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赏析 | 就楼磨刀
原文
昔有一人,贫穷困苦。为王作事,日月经久,身体羸瘦①。王见怜愍②,赐一死驼。
贫人得已,即便③剥皮。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于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来下而剥。如是数数④往来磨刀,后转劳苦,惮不能数上,悬驼上楼,就石磨刀。
深为众人之所嗤笑。
注释
- 羸(léi)瘦:瘦弱。羸,瘦弱。
- 怜愍(mǐn):怜悯。愍,同“悯”。
- 即便:立即。
- 数数(shuò shuò):屡次,常常。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家里没有钱,生活十分艰苦。他给国王做事,长年累月地工作,身体瘦弱不堪。国王看到了,觉得他很可怜,就赏赐给他一峰死骆驼。
这个人得到死骆驼后,运到家里立即着手剥皮。他嫌用的刀太钝,就去找磨刀石打算磨刀。他在楼上找到一块磨刀石,把刀磨锋利后,下楼来剥骆驼皮。就这样屡次地上楼磨刀,下楼剥皮,后来弄得非常劳累辛苦。他害怕这样会爬不动楼梯,就将骆驼吊到楼上,靠近磨刀石,方便磨刀。
人家知道后都讥笑他。
禅机故事
学会打破定式思维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禅师把他的弟子们召集到一起,说有问题要考考大家。
禅师随后写下两句话:“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说要让弟子们互相参研其中的道理。
众弟子们纷纷凑过来,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题目,看完之后便互相议论了起来。
没过一会儿,一个弟子就说:“两个人走在雨里,有一个人却没有淋到雨,那他一定是穿了雨衣。”
禅师对于这个解释不予置评,只是缓缓地摇了摇头。
第二个弟子接着说:“那天一定是局部阵雨,一边下着雨,而另一边没有下雨。虽然这种情景不常遇到,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那个人没有淋到雨,是因为他恰好走在没有下雨的这边。”
说完,他望向了禅师。
禅师仍然沉默不语。
这时候,第三个弟子急忙说道:“你们都说错了,什么雨衣、局部阵雨都是乱猜。”
他向周围看了看,继续说道:“你们说的那些都太牵强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定是有一个人走在屋檐下,所以才没有淋到雨。”
说完,他便洋洋自得地看向禅师,准备接受赞赏。
禅师微笑着看了看他,然后对弟子们说:“你们都执着于'一个人没有淋雨’这一点上,却偏偏是钻了牛角尖。其实,所谓的'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个人都在淋雨吗?”
弟子们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出处
古印度·伽斯那《百句譬喻经》
启发与借鉴
这个人宁可反复上下楼去磨刀,甚至费九牛二虎之力把骆驼吊上楼去,也不曾想到把磨刀石搬下楼来。用功甚多,所得甚少,令人不禁哑口失笑。
我们在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如同物理中的“惯性运动”,容易使思维囿于固定的框架内,从而陷入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境地。
所以,当一条路行不通或者太过费时费力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也许出口就在相反方向的不远处。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