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一师杨铁臣——妈妈教我唱儿歌
妈妈教我唱儿歌
文/铁十一师杨铁臣
“童年是一支歌,妈妈的笑也多,妈妈的泪也多。梦里唱得星儿落,星星装满小童车。妈妈的情也深,妈妈的歌也多……”每当我翻开《中华歌曲宝典大全》,总爱重温这首歌词,并回味着母亲教我学唱儿歌的甜美往事。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妙的,值得想念和回忆的黄金阶段、如歌的岁月。在这期间,老一辈含辛茹苦地为我们工作着,让我们健康地成长着。
当我出生快满周岁时,母亲就承担起家庭“幼儿园”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在扶着我蹒跚学步、喃喃学语的同时,又教我像
姐姐、哥哥一样“说学背唱”一首首儿歌来。从东方太阳公公露出灿烂的笑脸和夜幕降临群星点灯,寒来暑往,几乎天天如此。炎夏,母亲总是一边用蒲扇搧着风,轻轻地驱赶着蚊虫,一边念着“啦啦啦,种棉花,棉花收收,给宝宝缝个花兜兜;”“风婆婆,放风来,给你麻线扎口袋,扎不着撒一路,扎不牢撒一河”的歌谣,看着我甜甜地进入梦乡。
母亲一个字不识,但记忆可好了。许多经老百姓口头创作,代代相传的语言单纯、形式短小、适合儿童唱的歌谣,她都会背、会唱。年复一年,在简陋的草屋内,在田间地头,在走亲串邻的途中,时常飘荡起我们母子共唱儿歌的欢快笑声。
母亲所教的儿歌内容广泛,其中有生活儿歌、童趣儿歌、游戏儿歌、催眠儿歌、数字儿歌、绕口令儿歌、教育儿歌等。
这些哄逗孩子的歌儿,来自生活,丰富多彩,押韵上口,母亲教了几遍,我就记住了。然后走出家门,和村里一些眼里闪着天真热情的小玩童边玩耍,边拍着小巴掌,摇头晃脑地学唱着,快活得跟小神仙似的。
后来,我上了学,仍不忘背唱些给我们全家带来欢乐的儿歌,同时把在学校中学到的“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解放军爱枪又爱炮,学生要爱纸和笔!”“河边有座窑,窑上放个槽,槽内有件袍,袍内包个桃。对岸有只猫,想吃河边窑上袍中桃,可惜河上没有桥,上不了窑,够不上槽,咬不破袍,吃不成桃,气死小花猫”等顺口溜、绕口令式的儿歌,当成家庭作业来完成。
日积月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扎下深深烙印,为童年生活和家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也对我的成长起到了“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歌中优秀的皖北文化印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带到很久以后的感觉中、路途中、军营中,让我
这一辈子都生机勃勃,快乐又灵感叠发。
事实证明,“做父母的对子女的早年教育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
,没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请姑娘,接女婿,小外孙你可去?要去头里跑,不去就拉倒;打断狗腿,安上棒槌,棒槌倒了,小孩就会跑了;”“解放前,早也忙晚也忙,小锅子背在脊梁上。忙时当雇工,闲时去逃荒。拖一片,挂一片,一件衣服三根线,花花绿绿不见面。鞋子断了底,帽子没有边;”“解放后,早也忙,晚也忙,揭开锅盖饭菜香。忙时去耕地,闲时上学堂……”直到如今,我还时不时吟诵这些从妈妈心头飞出的、散发着乡土味的儿歌,并教小外孙、孙子学唱我儿时唱过的歌谣、古诗。
牛年春节,居住在安徽芜湖碧桂园翠堤春晓新区的儿孙给我们拜年。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朔韩在视频上唱响了妈妈教唱的儿歌、古诗:“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要问燕子为啥来,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欢迎你长期住我家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年逾古稀的奶奶开心地说:“我们的孙子真聪明,不仅会唱儿歌,还会改歌词呢!”此刻,三个姑姑分别给小朔点赞,发去红包。
校对: 郭建英
责任编辑: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