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听课方法:必须戒除的十大听课陋习
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有许多毛病,往往影响听课效果,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因此,同学们要下决心努力改掉以下一些不良习惯:
一、兴趣借口。有的人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或者是理论性比较强,或者是不满意老师讲的内容,就在心理上给自己找了个理由作为“借口”,不认真去听老师讲课,这是不明智的。不可能所有的内容都是自己有兴趣的,没有兴趣也要坚持去学,这才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
二、心不在焉。学习的时候精神涣散,不思上进,老师讲课,自己随便听听,不懂的地方心想回头再说,让老师精心准备的内容白白地从自己的面前滑过去,丧失了学习的大好时机。要克服这个毛病,应端正学习动机,让自己积极主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三、喧宾夺主。老师讲课的内容,既有干货,当然也有一些辅助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是生动的例子等。会听的人,听门道,不会听的人,听热闹。如果仅仅听一下热闹,没有去思考老师所讲例子的落脚点,而加深理解基本概念、论点、原理等,热闹一场,真正的东西没有得到,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既听门道,又听热闹,知难而进,听课是很重要学习的一环,首先心态要端正起来,积极投入,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想躲避,任何知识都会有较深或很深的内容,如果自己不去战胜它,就会被它所战胜,这就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退了就失败了,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四、反应过度。有的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感觉不能认同,或者某个观点自己不同意,因此产生心理排异反映,反应过度,不想去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有理智的去处事,而不能一味地跟着感觉走,要有包容心,自己即使不同意的内容和地方,也要去了解它,只有了解了才能知道它是不是有道理,不要“听到风,就是雨”,连老师的讲课也不放在眼里。
五、心猿意马。老师讲课的语言跟不上人们思维,思维的速度远比讲话的速度要快,可能要快4倍左右,如果听课时不能去思考讲课的内容,而是三心意,尽管带着两个耳朵,但是心已经飞走了。待到再收回来的时候,一大段内容已经过去了,听课的内容发生中断,也打断了自己的思路,上下不连贯,对整堂课的听课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紧跟老师讲课思路,让思维积极参与讲课内容。
六、交头接耳。有时候老师讲的内容可能引起自己的共鸣,也可能引起自己的怀疑,总想说点什么,或者与旁边的同学商量、讨论一下,不是凑到别人的耳朵边,就是别人凑过来,窃窃私语,或者写纸条,搞些小动作,既破坏了课堂纪律,又影响自己听课,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自己有所感触时,暂时记下来,下课的时候再说。
七、心存偏见。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位教师的形象、衣着、谈吐等不认同,可能会觉得他那样的人讲不出明堂来,这是一种偏见。也有学生的可能因为教师平时判分,自己不服气带来偏见等。无论哪一种都是要不得的,学生学的是知识内容,而不是学老师外在的某些东西,不要吹毛求疵,遗误自己。
八、排除干扰。上课的环境中,大家在一起,人多可能会有某些干扰的地方,如可能有人在前面晃动、讲话、出声,还有周围的汽车喇叭、叫嚷声等,很难完全避免这些,这就要有定力,耐得住,尽量避免外来干扰,专心一意地听课,只要自己专心了,就会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
九、信心不足。可能有的人觉得自己天份不够,条件不太好,环境不大理想,自己很难跟得上别人,所以差点就差点吧,消极对待听课,听到多少就听多少,这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大错特错,每个人的能力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力争上游,而名列前茅,对学习的信心不足,是最大的弱点,要坚决克服。
十、自视过高。有的学生可能超前学习或自学,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了解,就认为不需要听课了,其实有可能只是懂了点皮毛,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老师是专职教课的专业人士,数年或数十年的修行以及经过专门备课,通常是会有些值得学习的地方,自己要细心听老师讲的是不是有新的角度,自己的知识是不是掌握牢固或全面,加以比较和验证,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聪明反被聪明误。
另外,还有的人有许多毛病。如不求甚解、准备不足、粗心大意、疲劳作战、迷失重点、时间错序、偏爱科目、异想天开等。并不是说所有的坏习惯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不过只要染上其中一种,可能会接二连三越滚越多,弄到周身毛病,再想去改,何其难哉。
所以,有以上陋习的学生,应该下决心戒除,力争做一个优秀的听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