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创公司丨鼓山文化孵化的「脑洞故事板」,要原创小说、明星作者两手抓
脑洞故事板创始人尹健认为,没有个体明星效应的公司商业上无法发挥出最大价值,脑洞故事板现有的作者,最大的优势是既能以一个团队的形式呈现,又能分别跟粉丝形成良好互动,成为一个个突出的个体。
采访 | 邵乐乐 范琳琳
作者 | 范琳琳
设计 | 托马斯
这是「新商业情报NBT」报道的第408家创业公司
旗下拥有“小野妹子学吐槽”、“英国报姐”等微博大V的鼓山文化,曾经在微博等平台掀起“段子手”风潮,并以此为切口进入网红经济。但鲜为人知的是,鼓山文化还孵化了“脑洞故事板”原创小说公司,脑洞故事板创始人尹健就曾是鼓山文化早期KOL。
2016年,故事平台仍然处于稀缺状态,文学网站、包括知乎上的一些原创小说内容虽内容优质但缺乏有效运营方式。
看中这一领域的市场潜力,鼓山文化启动了脑洞故事板这个项目。如今,脑洞故事板已于今年1月单独注册了公司,而鼓山文化的网络基因从创立之初就已根植于其血脉中。
对于脑洞故事板来说,这种基因可以被理解为更加敏锐的网感、更加互联网化的运营手段,“本质上,脑洞故事板的玩法、对作者的把控,都是互联网化的,但是我们在发掘内容的时候,还是按照以前传统的模式,把好的内容找过来、合适的来签约,这个是传统的模式。”尹健对《新商业情报NBT》(微信公众号ID:newbusinesstrend)说。
不过,脑洞故事板在作者的后续运营上也在尝试新的创新。尹健认为,没有个体明星效应的公司商业上无法发挥出最大价值,脑洞故事板现有的作者,最大的优势是既能以一个团队的形式呈现,又能分别跟粉丝形成良好互动,成为一个个突出的个体。
“作者个人品牌提高后,他既可以做编剧,也可以参加影视剧、娱乐节目,”同时,作者价值的独立性越高,对内容输出平台豆瓣、微博的依赖性也就越小,脑洞故事板自身的持续性也就越能得到保证。
这种模式下,脑洞故事板更愿意将自己形容成“两条腿走路”——在量产内容的同时,将作者作为独立的个体推出。
经过两年的发展,主打文学性、趣味性的脑洞故事板,通过脑洞故事板、睡前故事板和心灵板报等几个公众号,在微信平台上锁定了50万粉丝。另外,脑洞故事板旗下20多个头部微博账号,每个账号拥有数十万粉丝,全网日阅读量5000万。
摸索中的内容生产平台
最初,脑洞故事板的故事主要来自知乎和微博的写手,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展现。在获得原始流量之后,脑洞故事板建立了自己的投稿邮箱。
尹健说,“通过每天投稿的筛选,脑洞故事板可以找到大量个人性质的网络文学爱好者和网络写手。公司的投稿邮箱每天大概可以收到50到80篇稿子。通过这样的方式,脑洞故事板奠定了脑洞故事板最开始的作者基础——平台写手+原生态作者”。
确定内容生产者后,微信、微博、知乎都成为其内容输出端口。强调微博的广泛性、知乎的精英化、微信的正式风,脑洞故事板团队在内容输出上表现出了比较好的适应能力。
譬如,为了在微博上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脑洞故事板会为一个故事增加一个荒诞的结尾以适应微博的“快餐化”风格,便于故事传播,但之后在别的途径发表时,可以选择性将其去掉,保证故事本身的严肃性。
因为鼓山文化的流量支持、脑洞故事板成员规模数量,脑洞故事板的后续内容推广呈现出叠加和辐射的效应。在内容孵化过程中,尹健团队开始意识到,短篇内容只适合短平快的操作模式,长篇故事开始显现出其对于真正的文学爱好者的吸引力和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基于此,脑洞故事板在长篇故事方面做了两个规划,一方面启动了 “以背景和人物框架为基础,以单元的形式创作故事”模式,这样既可以单篇传播,也可以增加内容的丰富度,保证一个长篇故事体量;另一方面,脑洞故事板还专门注册了几个新的微博账号,以长篇故事微博连载的形式与读者见面。
对于创作题材,脑洞故事板的回答也在因时而变。
起初,脑洞故事板将重点放在了新奇的脑洞故事。后来随着作者越来越多,“脑洞”的边界也不断在扩大,直到现在,历史重塑类、悬疑推理类、青春校园类、都市奇谈类等都在脑洞故事板平台得以展示。“心灵板报”就是脑洞故事板根据旗下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市场偏好于今年4月才推出的一个鸡汤故事公众号。
整体来看,脑洞故事板在作者、营销、内容等生产环节上表现出联动效应,会根据整个产业链条的反馈信息改变自己的运营策略。
更加丰富的盈利模式
产业路径之外,脑洞故事板变现保持了比较稳定的节奏。一方面是借鉴鼓山文化的模式,利用作者个人账号的商务合作盈利,另一方面就是版权运营。
现在,脑洞故事板已经出版了12本图书,另有10多本图书正在筹备出版,此外脑洞故事板储备了大量原创故事版权,库存2000个短篇故事,50个长篇。这些故事版权均由公司进行商业运作。
《无常店》
其中,像《无常店》、《草原小姐妹》、《诸神黄昏》、《灵魂厨房》等多个长篇小说和多篇短篇小说版权均已售出版权,投入影视化项目运作。
与此同时,因为视频网站的崛起、制作公司的增加、资本对网大、网剧的看好,短篇小说在影剧游改编上的想象空间明显得到了拓展。
“短篇小说有几个输出渠道,除了传统渠道外,一个是直接变成一个网络大电影,另一个是做成日本奇妙物语那样的产品,以网剧的形式呈现。拿出10个、20个短篇故事就可以做一个系列。”尹健表示,“我们有一个作者叫房昊,在微博用现代手法写历史人物故事,一家影视公司看到后,觉得很有意思,想把这些故事用影视表现出来,就一口气买了20个故事”。
尹健说,当然,对于一些未来价值有变大可能性、对公司及作者都有积极影响的精品IP,脑洞故事板会选择多孵化一些时间,让他们的价值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小说平台都不仅仅从版权和影游漫改编获得收入,在各式各样的战略合作、模式更新中,“出圈”、“产业链闭环”、“新玩法”是他们不断重复的词汇。
对于脑洞故事板来说,图书电商路是脑洞故事板已有的变现新尝试。尹健表示,公司每一本图书都会跟出版社深度合作,除了配合出版社自有的线上线下渠道销售,脑洞故事板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作家群,加上公司在新媒体平台的既有资源,微博、微信、知乎等各个输出端口,每本图书都有了更广泛营销渠道。
脑洞故事板更大程度上试图推高行业天花板的方式是推出自己的明星作者,这依赖于本身搭建的作者体系。
推出平台自己的作者明星
相比于其他平台青睐于拥有粉丝基础的作者,脑洞故事板倾向于从零开始扶持自己的作者。显而易见的是,这样做可以增加作者对平台的归属感和依赖感,减少人员流动性,与此同时,因为平台本身在作者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附加作用,面对模仿者、追随者,平台无形之中增加了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商业壁垒。
脑洞故事板的成员结构较为稳定,最核心的是已经签约的30位作家;其次是有密切关系,尚未达成签约的的合作类型的作者,这部分成员约150人;还有一部分就是投稿平台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