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提出的六条新青年标准,现在的青年能做到几条?

说起著名的“五四运动”,那就不能不提陈独秀。

1915 年9 月15 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年起,改名为《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是: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从此,陈独秀这个名字名声大噪。

1917 年1 月,蔡元培三顾茅庐聘其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陈独秀随即将《新青年》移到北京,以北大为阵地,先后联络了胡适、钱玄同、李大钊、吴虞、刘半农,以及鲁迅等人,组成一个以他为主帅的新文化运动的强大阵营。

展开剩余63%

他们在批判儒家纲常学说、进行伦理革命的同时,还进行了文学革命和教育革命。

陈独秀在胡适文学改良倡议的基础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更加激进的反封建的文学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这一天,陈独秀并未出现在集会现场。直到5月7日下午,他才写信给远在上海的胡适报告当时的情况。

如果要说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期间最为轰动的表现,当属起草并亲自散发了著名的《告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取消对日密约、罢免卖国官吏、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

6月11日夜,陈独秀在前门外新世界游艺场五层楼上向游客抛撒传单时,当即被北京警察厅巡警和步军统领衙门密探逮捕。

消息传出,全国舆论沸腾。各社会团体、名流、学者、青年学生纷纷通电发函营救。同年9月被释放。

晚年的陈独秀穷困潦倒,生活十分困顿。1942年5月27日,贫病交加的陈独秀在重庆江津石墙院去世,享年63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