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二三”:让我们来看看数位大清皇帝的离奇死因!
历史漫漫,你我还在世界中心。
大家好,我是历史小十七!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历经十二帝,入关后国祚276年。
努尔哈赤死因之谜
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兵甲起事,先后统一建州和女真。
一生大小战役无数,更以萨尔浒大捷击垮了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
而宁远之战的惨败也让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据《清史稿》记载,天命十一年(1626年)秋七月,“上不豫”,至“八月丙午,上大渐,乘舟回。庚戌,至爱鸡堡,上崩。”记载的内容十分简单并没有交代死亡原因,这也让一些人猜测怀疑他是被袁崇焕的大炮击中重伤而亡。
宁远之战
据明人张岱在所著的《石匮书后集》记载,红衣大炮击毙敌人无数,“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
对于努尔哈赤因重伤而死的说法最大疑点就是袁崇焕在上奏朝廷的奏折里,对于努尔哈赤重伤只字未提。
而努尔哈赤战败的时间是1626年正月,但他死亡的时间则是八月。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努尔哈赤没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车,试验火器”、 “远边射猎,挑选披甲”,摆出要备战复仇的态势。
到了四月,他还攻打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伦,获其牲畜”,直到5月才回到沈阳。不仅如此,六月时蒙古科尔沁部鄂巴洪台吉来到沈阳,努尔哈赤竟然出城10多里迎接。
清太祖努尔哈赤
这显然不像是一个重伤的人。
清史专家们认为,努尔哈赤死亡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一方面是宁远之战让他身心俱疲,另一方面则是常年南征北战,积劳成疾,而且还身患毒疽。
努尔哈赤去世前,还到清河汤泉疗养,到了八月病情才恶化去世。因此,努尔哈赤被袁崇焕一炮轰成重要只是一个谣言,真正导致他去世的是因为疾病。
雍正皇帝的死因之谜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刻,年仅58岁的雍正帝在圆明园死去,在位时间13年。
雍正是最勤劳的皇帝,在位十三年里共批阅了3.5万件奏折,7000多件满文奏章。
雍正的死十分突然。从身体感到轻微不适,到病重最后死去,还不到三天,这很不正常。
文人装扮的雍正
对于雍正的死,众说纷纭,
被杀。据说雍正是被叫吕四娘的女人所杀,头颅还被砍了下来。因此,皇宫对于雍正的死一直遮遮掩掩,生怕消息走漏动摇大清的根基,所以才在雍正死后的第三天,放出消息说皇帝病死。
病死。据史料记录,雍正是一个很怕热的皇帝。他每年夏天都去圆明园居住,专门住在凉爽的住所。而在《清世宗实录》中记载,雍正是在1735年的夏季感到身体不适,但是仍正常工作。结果两天后就突然离世。对于这样的病症,现代人分析他是因为积劳成疾,因此中风而死。
被丹药毒死。大清皇帝都信佛而雍正雍更是十分迷信仙丹,他希望以此获得长生,登基后他就命僧人道士在宫中为他炼丹。但是丹药中的材料,除了名贵药材外,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材,这种说法也是佐证最多。
清世宗雍正
首席军机大臣张廷玉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他的记录中,那天见到的雍正,是七窍流血,让他完全没想到因此吓得“惊骇欲绝”。
而乾隆皇帝登基后第一时间就是驱逐了僧人道士,还命宫里不得再提及僧人道士。
雍正的死因一直没有得到证实,真相总有一天会揭晓,泰陵(雍正的陵寝)开馆的那一天凭借现代技术一切都会真相大白。
同治皇帝死因之谜
同治死因之谜
同治皇帝只活了短短的19年,据说他是病死的,可是民间有传说,他是死于梅毒。
据传同治十分喜欢性子温婉的孝哲毅皇后而慈禧太后却对不爱热闹的皇后十分不满,要同治帝多接近慧妃。
清穆宗同治
而同治帝十分不喜欢慧飞,心烦的的他就常常到宫外寻花问柳,以至得了梅毒。在当时梅毒是不治之症。慈禧太后为了皇家颜面就谎称同治得了天花。
让人一直按天花来治。不久同治帝病死榻中。
光绪死因之谜
2008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反应堆工程研讨设计所、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查验鉴定中心,四个单位通力合作,终于解开了光绪38岁暴毙之谜。
专家们通过对光绪头发、遗骨、衣服的化验,最终得出了光绪死因:死于砒霜中毒,因为光绪头发砷含量是如今正常健康人的2000多倍。
清德宗光绪
而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最大嫌疑人。但在溥仪撰写的《我的前半生》中,他认为光绪是死于袁世凯之手。溥仪从太监李长安那里获得这样一个说法,“光绪在死亡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死袁世凯送来的。”
持这种说法的人,拿出的所谓“证据”就流传袁世凯曾出卖光绪,破坏了戊戌变法。当慈禧太后病重时,袁世凯担心被光绪秋后算账,决定先下手为强,毒杀光绪。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实则是漏洞百出。
清朝皇宫有规矩:给皇帝进贡的药,谁送的必须亲自试药,这叫“猪替羊死”,这一流程就有很大问题。袁世凯要想趁着进药来毒杀光绪,几乎不可能。那么,谁最有可能呢?或者说谁的嫌疑最大?
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毒杀光绪,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自由进入光绪皇帝囚禁的瀛台;二是和光绪皇帝很熟悉,或者光绪对他颇为信任;三是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
慈禧和李莲英
使用排除法,很快一个人浮出水面,大太监李莲英。作为晚清最有权势的太监,李莲英心机颇深,尽管他是内心向着慈禧太后,但对光绪皇帝也不得罪。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从西安回北京时,李莲英曾把自己被子让给光绪。
回到北京城后,光绪对这件事铭记于心,“若没有李谙达(满语中师傅、伙伴的意思,一种尊称),我恐怕都活不到今日。”因此,李莲英最符合上面三个条件。
而李莲英一直都是慈禧的人………
回首往昔,真是宁生布衣巷,不入帝王家啊!
喜欢请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