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锋 | 滚铁环,我儿时的玩伴
一个乌黑、滚圆,在阳光下泛着幽光的铁环,是我儿时的玩伴。
滚铁环啦!梦回儿时的童年,耳边仿佛响起一阵清亮、急促的金属声,夹杂着顽童们嘈杂的尖叫,惊得地上觅食的麻雀扑棱棱地四散开来。
在物质普遍匮乏的年代,百货商店橱窗里展示的玩具,更像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广告,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只能透过厚厚的柜台玻璃打量着这些新奇的东西,那只搁在自家门后的铁环才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玩伴。
一大早,还没抹掉嘴边的饭粒,上学的我们就急匆匆地抓起书包奔出门去,有的趁父母不注意,顺手拿上铁环,三步并作两步,到了路边就滚开了。我总和兴豹、清杰几个好朋友低头滚动着铁环穿梭在村巷,闪躲着过往的行人,活像泥潭里的泥蚯,铁环声从远处隐约而来,一转眼,就只能瞧见我们小书包跃动的背影了。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课外作业几乎没有----奥数、提优、强化训练,那是二十年后的事情,我们一旦放学回家,书包一搁,就呼朋引伴的去了,不一会儿,营中心青石撵盘上,都是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笑声。滚铁环当然是夜幕降临前最有趣的游戏,不过,院子比不得大路宽绰,于是铁环滚着滚着,我们就开始竞技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滚铁环强说愁呀!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童年的黄昏,没有雾霾和扬尘,空气透着干净和温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饭是家乡情,大变局当时离我们还是很遥远的事情。门前的灯光映照着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清亮的铁环声总是夹杂着一阵欢笑一阵惋惜,似乎想让路灯更亮些,直到听到家长们的催促乃至呵斥,炫技才告结束。当晚的赢家,成为我们小伙伴睡前叽喳的对象。
铁环虽然家家都有,但每家孩子手里的却不一样,条件殷实的家庭会到铁匠铺里给打造一个,用现在的话叫“定制”,稍差点儿的,会托人到周围工厂找段废弃的钢圈给孩子用,这两类家庭最神气。条件不好的,挨不过孩子苦苦纠缠,索性将家里的箍木桶的粗铁丝拆下来,铁丝上面有个结,滚动时不但不利索,而且不能发出孩子们最在意的金属声,滚起来,总免不了被嘲笑,但只要能入围游戏队伍,也就顾不上许多了。
滚铁环的年龄大约在五岁至十岁之间,和打陀螺相仿,过了这一段,高年级的小学生就开始寻找新的游戏,就不会在家跟弟弟抢铁环了。一茬茬的孩子们就这样一天一天长大起来。
30多年后,当年的小孩都已步入中年,童年的记忆渐行渐远。在一个热闹的年货会街上,看到一个个铁环被小贩摆在市场上,童年的时光访佛又都回来了------这些职场的老总、官场上的领导、剧场上的角儿瞬间又成了军娃、铁娃、龙娃……都围着小贩跟前,拿起铁环,满地撒欢……
铁环还是那只铁环,还是那么灵动和不驯,依着自己的轨道、节奏在前行,而跟在后面的人七十岁老汉吹笛子---上气不接下气,赶不上趟儿了,不由的停下脚步,望着歪斜欲掉的铁环,多年不玩手生了,这铁东西,不认人啦!天留下了地,草留下了根,这老铁环我准备留给后辈子孙。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周新峰,80后生于河南邓州市刘集镇,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热爱文学创作,现任:北京大方文艺专栏作家.佛山市顺德区溢功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樱花电器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佛山市顺德河南商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