同治,定义了里位寒热、寒热夹杂,表位有寒的多种关系和治法。

第六:先后原则

在表里同治的法度上,表寒和里寒同病,急当温里。温里用四逆汤,四逆辈。攻表用桂枝汤。

为什么要先温里,后攻表?这其实是体温平衡的代谢机制,代谢出路的问题。具体就不解释了,在书里面。

先后原则,是根源于体温平衡与代谢输布途径,比如汗法从表位排泄代谢废物,清法、下法从二便排出。从而达成体温寒热的调节。

表里先后原则,定义了四种实证:

太阳病表寒、太阴病里寒,阳明病里热,少阳病里位寒热夹杂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少阳病,并不是小柴胡汤为代表。口苦咽干目眩,并没有规定表证。少阳中风,其实是厥阴病,这就是为什么在厥阴篇也看到小柴胡汤条文。

第七:两种理论分形

我对《伤寒论》的学习,到这里形成全新的图像。

张仲景是从寒热机制,构建了表里先后与同治法的实证治法,这部分来源于汉代经方、水火之剂。水火之剂有几个大的缺陷,这里略过,书里面有。

也就是说张仲景用表里之治淘汰了经方,淘汰了水火之剂。这是汉代以后,罕见有人提到水火之剂的重要原因。但是,后来张仲景的伤寒论体系,又被叫做「经方」,这是不同于汉代经方的概念。不同在哪里?

张仲景使用的是递归法建模,也就是扩展、递进的概念。这个扩展表现为,从寒温机制,通过表里途径实现治疗方法,与药物作用相结合,构成表里之治的实证治疗原则

其次是虚证的补法原则。比如一味甘草汤,甘草粉蜜汤。

在虚证的基础上,构建了虚人祛邪,虚实同治的法度。进而在此基础上,定义大病顽疾,厥阴病。厥阴病的特点,是虚实兼具,并且出现典型的功能问题(胃虚),厥、利、呕、哕。

厥阴病包含虚证,也包含实证,因此伤寒论中最大的概念是厥阴病厥阴病的治法,包括所有治法。所以厥阴篇既有热厥,比如大承气汤证,也有寒厥,比如四逆辈。

所以首先要注意,生死证里面,热病有死证,寒病也有死证,并不是阴寒病才会死人。两种死证,都是「竭津」「胃竭」(津液或者功能的衰竭),都是厥阴病,因此厥阴病不是「阴寒病」「阴证」。

张仲景的扩展概念,递归建模,不同于阴阳为纲的分类,阴阳理论向后包含,而扩展概念是向前包含。这是两个方向的树形分类,各有各的适用范围,不可以混为一谈。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认识到张仲景是在汉代医经和经方的基础上,统一了经方水火之剂与医经百药剂和的两种内治法,是汉代医学内治法的集大成的结果。

(0)

相关推荐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六要素递归是对张仲景的礼赞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六要素递归是对张仲景的礼赞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今天 收录于话题 #灵素之问 120个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 ...

  • 我是怎么发现《伤寒论》的真相?【一点资讯】

    本 期 导 读 本文是作者忆忘老师探索学习<伤寒论>的经历,文中详细记载了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发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寻求真相的历程,希望对广大中医经典爱好者和中医临床从业者有所启发. < ...

  • 揭开《伤寒论》真相的不二法门(壬 太阳病

    壬太阳病--温病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什么是经典呢,本来象对<黄帝内经>,尤其是<伤寒论>来说,真的是不应该在这里指指画画.为什么呢,就像刘渡舟老先生在讲&l ...

  • 揭开《伤寒论》真相的不二法门

    丁 六经真伪 六经之说,起于伤寒例,源于王叔和,引自<素问-热论第三十一>.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

  • 揭开《伤寒论》真相的不二法门(十二)

    子   瓜蒌薤白治遗精解疑                        原创:河洛真人 <伤寒论>虽然真相隐匿不现,但医界却历代不乏名家辈出.说起当代伤寒名家,除了刘力红博士笔下的&qu ...

  • 男子恋上洗脚妹,同居半年却发现已婚,真相揭穿女方丈夫还一脸懵

    住在沙坪坝区的市民王先生说,他和女朋友同居了半年,打算结婚,但没想到女朋友竟然是有夫之妇.王先生说:"去年在洗脚店消费时,认识了在店里上班的张女士,她当时自称单身." 不久后,张女 ...

  • 喉癌 - 偶然发现伤寒论中就记载着的有效方剂

    导读:喉癌,占所有癌症的不到百分之二,发病率也是偏低.所以,在有关中医肿瘤著作中讲喉癌的非常少,系统讲喉癌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的几乎没有.自从我发现了喉癌就是张仲景的麻黄升麻汤证以后,我几乎 ...

  • 老虎出入2国,吃掉436人,追杀10年,死后才发现吃人真相

    奇闻小貂熊 关注 2021-04-22 14:02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简称尼泊尔,为南亚山区内陆国家,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相接,尼泊尔 ...

  • 我是如何发现夏朝的:古埃及第一王朝王表的艰难破译

    从文化比较角度,看到古埃及文化与中国华夏文化存在诸多相似性,进而去猜想夏朝是不是在埃及,这个很容易做到.正如汪涛先生所言: 相似本质上是一种相关分析,而相关分析主要作为一种发现因果关系的工具.因此,进 ...

  • 揭秘!我是如何发现新能源汽车主升浪?

    资金为王 追踪主流资金,精耕热点题材,踩住市场节奏.选股选美,将低吸高抛进行到底. 上周四,新能源汽车板块以比亚迪涨停为标志达到高潮,周五板块却冲高回落. 趁周末的时间我来总结一下,我是如何发现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