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太阳能资源及开发量分析
参考学习,领取电子档
本期口令:93609
【全国巡回·每月多期丨学习·考证·人脉】
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m2以上。据统计资料分析,中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为33×103-84×103MJ/m2,相当于24×104亿吨标准煤的储量,初步分析全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达到156亿千瓦。其中新疆自治区最大,约为42亿千瓦,其次是青海和内蒙自治区,分别为34亿千瓦和26.15亿千瓦,此外甘肃、西藏、宁夏以及山东等地太阳能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也比较可观。
(1)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
(2)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
(3)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多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长。
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划分标准,我国太阳能资源地区分为以下四类:
一、二、三类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小时,辐射总量高于5000MJ/m2·a,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四类地区虽然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差,但仍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一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6680~8400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5.1~6.4kWh/m2,日照时数3200~3300小时。这些地区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尤以西藏西部最为丰富,最高达2333kWh/m2(日辐射量6.4kWh/m2),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二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850~6680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4.5~5.1kWh/m2,日照时数3000~3200小时。这些地区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三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5850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3.8~4.5kWh/m2,日照时数2200~3000小时。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苏北、皖北、台湾西南部等地。
四类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较差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3344~5016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2.5~3.8kWh/m2,日照时数1000~2200小时。这些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南、苏北、皖南以及黑龙江、四川、贵州、台湾东北部等地。
东北区域太阳能资源很丰富,II类资源区。
吉林省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全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600~1900kWh/m2。
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太阳能资源次之,年太阳总辐射量1222~1500kWh/m²,年日照时数在2242~2842小时之间。
东北区域技术可开发量约422170MW,其中吉林省34000MW;黑龙江省340680MW;辽宁省47490MW。
华东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属III、IV类资源区。
上海市年均太阳辐射量为4700MJ/m2,年日照小时数2014小时;福建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3800~5400MJ/m2之间;江苏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4200~5400MJ/m2之间,日照时数在1900~2500小时之间;浙江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4220~4950MJ/m2之间;安徽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4000~4600MJ/m2之间,日照时数在1670~2315小时之间。
华东区域技术可开发量约206000MW,其中上海市20000MW;福建省46000MW;江苏省60000MW;浙江省420000MW;安徽省60000MW。
华中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属III类资源区。
江西省年均太阳辐射量为4135.1MJ/m2;河南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4300~5000MJ/m2之间;湖北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3450-4800MJ/m2之间,日照时数在1100~2000小时之间;湖南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3384.7~4372.0MJ/m2之间,日照时数在1300~1800小时之间。
华中区域技术可开发量约228680MW,其中江西省62580MW;河南省63000MW;湖北省69480MW;湖南省33200MW。
西北区域太阳能资源整体很丰富,属I~III类资源区。
青海属于最丰富区,年辐射变化范围为5800~7400MJ/m2,年日照小时数2300~3300小时;宁夏属于很丰富区,年辐射变化范围在5195.3~6344.2MJ/m2之间,日照时数在2250~3100小时之间;陕西省属于丰富区,年辐射变化范围在4100~5600MJ/m2之间,日照时数在1270~2900小时之间;甘肃省属于很丰富区,年辐射变化范围在5226~6330MJ/m2之间,日照时数在1912~3316小时之间;新疆属于丰富区~最丰富区,年辐射变化范围在4600~7400MJ/m2之间,日照时数在2500~3550小时之间。
西北区域技术可开发量约10291200MW,其中青海省3400000MW;宁夏481700MW;陕西省80000MW;甘肃省2129500MW;新疆4200000MW。
西南区域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属II~IV类资源区。
重庆市太阳能资源一般,年辐射变化范围在3390~4200MJ/m2之间,年日照小时数1039.6小时;四川省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年辐射变化范围在3200~6900MJ/m2之间,日照时数在750~2700小时之间;西藏太阳能资源属于最丰富,年辐射变化范围在2000~8200MJ/m2之间;贵州省太阳能资源一般,多年平均总辐射量3400MJ/m2以上;云南省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年辐射变化范围在3620~6682MJ/m2之间,日照时数在960~2840小时之间。
西南区域技术可开发量约844500MW,其中重庆市26500MW;四川省43000MW;西藏700000MW;贵州省35000MW;云南省40000MW。
华东北区域太阳能资源介于丰富~最丰富,蒙西属I类资源区,其余地方属II、III类资源区。
北京市年均太阳辐射量为1460kWh/m2,年日照小时数2480~2580小时;天津市年辐射变化范围在3780~5240MJ/m2之间,年日照小时数2500~2900小时;河北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1400~1750kWh/m2之间,日照时数在2350~3000小时之间;山东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1340~1470kWh/m2之间,日照时数在2100~2500小时之间;蒙西地区年辐射变化范围在1530~1810kWh/m2之间,日照时数在2650~3100小时之间;蒙东地区年辐射变化范围在1400~2100kWh/m2之间,日照时数在2600~3400小时之间;山西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4770~5800MJ/m2之间,日照时数在2200~3000小时之间。
华北区域技术可开发量约3482630MW,其中北京市33130MW;天津市4000MW;河北省122000MW;山东省629000MW;蒙西2600000MW;蒙东14500MW;山西省80000MW。
华南区域中广东省及海南省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属II类资源区;广西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属III类资源区。
广东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4200~5800MJ/m2之间,年均日照小时数2000小时左右;海南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4600~5800MJ/m2之间,年均日照小时数2166小时;广西省年辐射变化范围在3682.2~5642.8MJ/m2之间,年均日照时数在1880小时以上。
华南区域技术可开发量约129400MW,其中广东省60000MW;海南省10000MW;广西省59400MW。
各区域光伏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统计见表1.1-1及图1.1-1。
从分省区来看,9个省区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规模超过100000MW,依次为:新疆、青海、内蒙古(蒙西)、甘肃、西藏、山东、宁夏、黑龙江、河北。9个省区技术可开发规模介于50000MW~100000MW之间,依次为:山西、陕西、湖北、河南、江西、广东、江苏、安徽、广西。其他14省区低于50000MW。
表1.1-1各区域太阳能资源技术开发量表
根据全国各省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相关研究成果,全国太阳能规划开发装机规模统计见表2.1-1及图2.1-1、图2.1-2。
“十四五”期间,全国太阳能规划开发规模合计357436MW。其中,东北区域28328MW、华东区域42650MW、华中区域31662MW、西北区域69550MW、西南区域43476MW、华北区域111250MW、华南区域30520MW。“三北地区”占比59%。
从分省区来看,“十四五”期间,16个省区开发规模超过10000MW,依次为:河北、山西、贵州、青海、广西、安徽、甘肃、陕西、内蒙古(蒙西)、黑龙江、广东、山东、宁夏、新疆、湖南、四川。9个省区开发规模介于5000MW~10000MW之间,依次为:吉林、云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辽宁、西藏。其他省区低于5000MW,依次为:河南、内蒙古(蒙东)、上海、海南、北京、重庆、天津。
从远景开发规模来看,全国开发规模合计1518356MW。其中,东北区域349876MW、华东区域134027MW、华中区域149242MW、西北区域476201MW、西南区域111040MW、华北区域219430MW、华南区域78540MW。“三北地区”占比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