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更需要深度聚焦与理性书写。
相信这本诚意之作会是每一位正在喧嚣中前行的探索者不愿错过的良伴,帮助我们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摄影。
2、观看必须由观察的起点抵达观念的高度。它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意义。3、我们太难逾越的是:明明每个人都想成为独一无二的摄影家,却偏偏都在别人的标准里定义自己。4、当一个人选择了摄影作为自我书写的方式,那么,他所做的,就是将现实世界予以最大个人化。5、最重要、最真实的现实并非眼见之物,而是眼见之物与内心反应之间的关系。摄影,说到底,就是表达这一关系的过程。6、影像会说谎,但摄影不会说谎;如同不能欺骗自己的,不是那些已经得到的,而是那些可能失去的。9、艺术并不服从于时间的线性,穷尽一生、朝向远方的艺术之旅,其实都是在向着自己最初的“出生地”追寻。11、没有“少数群体”的“多元繁荣”,必然是虚伪的。12、既然问题比答案重要,那么,就不要纠结于答案。14、当代艺术并不是一个外在的标签,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16、当代艺术语境之下,摄影之新,不在内容,不在形式,而在于观念。18、艺术家的内心,不是狭隘之物,孤悬之物,封闭之物,而是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幽微灵动的反映,它必然与公众意识之间有着显性或隐性的相通。19、只有明确边界,才能打破边界;只有具备独立的特质,才有结合的基础。20、摄影的核心价值,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得到最大化;对于个人而言,它只有在独特的生命体验中才能得到最大化。21、语言本身是独立的,但是与摄影师的意图一致的语言才是有效的;同时,语言也成为这种意图的一部分。22、摄影可以模糊,表达可以诗性,但那是精确之下的模糊,理性之后的诗性。23、那种“膝跳反应”式的所谓现实批判,更像是一种“撒娇”的策略。25、个人化不是将个人从社会剥离,而是通过对二者关系的表现来突显个体的意义和价值。26、一个时代的摄影,最终投射在历史幕墙上的,就是它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观念。27、我们可能满足于大量生产适于浏览-感觉的图片,而将其当作观看-思考的结果。29、荒诞是容易的,容易到了可以千人一面的流行;但揭示荒诞是不容易的,因为那意味着你必须与荒诞建立真切而深刻的关系。30、我们常常围着照片里的穷人唏嘘落泪,却对身边的乞丐麻木不仁。31、摄影作品供人观看的,正是各种关系的总和;同时在观看中,又不断产生新的关系总和。32、任何事物,一旦将其绝对化,成为不可逾越的标准,就会成为自身的对立面。33、强大的说服力来源于冷静的审视和批判,那是真正的悲悯之心。34、图像是结果,却不是目的;目的是人在图像中表达自我,并由此展开各种关系。35、美好与否并不是标准,承认并接受人性的复杂与幽微,才是真正的诚恳。36、照片的终极目的,是它要传达的观点与意义,或者说,是一种价值观;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视觉形式有了精心锤炼的必要;对照片的评价,也才与摄影的本质具备了紧密的关系。37、永远对那些正在发生的现实问题保持直接、逼近、尖锐的反映和揭示;永远对那些备受煎熬的命运保持真实的痛感——新闻摄影,永远要对人类自身的困境发出声音。38、对于新闻摄影,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业,实际上是依靠一种价值观来支撑,而不是技术和市场。40、不乐观地说,所谓“女性摄影”,其实依然是男性摄影,只是由“性别女”完成而已。42、摄影,越主观,越真实。那实际意味着摄影的真实正在于摄影者的主观感受加诸客观世界形成的价值判断。44、摄影的成长,就是人的成长。人的极限在哪里,摄影的极致就在哪里。46、一个真正的摄影师,不会陷于叙事之困,而是展开隐喻之翼,飞向自由王国。47、对你所拍摄的一切,保持诚恳,同时,保持适宜的距离。48、如果不曾经历过内省的痛苦和煎熬,摄影的向外观看,终将只是“他者的表象”。49、“人文关怀”一不小心就成了居高临下的施舍,层峦叠嶂的精心设计反而可能是最大的误读。50、风景,已然不是一个名词,而成为一个动词:风景化的过程。本书是《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李楠女士的又一力作,全书以互为支点的四大部分构成,集合了她近年来对摄影/图像/艺术/媒介等诸方面进行深刻思考与深入论述的45篇文章,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既有鲜明的社会立场,丰富的现象剖析,又有缜密的论述逻辑和务实的方法讨论。其观点立足于长期细致深入的现实观察,多有创见;其方法则来源于一线实践经验的提炼与总结,颇可借鉴。本书通过将摄影作为一种图像生产机制和视觉媒介进行系统考量,并结合大量典型个案研究,揭示了一条对我们深具启发的奥义:从“观看”到“观念”并非直线运动,而摄影最终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尤其如此。
李楠,《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策展人、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首届签约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图片编辑金烛奖、中国新闻摄影学术成果奖等多个专业奖项,曾任中国新闻奖摄影类 、IPA国际摄影比赛、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平遥国际摄影节、丽水国际摄影节、Top20全国新锐摄影大展、徐肖冰杯全国纪实摄影大展、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中国摄影金熊猫奖、中国摄影图书榜等多个专业展赛评委。出版学术著作《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等百万字文论,入选2013中国年度图书(艺术类)。同时担任“深度+”、ISEE摄影大师工作坊等专业工作坊导师。近年策划指导“吾城·吾乡”“新锐摄影看中国”“汶川地震影像志”“Female Focus '“万岁·万宁”“大沥·创新”等多个百万至千万级网络阅读量的摄影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