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一代名相终功成名退,治家治国之后竟然心归自然!

正文

王蒙有云:“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纵观谢安的一生,出世入世时机把握得当,退隐毫不拖泥带水。王蒙对谢安的评价真一语成谶。刘禹锡有诗曾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窗间过马,尘土归一,繁华皆落下帷幕。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被刘禹锡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我们感慨时间流逝之快的同时我们还得知谢安所处的谢家在晋代就是一鼎鼎有名的家族,称陈郡谢氏。

公元320年,出生在陈郡谢氏的他无疑是聚集了那个时候所有人的焦点。据说谢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到谢安就说过谢安风神秀彻,以后定当成为国家栋梁,成就当不减王东海。桓彝所言在当时是对谢安最大的评价。等到谢安总角之年,神识沈敏,风宇条畅,显现出他的与众不同。谢安本人洒脱,宽和,真情,自然,如同清风明月,更有“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有传谢车骑道,谢安公在游肆中,兴致满满即刻高唱,兴致过后恭坐,捻鼻顾睐,自有寝处山泽间仪。俗话说有钱人辈辈有,可是真正的贵族,三辈都未必能出一个,那是真正骨子里的东西。性情洒脱举止合宜使得谢安受尽赞誉。

谢安寓居于会稽,同王羲之及许询、孙绰等一同领略湖光山色,“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丝毫不见其身处红尘俗世,常以“竹林七贤”自比。好不快哉。谢安是一个全才,什么都会,并且会的都精通。不光吟诗赏画,还从王羲之那里学习行书,并且成为东晋著名书法家。其实也有一些谢安不愿意做的事情,像进京为官,虽然很多大臣愿意为谢安铺路,甚至朝廷也征召谢安入司徒府,但被谢安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安石久居东山,于山水间观俗世脉络。李白曾视谢安为一生的目标,为谢安写过“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谢安,江表伟才,济世宰相,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阻止桓温篡位,指挥淝水之战,成一世英名。谢万废黜,谢奕身亡,谢安为了陈郡谢氏不没落下去,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当时谢安屡征不起,并非矫情,而是感叹富贵误人,非真高尚者,固不能摆脱名缰也。人人言安石不出,如苍生何?应召于桓温门下,桓温待他视如己出,颇具慈父之相,谢安却脱桓温政权。两人的羁绊却成了古今佳话,一者企图谋权篡位一个尽心辅佐皇室。两人因立场截然不同,导致分道扬镳。一直周旋到桓温病逝。有人问桓温,谢安石、王坦之谁更优秀,桓公想了一会说:“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秦王苻坚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中面漏慌张与胆怯,输掉了淝水之战。此次战役晋以八万将士击溃百万之众,非天时地利人和皆备而取胜。史料记载苻坚大举伐晋之时,谢公正与人下围棋。不一会谢玄呈上书信,安石看书默然无言,又集中精神在棋局上。与谢安下棋的人都紧张问道战争怎么样了,谢安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 神色普通平常,一若行所无事,有人赞誉谢安处事不惊临危不惧,胸中定有谋略。淝水之战使得谢安声望大涨。可是他是清醒的,知道功高盖主的后果。当时社会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德政既行,文武用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纲,威怀外着,人皆比导。”把谢安地位抬高到与王导平齐。面对孝武帝的封赏,谢安也是屡屡辞让。但是尽管这样,还是引得司马曜猜忌,谢安便主动提出退隐。

对于谢安还有一些趣事。我们都知道,谢安只有一任妻子,不曾看过历史的人可能会说谢安是因为钟情于一人,当我们了解这段历史后,让人大跌眼镜,谢安欲娶一小妾而不可得,只因他是妻管严。谢安之妻刘氏就谢安纳妾寸步不让,这件事成了谢安一辈子的遗憾。

谢安的魅力也就在这里,用尽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何为风度,何为潇洒。审时度势,一代名臣,逍遥归东山,功成身退,安然离世。

(0)

相关推荐

  • 原创,伟人、圣人、祖师、要人系列谈(之二十三)

    河南人在两晋中的历史地位. 二.东晋王朝的帝王与主要文臣武将,大多数还是从河南走出去的. (一)东晋自晋元帝司马睿建国共历11帝,前后103年. 东晋之皇帝除过建国的晋元帝司马睿而外,其他10帝依次是 ...

  • 佛系一说是从晋代鄂州人开始流传的

    郡谢氏在东晋可是名门望族,只有琅琊王氏能与之相提并论(就是刘禹锡所说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谢"),而谢安又是这个优质家族中佼佼者.他从小就气度不凡,声名远播 ...

  • 高卧东山那些年,他是远志

    "高卧东山四十年,一堂丝竹败苻坚.至今墩下潇潇雨,犹唱当时奈何许."许多年后,有人再回忆起那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总能想起那个悠然自得的身影,隐居东山许多年,在谢家倾颓之时出山,明明可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45

    NO.145 57岁的什翼犍当时正卧病在床,无法亲自出战,只好派自己的外甥--独孤部首领刘库仁等率部迎击,但却屡战屡败,损失惨重. 树倒猢狲散,人倒大家踩. 雪上加霜的是,原先臣服于代国的敕勒等部族见 ...

  • 战国四名将之王翦,为何功成名还能独善其身?君臣之道是为根本

    古代封建王朝讲求君臣之道,为君者,要有志向,要有谋略,还要善于制约群臣的平衡厉害关系."志立而后谋.何为谋者?谋之一,术也.谋之二,忍也.谋之三,学也."说白了为君之道就是驾驭好群 ...

  • 一代名相在世救人无数,临终竟然预知时至!

    <宋史>: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富 ...

  • 一代名相为何娶丑妻,孔明先生鲜为人知的往事!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名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帮助刘备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无论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还是刘备临危托孤,都展现出对刘备及蜀国的鞠躬尽瘁,后来,也为匡扶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即使是这样& ...

  • 有管仲商鞅等一代名相可兴国,为何宋朝名相十几个却搞成一副烂摊子?

    古代名相兴国,是需要条件的,齐之管仲,秦之商鞅,汉之萧何,前秦王猛,东晋谢安--这些名相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三个因素:一是个人的卓越才能,二是君主的充分信任,三是适宜的历史环境. 在很多人看来, ...

  • 【沈绍功:退苔腻四步法】

    沈绍功教授讲--退苔腻的问题 怎么退苔腻? 第一步就是三竹换用. 苔腻,用温胆汤,首先用竹茹,吃一个礼拜:舌苔没退,用天竺黄,再吃一个礼拜:舌苔没退,你改成竹沥水,竹沥水10ml冲在药里面喝,这叫三竹 ...

  • 一代名相,家族800年兴盛不衰,秘密就藏在这8个字中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这个名字,从我们认识他起,就是一个传奇: 在布衣时为名士,在州县为 ...

  • 一代名相狄仁杰为何只是个三品官?

    随着<神探狄仁杰>这部优秀剧作的播出,狄仁杰成为了在当代也混得风生水起的古代宰相. 在剧中,狄仁杰的官位被多次提及.然而他作为一朝宰相,居然只是三品内史,让人震惊.但如果对唐代官制稍作了解 ...

  • 范仲淹:由贫寒的庶出之子到一代名相

    江淳按:范仲淹忧国忧民,不图个人荣华富贵,从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到五十五岁主持新政,在漫长的官宦生涯中,范仲淹关心政治,每遇国家大事,总是慷慨直言,由于他直言敢为,曾在八九年间里三次被贬:1029年,范仲 ...

  • 唐初一代名相杜如晦:秉怀忠义,扬名万世,李世民的得力助手

    杜如晦(公元585年-公元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长安)人,是李世民早期帐中谋士,李世民在征讨薛仁杲.王世充.刘武周.窦建德时期,杜如晦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献计献筹,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杜如晦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