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西安人民剧院
西安人民剧院位于西安市北大街中段,由建筑师洪清和吴文耀设计,建始于1953年,建成于1954年。剧院建筑规模1200座,分楼、池两层空间,当时是西北五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剧院。
广告充值玩游戏时代已过,点击享受0米霸服剧院设计巧妙地将现代建筑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融为一体,两边的雕塑具有当时浓厚的政治、文化、生活气息,外表的廊柱,窗棂及彩面等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
近70年来,西安人民剧院先后接待过来自五湖四海几百个团体和国内外众多知名院团的精彩演出。老一辈艺术家尚小云,红线女,严凤英,常香玉等都曾到剧院登台献艺。
西安人民剧院: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晶
如今坐落于北大街的人民剧院。(记者 张曦 摄)
■记者 闫珅
站在西安人民剧院门前,仔细端详这座中西合璧的门楼、门廊,经过风霜洗礼,色彩有些淡去,两侧的爬墙虎势头正猛,覆盖了建筑南北两侧的大部分区域。在高楼林立的北大街,“低矮”的剧院显得很特别,引来游客络绎不绝,不时有路人拿起相机或手机拍摄建筑,定格留念。一对从加拿大来西安旅游的闺蜜边拍边说:“Architecture is very special.(建筑很特别。)”
的确特别,这座建筑在设计时结合了中西方的元素,特别是顶部连片用石头雕成的麦穗和围着麦穗的红五星,石雕下方红、绿、蓝油漆彩绘而成的传统门脸,让人感受到这座建筑,在当年建设时的那种特殊的文化追求和审美观念。东西方的建筑元素,相互渗透,浑然一体,和谐大气。新中国成立后,西安相继修建了10个影剧院,这些影剧院是西安人民的主要文化消费场所。人民剧院不仅成为西安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更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
剧院的老人回忆说,1954年修建人民剧院时,总共花费了100多万元。解放后,刚从延安搬到西安的西北文艺工作团(现陕西歌舞团前身),还没有自己的演出剧院。便在当时的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委会支持下,申请财政拨款100多万元,在北大街原长安大剧院旧址上,决定重新修建一座代表新中国文化特色的剧院。
那时全国刚解放,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要给劳动人民盖一座好剧院。因此剧院定名“人民剧院”。由当时的西北建筑设计公司(现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负责设计。设计师们在设计中参照原苏联等西方的建筑风格,又突出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1952年冬天,剧院正式由陕西省第三建筑公司动工修建。建成后的人民剧院,作为西北地区第一流的歌舞表演剧场,定位为陕西省接待海内外著名艺术团体和艺术家,表演和传播高雅艺术的文化场所,同时担负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西安时的文化接待活动等。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人民剧院也经历了“样板戏热”的特殊文化岁月。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文化演出市场多元化的出现,高雅艺术市场出现困顿。人民剧院,也不得不和其他文化场所一样,走进了改放电影谋生的道路。2000年,这个先后承办世界五大洲、近百家文艺团体的千余场演出,并为国内外的文化艺术交流及民族文化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民剧院,终因消防设施陈旧,不能适应现代公共场所消防安全需要而关门。
西安人民剧院办公室主任李刚告诉记者,在那之后剧院还经过了多次休整和翻修:2003年,省政府投资近4000万元对剧院进行了全面整修改造。2005年改建后的剧院,在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色和声响效果的基础上,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建筑富丽堂皇,内部雕饰精美,布局结构合理,设施设备先进,是西安乃至西北一所高水准的现代化演出场所。2015年,剧院实施舞台顶部改造。2019年4月,剧院内部重新装修。
5月17日,记者走进正在装修的人民剧院内,红色的立柱在米白色的墙壁衬托下格外显眼,内部依然与老照片上的风格一致。“5月26日,剧院将重新对外开放,迎接宾朋到来。”李刚说。
每至夜晚,华灯初上,西安人民剧院成为了古都西安一道亮丽的风景。
忆往昔,仿若上一幕岁月狂想;
展今朝,恰似下一段生命华章。
现在剧院是陕西演艺集团隶属的子公司,本着人民剧院服务人民的宗旨,将会把管理型剧院、销售型剧院、创作型剧院作为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接下来,将有更多不同门类、不同艺术形式的剧目入驻人民剧院作为常态演出,为繁荣舞台艺术作出应有的贡献。”李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