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雨丝】| 杜晨夕: 一座土桥
我站在门前的土坡上,看着眼前的池塘。这片水域,曾经有一座土桥。
眼前的池塘已经变成了一个池塘,原本因为有土桥的存在,这里实际上是两个池塘。人走了,水漫了,土桥也没了,两个池塘也变成了一个池塘。
那座土桥其实很小,宽度不到半米,总长度也不过四五米的样子,虽然它只是一座小小的土桥,却是我一部分的青春记忆。
这个南北延伸的池塘,正好将我家与奶奶家隔开,我家在池塘的东边,正对着池塘,奶奶家在池塘的西边,奶奶家的院子没有围墙,从院子里就可以直接看见我们家,所以我去奶奶家离不开那座土桥。
在我很小的记忆里,这座土桥最初是爸爸建起来的。土桥很简陋,只在桥中间放了一个一米见长的水泥管,可以保证两个池塘互相通水,水泥管上放的全部是池塘里得泥土,最后建成了这个连通我家与奶奶家的桥梁。
因为土桥是泥土堆起来的缘故,所以几乎每年都要重新培土加固。在我小时候,土桥快坍塌的时候都是爸爸一点点的从池塘里挖土加固,一年接着一年,直到我长大。
我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接过了爸爸手里的铁锹,开始每年为土桥加固,只影影绰绰的记得那时候我在上初中吧!
其实我挺喜欢为这座土桥加固的,一个人拿着铁锹,先把土桥的下方切割整齐,然后在池塘里挖土,一点点的培土压实,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把千疮百孔的土桥变成整齐平坦的的土桥,这对当时年少的我来说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足可以让我开心好几天,那时候的快乐总是那么简单干净。
小土桥每年差不多要加固两次,如果只是对于我们家来说,加固一次也就够了,因为奶奶经常要从小土桥上去我们家,当时已经接近七十岁的她,腿脚并不是那么方便,为了能够方便她行走,所以每年我都要加固两次。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我也在一年年的为小土桥加固培土,土桥还是那个土桥,人却在一点点的变化。我慢慢的长大了,奶奶慢慢的老去了。原来奶奶可以轻松的从土桥上走过去,后来也变成了我扶着走过去,再后来变成了需要搀扶着一点一点的挪过去,到做后,奶奶也走不动了。
这座土桥我应该加固了十来年的时间吧!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去了远方工作,终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经常回家了,自然也不能为那座土桥加固了。
土桥经过风吹雨打,终有一天垮塌了,而那时候奶奶也不能从土桥上行走了,只能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到来。
奶奶去世的时候,池塘已经干涸了一年了,我望着已经坍塌得不成样子的小土桥,眼泪根本停不下来。
我没有再去加固它,奶奶以后不用走了,我们以后也不用走了,它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一座土桥,三代人在上面成长变化,一代人长大了,一代人老去了,一代人去世了。
我静静地看着眼前的水域,原本已经坍塌不堪的小土桥,在这几年雨水的冲刷下,已经完全看不到它的影子了,就像它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一样。
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青春少年,我想起了我哼着歌曲从土桥上奔跑而过,想起了奶奶独自在土桥上蹒跚前行,想起了我在白天或者夜晚搀扶着她,她一点点挪步行走的样子。
从此以后,小土桥就再也没有了,唯一留下的就是我对它的记忆,对青春的记忆,对奶奶的记忆。
我就象那座小土桥一样,时刻都在为生活努力,即使被生活的荆棘划到满身伤痕,也要时刻给自己“加固培土”,让自己“平整”的前行,直至生命的土桥开始坍塌,最终消失不见。
杜晨夕:原名杜然,作家,中国林业作家协会会员,媒体工作者,文学编辑,榕树下vip作家,知名文学社团单行道文学社团社长,曾任原创文化网站“原始社会”文字总监。著有长篇小说《像90后一样活着》、《寻找微蓝》等。在国家级期刊《生态文化》等杂志发表作品多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