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世面的人,大多不动声色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近日,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刷屏全网,戳中无数人,上述是其开头一段。
该论文的作者,用平静的笔触记录二十余载坎坷心酸的求学历程,却格外使人动容。
仅寥寥数笔,惹得多少网友潸然泪下。
这篇论文的作者,叫黄国平。他如今在中科院从事前沿科技的研究工作。
当他知道,原来自己写下的文字被人放到网上后,并引起了轰动,面对网上排山倒海般的夸赞,他出面回应,亲自写了一封给网友的信。
跟论文致谢部分一样,黄国平的回应平实坦率,不煽情,不喧哗,始终在感恩一路上帮助过自己的人。
言简意赅,让人感受到那份历尽千帆后的成熟,温和克制,不动声色,却有磅礴的人格魅力。
越难熬,越要靠自己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是你的摆渡人?
这是小说《摆渡人》发出的一声叩问。
什么是摆渡人?就是在码头的船夫,他们用船把人送到河对岸。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幸运地遇见几个摆渡人,他们在艰难的时候拉过我们一把,“渡”我们过关。
当没有摆渡人的时候呢?
只能自渡。
这位寒门博士黄国平,出生在偏远山区,母亲在他12岁时不要他了,父亲大多时间不在身边,在他17岁时,父亲因交通事故,也走了。
同年,照顾自己17年的婆婆病故,家中的老狗晓华也不知何时何处所终。
在同龄人享受着“爸爸爱,妈妈疼”的关怀时,他身边亲近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离他远去。
有困难,没有人能依靠;路,要一个人走;孤独的夜晚,得独自挺过去。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天底下只有自己陪着自己。
可黄国平并没有颓废度日,没有一死了之,而是自己持桨,独力划水,自己“摆渡”自己,直到成功的彼岸。
电影《霸王别姬》里有句话:人呐,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我们这辈子活得是好是坏,决定权往往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真正成熟的人,都在不动声色地成为了自己生命中的摆渡人。
越痛,越保持沉默
黄国平这样回忆: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
因拖欠学费而被老师约谈;下雨天去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
人的尊严跌到谷底,薄如纸,脆如丝。
黄国平没在人前抱怨,嚎啕大哭,而是沉默着,努力着,以奖学金和一墙的奖状给自己慰藉。
周国平讲过一句话:
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
沉默是一种力量。
沉默不是软弱和无奈,而是在挫折中坚忍,在苦难中成长,要耐得住寂寞,积蓄力量,熬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饱经世故,却不动声色
在这篇《致谢》的结尾,黄国平写下了自己的理想: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
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平实的话语下,涌动着炙热的能量,人情冷暖已看透,赤子之心永不丢。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是见过人世间的最高与最低处,饱经世故而不世故,养成一颗柔软且宽厚的心,仍云淡风轻地继续人生的修行。
在浮躁的年代,能做到饱经世故,却不动声色,不改初心,是一种修行。
见过世面,不是环球旅行,而是历经苍凉而不消极,千帆历尽,依旧心有热爱,眼里有光。
作家亦舒曾说: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面对人生苦海上掀起的风浪,不向四周嚎哭,不与旁人诉苦,不是不累,不想哭。
与其抱怨,不如蓄力解决问题。用沉默代替杂音,在沉默中修炼、沉淀,在独处时静静反思与消化。
沉默,是一种无声却磅礴的力量。它能教会你坚强,在苦难的暗夜里突围,终将破壳重生,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