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津往事(19) | 当年有个“姚王集” 2024-08-01 13:03:57 当年有个“姚王集” 作者:许芳林各位朋友,大家还记得当年的“姚王集”吗?这个姚王集在家乡枞阳,可是如雷贯耳,它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义津,上至湖北,下至江浙,都有很多“牛客”,前来这里参加交易。记得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到腊月十五开集,三月兴集,鼎盛时期每天有三四千头牛进场交易。由此我又想起家门口另一个地方,这就是“老牛集”。很多人都以为,老牛集才是既有牛、又有集的地方。其实老牛集既没有牛,也没有集,当年只是枞桐公路上一个汽车站而已,当然也有居民和各类商业店铺,现在仍是义津镇政府所在地。它曾经是义津的门户,义津人出门,必须走三里路到老牛集才能坐到汽车。 姚王集,在义津的东北角,距义津八里地。它因牛而兴旺,因牛而声名鹊起,它的主要交易对象是耕牛。特别是春季,其兴旺程度达到了巅峰。因为春天,是春耕的季节,也是用牛的高峰时段。儿时的我,能逛次姚王集,不亚于现在到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足见姚王集在当年是多么的厉害,对我来说又是那样遥不可及。一九五四年的春天,继母刚来到我家,初次见面,显得格外的和蔼可亲,还给了我伍角钱,算是见面礼吧。同时热情地吩咐我:明天是星期天,你约几位小伙伴,到姚王集去耍耍。我受宠若惊,心想,我遇到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了,到姚王集去耍,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当晚,我兴奋得彻夜难眠,在想象着明天到姚王集的各种快乐。这个星期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春天的美景不必叙说,春天的梦想正在实现。吃了早饭,我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去姚王集的征程。不记得约了哪些小朋友和我一起前往,只记得我一路蹦蹦跳跳,像只欢快的小鸟,一路歌唱,一路抖动兴奋的翅膀,没用多长时间,就走完八里路程,来到了姚王集。 姚王集果然名不虚传,这里是牛的世界、人的海洋,各类小摊小贩应有尽有,还有一重要特色,就是牛屎牛尿的臭味,锐不可挡。尽管其臭无比,但卖小吃的摊位前照样有人在吃,卖水果的摊位前照样有人在啃水果,人们照样谈笑风生,生意照样热闹兴隆。臭,仿若对现场的每一个人,没有一点影响。真正是:尽管有其臭,但其奈我何!虽然卖牛的和做各种生意的,并没有混在一起,也有大致的规划和布局,但那臭味,不让其钻进鼻孔,恐怕神仙也难以做到。姚王集其实是一个村庄,以草屋居多,村庄外就是丘陵空地,就是这块空地,成就了牛市的兴旺和繁荣。 第一次来到姚王集的我,被这宏大的场面惊呆了。那么多的牛,那么多的人,那么大的场面,我从未见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么多的牛和这样多的人聚集在一个地方,那是怎样的情景?我就像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寻找最热闹的地方。牛集,当然是看牛。看各种牛大爷如何被人牵来卖去,辞别了旧主人,又跟随新主人,摇头晃脑,甩着尾巴,开始它新一轮的艰难历程。不知此时的牛大爷可有什么感想呢?来这里的大多是买牛的和卖牛的,买卖双方,有的为了省事,同时也可省去一笔交易费,就直接面谈。但大多数人宁愿花笔交易费,请“牛经纪”来判断牛的好坏、年龄的大小、合理的价格。这样做心里似乎踏实些。牛经纪的全称应该叫“牛经纪人”吧。这个“经纪人”可不是泛泛之辈,个个能说会道,个个都有一副三寸不烂之舌,老谋深算,精明强干,气度不凡,颇有点“小诸葛”的风范。 我观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卖牛人面前,总是说牛的缺点和不足,以尽量压低牛价;在买牛人面前,总是说牛如何如何好,尽量抬高牛价。这样做的目的,可能就是想提高成交率,以增加自己的收入。这些话不是当着买卖双方的面说,而是各个击破,让买卖双方都觉得得到了他极大的帮助,心甘情愿地掏出口袋里的钞票。牛经纪也不是好干的,也存在激烈的竞争,肚子里还必须有点货,说起牛来还得头头是道。我常常看到牛经纪是这样鉴别牛的孬好。先把牛鼻子抓到手,看牛鼻子是否有汗,是否润泽。如此则是健康牛,反之就不是好牛。接着就是掰牛嘴巴,看牛的口齿,口里还念念有词:一对牙,三岁口,两对牙,四岁有,五至六岁边牙现,七咬门龋八咬边。还有什么:远看一张皮,近看四足蹄,前看髻甲高,后看屁股齐,再看嘴巴齐不齐……当年我并不知道这些话怎么写,后来还是找了经常在姚王集做生意的同学才知道的这些,但其中之含义还是无从知晓。 这里的牛和牛交易,就是写他十天半月,也写不完。还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在等着我呢。什么卖吃的,卖用的,卖纸烟、黄烟的……光卖吃的就不得了喂。到处都是小缸灶子(用泥巴烧制的灶具,小缸窑产品居多),垛上锅,还有案板刀具等家什,再摆上几张桌子、几把凳子,就是一个小吃摊,这样的小吃摊不计其数。有卖饭炒菜的,有炸油条麻花馓子的,有卖猪血猪杂汤的,有卖包子的,有下粉丝的,还有卖炸糍糕、豆饼的,卖五香蛋和咸鸭蛋的,卖花生、瓜子的提着篮子到处跑,到处喊……那各种食品的香味,让我馋涎欲滴。此时的我也饥肠辘辘,口袋里的伍角钱怎么花?已提上重要日程。从小我肚子就大,能吃。思来想去,还是来碗大米饭实在。于是花三毛钱,买了一碗饭,炒一个菜,肚子吃得滚园,吃得十分过瘾。吃也吃了,玩也玩了。回到家,父亲和继母问我有什么收获?我答:姚王集就是牛多,人多,还有就是牛屎牛尿的臭味,更多! 来源:文乡枞阳 赞 (0) 相关推荐 【旧闻】国剧艺人戒烟之一斑 平市戒除烟毒期限只有两周--至三月二十号止,逾期当绳以法律.窃自上月实行严肃检查勒令戒烟后,一般剧人之有阿芙蓉癖者咸自动戒除,业已叠见报载矣.此次戒烟,因各人咸知非戒不可之必要,均抱决心,故各人成绩甚 ... 魅力太行之邢台苏村牛王大会 中太行邢台县段,有一座距离邢台市最近的高山,形似马鞍状因此叫马鞍山.在马鞍山的北侧有条东西方向狭长的山沟,人们称之为井沟.每到夏天,井沟内草木丛生,草丰山美,是一块放牧的好地方. 这时每天都能看到两. ... 曾献铎: 赊店牛行街人的经营谋略与决窍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赊店牛行街人的经营谋略与决窍 作者 | 曾献铎/谢 ... 义津往事|先让,我最美的第二故乡 我和先让村结缘是在和老伴结婚之前就开始了.因为继母是先让村人,先让村有她的许多亲戚,其中和二姨妈(吴照宽)家来往最为密切. 大约十二三岁时的样子,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到先让村的二姨妈家待上几天,除品尝小 ... 义津往事(13)|故乡鱼多 鱼,是义津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忘记了义津的鱼,就不能算正宗的义津人. 在我的记忆里,义津街上的鱼总是很多很多,特别是下半年,鱼多得常常都压断了街. 试问义津鱼从哪里来?答案很简单,源自周围一汪清波里. ... 义津往事(14)|故乡端午节的龙船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每到端午节,我就想起故乡义津那划龙船的锣鼓. 端午节,义津也和其他地方一样,粽子飘香,艾草遍布,雄黄酒醉人,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小镇呈现在一派繁忙祥和的热闹气氛之中.而 ... 义津往事(15)|父亲的黄烟 作者提供的父亲照片 父亲的黄烟 --谨以此文纪念天堂里的父亲 作者:许芳林 听父亲说,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大约十四五岁的时候,他便被大伯带到桐城县的孔城镇,学做刨黄烟. 孔城到老家义津镇,大约有四十多里 ... 义津往事(16) | 故乡的小猪贩子 各位朋友,您还记得故乡挑小猪的吗?他们那卖小猪的吆喝声,也曾是故乡一道靓丽的风景. 小时候,家里每年都养猪,年一过完,继母必买一头小猪回家,精心喂养,比伺候儿子还用心周到.惹得我和妹经常嫉妒,我们的待 ... 义津往事(11)|三月三,蒿子粑 钱华萍 供图 三月三,蒿子粑 作者:许芳林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三月三,是鬼节.这天只有吃蒿子粑,才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至于为什么,那我就不知道了. 难怪正月一过,义津的家家户户,都纷纷借磨子,磨点 ... 义津往事(10) |我见过两种不一样的大兵 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 义津往事(2) | 枞阳方言广播:小镇故事 义津往事(3) | 枞阳方言广播:老伴吴裁缝 义津往事(4)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的黄梅戏 义津往事( ... 义津往事(9) | 义津,曾经有位苦命的女孩 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 义津往事(2) | 枞阳方言广播:小镇故事 义津往事(3) | 枞阳方言广播:老伴吴裁缝 义津往事(4)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的黄梅戏 义津往事( ... 义津往事(17) | 回忆义津小学二三事 征文启事|影响我一生的好老师 回忆义津小学二三事 作者:许芳林 小学,相对于我而言,应该是非常遥远的事了.然而,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经历,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却好像仍在眼前. 学校在上街头一个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