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  学中药

每日一味学中药        山慈菇 shan ci gu

【别名】

  毛慈菇、茅慈菇、冰球子、泥宾子、金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产地】

  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性味】  甘、微辛,凉。

【归经】       归肝、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主治】

  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瘸瘕痞块。

中药对比

  山慈菇别名茅慈菇。性味:甘、微辛,凉;归肝、脾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瘸瘕痞块。

  漏芦别名野兰。性味:苦,寒;归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主治: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山慈菇和漏芦 共性为:二者皆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均可用治痈肿疮毒等。差异为:山慈菇散结之力较强,具有很好的化痰作用,可治疗风痰所致癫痫;漏芦为治乳痈良药,并长于通经下乳,为产后乳汁不通的常药。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渐突起,基部有须根痕。长1.8~3cm,膨大部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气微,味淡,带黏性。

用法用量

  内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禁忌

  正虚体弱者慎用。

现代研究

  含杜鹃兰素,可降血压。

药理作用

本品有强心作用;抗癌(有效成分为秋水仙硷)。此外,以山慈菇为主药的玉枢丹,对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有抑制作用。

中药附方

  1、紫金锭(《百一选方》) 本品,五倍子,千金子,红芽大戟,麝香。上药研细末,用糯米煮浓饮和药,薄荷汤磨服。功能解诸毒,疗诸疮,利前窍,治百病。

  2、治结核丸(《中药与处方手册》) 本品,连翘,漏芦,土茯苓,红大戟,双花。研细末,制丸。治痈疽发背,丹毒,淋巴结结核。

  3、治肿瘤方(《中药与处方手册》) 本品,莪术,三棱,柴胡,蒲公英,草河车,丝瓜络,瓜萎,生甘草。水煎服。治乳癌等恶性肿瘤。

  4、九三七散(《临床常用中药手》湖南) 山慈菇,山蕾瓜,七叶一枝花,青黛,冰片。共研细末,少许吹喉,治咽喉炎,扁桃体炎,自喉等。

每日一味学中药     防风 fang feng

【别名】

铜芸、回草、百枝、屏风、关防风、东防风

【产地】

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

【性味】

辛、甘,微温。

【归经】

归膀胱、肺、脾、肝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主治】

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中药对比

  防风别名回草。性味:辛、甘,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泻。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荆芥别名香荆芥。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主治: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防风和荆芥 共性为:微温不燥,药性和缓,消散疮疡。差异为:防风辛散祛风力强,善祛风而胜湿止痛、止痉,风寒湿痹痛及破伤风等证;炒用又能止泻;荆芥轻透力强,能宣透疹毒;炒炭能止血。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有纵槽,并有横向皮孔及点状根痕。根头部密集环节,上有棕竭色毛状残存叶基。体轻质松,断面不平坦,皮部深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禁忌

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发痉、阴虚火旺者慎用。

现代研究

根含防风色酮醇、升麻素、香柑内脂、补骨脂素、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等。

药理作用

 煎剂和醇浸剂对兔有解热作用,亦具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抗惊厥等作用。

中药附方

  1、治自汗: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2、⑩治盗汗:防风五钱,川芎二钱半,人参一钱二分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饮调下。(《世医得效方》防风散)

  3、消风顺气,治老人大肠秘涩:防风、枳壳(麸炒)各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食前白汤服二钱。(《简便单方》)

  4、治崩中:防风去芦头,炙亦为末,每服二钱,以面糊、酒调下,更以面糊、酒投之。(《经验后方》)

  5、治霉菌性阴道炎:防风、大戟、艾叶各五钱。水煎,熏洗,每日一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

每日一味学中药       浙贝母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相关名

大贝、大贝母、浙贝、珠贝、元宝贝、板贝、象贝、象贝母、象山贝母。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宁波地区。江苏、安徽、 湖南亦产。多系栽培

采收加工

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分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分别撞擦,除去外皮,拌以锻过的贝壳粉,吸去擦出的浆汁,干燥;或取鱗茎,大小分开,洗净,除去芯芽,趁鲜切成厚片,洗净,干燥,习称“浙贝片”。

浙贝片

为鱗茎外层的单瓣鱗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2cm,边缘表面淡黄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泄,入肺、心经,为清热开泄之品。 功似川贝母而长于清泄热邪、开郁散结,多用于痰热、风热咳嗽及瘰疬疮肿等。

功效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

妙记

浙贝母:清热化痰,消肿散结。

元宝(和)浙贝小姐谈情。

浙贝母元宝形。

浙贝——浙贝母。

小姐——消结——消肿散结。

谈情——清热化痰。

主治病症

(1)肺热咳喘,风热咳嗽。

(2)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故风寒或寒痰咳嗽忌服,脾胃虚寒者慎服。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药理

本品有镇咳、祛痰、平喘、降血压、镇静、镇痛、增强离体小肠的收缩和蠕动、兴奋子宫平滑肌等作用。

每日一味学中药      知母

【别 名】地参、水须、淮知母、穿地龙。

【来 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性 味】苦、甘,寒。

【归 经】归肺、胃、肾经。

【功 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 治】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6~12克。

每日一味学中药          黄芩

【别 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

【来 源】本品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 味】苦,寒。

【归 经】归肺、脾、胆、大肠、小肠经。

【功 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止血。

【主 治】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量用法】3~10克。

每日一味学中药          白及

【别 名】甘根、白给、白根、白芨、冰球子、羊角七、白乌儿头。

【来 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性 味】苦、甘、涩,微寒。

【归 经】归肺、肝、胃经。

【功 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 治】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用量用法】6~15克;研末吞服。外用适量。

每日一味学中药     柴胡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药性】寒性

【药味】辛;苦

【归经】归肝、胆经

【功效】根、茎:解表和里、升阳、疏肝解郁调经

【主治】主治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疟疾、寒热往来、肋痛、肝炎、胆道感染、胆囊炎、月经不凋、脱肛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

每日一味学中药         独活


欢迎大家来到每周一药,这期给大家介绍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独活,来和图图一起看看吧!

独活

【产地】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春初或秋末采挖,晒干。生用。

【药性】辛、苦,微温。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临床应用】

1.风寒湿痹。

本品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主人肾经,尤以腰以下半身寒湿痹痛为宜。

①治风寒湿痹证,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可配防风、附子、石楠叶等以祛风除湿、温里散寒,如独活汤;

②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配桑寄生、杜仲、人参等,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祛除风湿,如独活寄生汤。

2.风寒夹湿表证。

本品辛散温通苦燥,有类似羌活而较弱的发散风寒胜湿作用,宜于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配羌活、藁本等以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如羌活胜湿汤。此外,其祛风湿之功,亦治皮肤瘙痒,内服或外洗皆可。其止痛之功,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痛连齿颊,见风即痛等。

【性能特点】

独活辛散苦燥,气香温通,既温燥寒湿,又疏散风邪,且能止痛。凡风寒湿杂至所致痹证,无论病程长短急缓,均可应用。《名医别录》云“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者”。因其主入下焦足少阴肾经,作用部位偏下,临床对腰以下之寒湿痹痛尤为常用;入膀胱经,又可发散肌表风寒,苦燥之性,可除外感之湿邪。因而有解表功效,常用治外感风寒夹湿之证。善入肾经,搜伏风,止痛,善治少阴伏风头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及血燥者慎用。

【现代研究】含香豆素类成分:蛇床子素,东莨菪素,异欧前胡素等;挥发油:佛手柑内酯,二氢山芹醇当归酸酯,二氢山芹醇,二氢山芹醇乙酸酯,当归醇等;还有甾醇类等。有抗炎、镇痛、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0)

相关推荐

  • 中药功效之最知道多少——(茵陈、独活、枣仁、附子、杏仁)

    原创2021-08-13 11:37·昆仑之子 前言:前面的文章介绍了中药功效之最中的金银花.麝香.鹿茸.羊角.丹参.人参.当归.贝母等名贵中药材,今天接着之前的内容继续认识中药功效之最中的(茵陈.独 ...

  • 每日一味学中药—鸡血藤

    每日一味学中药-鸡血藤原创河南国医研究院 橘香园学堂 2017-06-08 每日学习一味中药是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整理总结出来的一套便于记忆的中药学习方法.这里是一个适合所有中医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本 ...

  • 【每日一味学中药——紫荆皮】这味药,既可...

    [每日一味学中药--紫荆皮] 这味药,既可治痔疮肿痛.筋骨疼痛,又可治关节肿痛.关节化脓,在全国大部地区都可见到紫荆.其名的来源,李时珍大人说:其木似黄荆而色紫,故名. 紫荆皮,是紫荆的树皮,色红而消 ...

  • 每日一味中药-羌活

    羌活 [来源]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干燥根茎及根. [产地]羌活主产于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宽叶羌活主产于四川.青海.陕西河南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

  • 【学中药】每天一味:牡蛎!

    【学中药】每天一味:牡蛎!

  • 【学中药】每天一味:莪术!

    【学中药】每天一味:莪术!

  • 每日一味中药——杜仲,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折断多白丝者为佳

    杜仲小故事 古时候,有位叫杜仲的大夫,一天他进山采药,偶尔看见一棵树的树皮里有像"筋"一样的多条白丝"筋骨".他想人若吃了这"筋骨",会像树 ...

  • 每日一味中药——金银花

    金银花小故事 从前有一对孪生姐妹,姐姐叫金花,妹妹叫银花.一天遇见一个遍体鳞伤.伤势极重的瘦弱女子,周身红斑发热.金花为寻求一种药草而遇难,后银花寻找到此草,女子服用后康复,但银花却因过度劳累而死.被 ...

  • 【敬之教育】每日学中药:乌梢蛇

    乌梢蛇 来源 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的干燥体. 相关名 乌蛇.剑脊蛇.青蛇.乌蛇肉.乌风蛇.青大将.黄风梢.制乌蛇. 产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 ...

  • 【敬之教育】每日学中药:问荆

    问荆 [中药名]问荆 wen jing [别名]连续草,笔头菜,节节草,猪鬃草,公母草,搂接草,空心草,马蜂草,骨节草,土木贼. [英文名]Bottle Brush Herb. [药用部位]来源于木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