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句容,无锡,江浙地名中有多少是来自“古越语”的?

越,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含义,此字最早见于战国,指木星起步的地方(即今钱塘江下游两岸地区),同时也引申到上古时期同中原诸夏部落有别的,长江以南的原住民团体,因为南方山林众多,部族善于使用斧头作为生产工具,所以中原人就把带有“戉”这种生产工具(或兵器)的南方部落都泛称为“越”。

不过在今天,中国已经不存在“越族”这么一个民族了,江西、浙江、广东、福建等省份也是以汉人为主,以汉文明为绝对主流,这是由于后期的文化融合导致的,不过,南方汉人之中,也许多多少少也带有一些越人祖先的痕迹,同时,畲族、壮族等南方山地民族也和古越族有关。当然,越人中也有例外,越人中最边缘的一支——雒越人后来并未被完全中原化,而是脱离了中原王朝,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国家——越南。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但是,越人毕竟在中国南方生活了千年之久,也不是一点痕迹都没有,今天的浙江绍兴的核心城区便是“越城区”,因为它曾经是古代越国的都城,古称“越州”;此外,今天的广东省也简称“粤”,“粤”便通“越”。

除此之外,南方地区的一些地名,也存在的古代越人部族语言的痕迹。

首先在江南一带,江南江浙一带的越人属于“于越人”,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便是由此部族建立的,何休《公羊传》注疏记载,越国当地人自称于越,但中原华夏诸国称其为越,在文献中,吴国国名为句吴、吴。在金文中,写为“工敔”、“攻吾”、“句敔”等。根据古代注释,句吴与于越相同,来自相同的当地语言,不是中原雅言。

吴国和越国,这两个国家并不是被周王朝分封的“分封国”,而是自上古就存在,不过后来接受了周天子的权威

即使数百年后,江浙早已成为中原王朝的膏腴之地,文化之邦,但在一些地名上,仍然有古越语的特征,古越语留存至今的文献材料极少,内容较完整的有《越人歌》与《越绝书》中的《勾践维甲令》,根据对于《越人歌》、《维甲令》的研究,古越语可能属于侗台语系,含有与现代的侗语、壮语、泰语相近的成分。

所以,今日江浙有些地名的发音与正常汉语发音相比有突兀之处,这就是古越语的影响,如余姚、余杭等中的“余”为“田地”之意;句(gōu)容中的“句”为“族群”之意,会稽为“矛山”之意,盱眙为“善道”之意等。

有些地名的“古名”越语痕迹尤其重

还有今日的东南重镇杭州,现名“杭州”始见于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一般解释说是这里得名则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不过此说的神话传说色彩显然太重,过于牵强,还有一种更合理解释是,“杭州”中的“杭”古代通“航”,这是汉语并非古越语,但“杭”的古音却不是现在这么读的,而是和现在泰语的“搁浅”一词读音很像,所以应该是说船在这里搁浅,所以在此舍船登陆,而“杭”字的读音后来也渐渐受到汉语影响,变成了“航”的读音。

“杭州”城市标志

还有无锡,听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会误解:这个地方缺锡?传统上来说,“无锡”地方来源传播最广的观点源自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战国末年,秦王嬴政大将王翦攻楚,破兰陵后,率军驻锡山。军士埋锅造饭得石碑,上书“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而此前,无锡的锡山盛产锡矿,为兵家必争之地,王翦遂言见此碑天下可太平。

这当然不可能相信,完全就是传说,而根据现代语言学家的考证,此名也是源于越语,“无”是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属于敬语前缀,“锡”的原义因古越语佚亡已久,无从考证。

南方一些方言中也存在古越语的特点, 吴语中,帮母、端母念成先喉塞音,使用名词定语后置的构词法等语音、语法现象都来自古越语。词汇方面亦有古越语遗存,粤语中有长短两套元音、性别修饰语放在名词之后 (如“鸡公”、“鸡乸”)等现象都与侗台语相同,也属于古越语的遗存。而其他诸如赣语等方言中亦有许多古越语底层词。

不仅仅是南方,即使是南方交界,甚至部分北方地区的地名也有越语痕迹,苏北鲁南一带尤其如此,如姑幕、朱虚、无娄、无盐、姑蔑、无棣、夫于、夫重、诸冯、句泽、句阳、须句、须朐……

江西、两广当然也是如此,比如很古老的“番禺”,“番”是古越语中“村”的意思,而“番”和“鄱”在古代是一样的,江西现在的“鄱阳”在秦朝建县的时候就是叫“番阳”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