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迪士尼又来哄小孩了
《花木兰》是我今年比较期待的电影,想看看迪士尼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奈何期望有多大,失望也就会有多大。
万万没有想到,《花木兰》会扑得如此意外而又彻底,真是有失迪士尼水准,砸了他们自己的招牌。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最传统的经典故事,于中国人而言,花木兰已经不是什么简简单单的角色,而是一个女英雄,是女性展现自我品质的代表。
所以当迪士尼要拍花木兰的故事时,中国的观众自然高度关注,高度关注也就带来了高度要求。
迪士尼作为全球电影行业的领军者,自然是拥有全球的观众和市场,所以他们自始至终就没有光想着中国的观众。
他们的可能从立项开始,就已经做好的全球的布局,拍出更具有全球视野,更被不同文化所能接受的《花木兰》。
我们作为普通的中国观众,自然也就不能以主人翁的角度去欣赏《花木兰》,也不必时时刻刻都在在意所谓的中国元素。
从迪士尼的创作者的角度试着去理解,就能够想通为什么《花木兰》会被拍成不伦不类的东西了。
迪士尼财大气粗,靠着百年的家底,有能力去拍任何一个国家的传奇故事,并且进行自认为正确的改编。
当他们了解到了花木兰的故事之后,他们能理解这是一个女英雄成长的故事,却理解不了背后的忠孝礼义和家国情怀了。
那怎么办呢?
只能从现代人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胡编了,去除不被外国观众所理解的传统文化,取而代之是现代的普世价值观和一个女英雄的内心成长史。
其实照这个路子拍也没有什么不好。
奈何西方的创作者依然觉得这不足以支撑起一部耗资2亿美金,面向全球市场的大制作。
那就再添点佐料吧。
然后电影就彻底崩盘了,彻底走向了烂片的谷底。
传统故事里花木兰替父从军是被迫的,如果她有个弟弟或者哥哥自然也会在家做个乖乖女。
迪士尼的主创们可能觉得这样的花木兰不符合现代观众的心中的期望,我们的女英雄必须是自己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那就彻底改变人设,把花木兰改成自小喜欢舞枪弄棒的假小子,然后出于主观意识替父从军。
这样以来整个电影就已经变味了,不再去讲一个女性的临危受命和坚韧不拔,而是去讲花木兰的自我身份认同。
《花木兰》里的花木兰是陷入了身份的迷失之中,她生活在一个男权时代,要想有点作为必须隐瞒自己的身份,奈何到了最后又不得不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女儿身。
大有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呐喊。
在传统故事中,木兰根本不需要这种呐喊,而是以女儿之身默默地做事,事成之后大大方方的“当窗理云鬓”,重回自己的女儿身。
大有一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英雄之气,我想这才是中国人心中的花木兰。
不做作,不矫情,也不呐喊,只是默默做事,在家国危难之际,关键时刻显身手,和男人一样顶天立地。
花木兰如此。
在长江水面上大战金兀术的梁红玉也是如此。
还有千千万万普普通通为家庭为国家奉献的女性更是如此。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赞美女性,但也没有任何理由天天去文艺作品里呐喊着朴素的女权主义。
抛开主角人物塑造上的失败来说,《花木兰》最后的呈现依然是对不住自己2亿美金的投资。
首先我们从剧情上来看,《花木兰》作为面向任何年龄段的真人电影,在剧情上稍微有点薄弱,太过扁平化了。
还有电影中的人设,除了花木兰够具体之外,其他人薄弱的有点像工具人,几乎没有任何的塑造可言。
我们观众所熟知的老三位华语巨星,李连杰的造型简直惨不忍睹,甄子丹的作用如同摆设。
稍微能凑合的巩皇,在电影中扮演的女巫角色,是个多余的角色,甚至其玄幻的色彩有点破坏剧情的统一性。
她最后的结局更是莫名其妙。
好心疼神仙姐姐刘亦菲,本来以来她会凭借着《花木兰》成长为新一代国际巨星。
奈何先是赶上了新冠肺炎,现在又是口碑完全崩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依然是没有一部评价稍微可以的代表作。
时也,命也?
可见要想培养超级巨星,还是得依靠我们本土的创作者和市场,然后再去获得国际上的认可。
不会就会被骗了。
上几本杂志就会以为自己也跟前辈们一样了。
题图均来自相关电影资料与网络截图。
电影界公众号及网站合作请加微信“kuchuanlove”。
END
电影界 www.dianyingjie.com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