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516

香薷散(又名香薷饮,三物香薷饮)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500克,白扁豆250克,厚朴250克。
【用法】:上位粗末,每三钱,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防病不拘时。现代用法;改做汤剂、水煎服。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重身倦,胸闷泛恶,或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等。
【方解】:本方症见于暑季,据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等,主症为暑季感寒。头重胸闷,四肢倦怠,腹痛吐泻,苔腻为兼暑湿之邪。“暑多挟湿”、湿性重浊黏腻,阻碍气机,清阳不升,故见头重,四肢倦怠;湿阻中焦,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脾胃失和,故见吐泻。
本方是治疗暑月乘凉饮冷,感受寒湿的常用方剂。方中香薷芳香,辛微温,有“夏月麻黄”之称,既可外散表寒,又兼祛暑化湿,为主药。厚朴苦辛温,温中燥湿,行气除满,助香薷化湿和中,止吐泻,为辅药。白扁豆甘平益气,祛暑化湿、为佐药。酒能散寒,温通血脉,为使药。
【临床应用】:本方加减用于治疗夏季感冒、空调外感病、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小儿夏季高热,小儿疱疹性咽炎等疾病,症属外感于寒,内伤于湿者。
【同名方】:《类症活人书》香薷散,又名黄莲香薷饮,由本方去扁豆,加黄莲构成。功能解表祛暑,清热化湿。主治夏月外感风寒,饮食不节,而暑热较盛,口渴心烦,吐泻腹痛。
【附方】
1、十味香薷饮(《百一选方》)本方加人参、白术、黄芪、陈皮、木瓜、茯苓、甘草构成。功能解表散寒,益气健脾,清热化湿。主治夏月感受寒湿,心腹胀闷,饮食无味,呕吐泄泻,中气虚弱,体倦乏力,头重,身热不甚。
2、五物香薷饮(《医方集解》)本方加茯苓、甘草构成。功能散寒解表,和中利湿。主治暑月身受寒湿,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3、四味香薷饮(《医方集解》)本方加黄莲组成,增强了清暑除烦之效。主治外感暑气,皮肤蒸热,自汗肢倦,头痛头重,或烦渴,或吐泻。
4、六味香薷饮(《医方集解》)本方加茯苓、甘草、木瓜构成。功能祛寒解表,舒筋利湿。主治夏月身受寒湿,腹胀吐泻,转筋。
大仙饮
【处方】 石决明(煅存半生)1两,明烂石膏(生)1两,川芎1两,木贼(去节,童便浸1夜,晒干)1两,杏仁(浸,去皮)半两,甘草(炙)2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内外障翳,目睛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灯心、薄荷少许,水煎,食后、临卧服。
【摘录】 《直指》卷二十
大下汤
【处方】 生地2钱,当归1钱,黄连8分,枳壳8分,大黄3钱,芒消1钱,麻仁1钱,蜂蜜1杯(冲和)。
【功能主治】 大便秘结。
【摘录】 《脉症正宗》卷一
大犀角汤
【别名】 犀角汤
【处方】 犀角2两,旋覆花2两,白术2两,桂心2两,防己2两,黄芩2两,香豉1升,橘皮2两,茯苓2两,前胡4两,桑白皮4两,紫苏茎叶1握,大枣10枚。
【功能主治】 脚气毒冲心变成水,身体遍肿,闷绝欲死者。脾肾经脚胫痛痹,小腹顽麻,上攻头面,遍身红肿,小便不利,上气喘满,闷绝欲死。
【用法用量】 犀角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摘录】 《千金》卷七
午时茶
【方源】:《经验百病内外方》
【组成】:茅术300克,陈皮300克,柴胡300克,连翘300克,白芷300克,川朴450克,枳实300克,楂肉300克,羌活300克,防风300克,藿香300克,甘草300克,陈茶10千克,桔梗450克,麦芽450克,苏叶450克,建曲300克,川芎30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拌匀,宜五月五日午时合,糊成小块。每服9克,加葱,姜少许煎,热服。
【功效】:发散风寒,和胃消食。
【方解】:本方中羌活、防风、藿香、苏叶、白芷、柴胡驱风散寒;茅术、厚朴、枳实、陈皮、陈茶化湿消滞,理气和胃;建曲、麦芽、山楂消食导滞;川芎祛风止痛;桔梗、前胡宣肺立膈;连翘清热散结,且制诸药之温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发散风寒,化湿和胃,消食导滞之功效。
【按语】:药宜热饮,盖被取汗。如药汁太凉,或服后外出吹风,就不易受到治疗效果。现临床上常用本方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胃炎等病症见有上述症状者。若因风热感冒或阳气虚弱则不宜用本方。
五积散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白芷90克,川芎90克,炙甘草90克,茯苓90克,当归90克,肉桂90克,芍药90克,半夏90克,陈皮180克,枳壳180克,麻黄180克吗,苍术720克,干姜120克,桔梗360克,厚朴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服9克,入生姜3片,水煎去滓,稍热服。亦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属于寒性者。
【方解】:本方以治疗寒、湿、气、血、痰五积而设。麻黄、白芷发汗解表,干姜、肉桂温里祛寒,合为主药;配以苍术、厚朴燥湿健脾,陈皮、茯苓、半夏理气化痰;当归、芍药、川芎活血止痛。枳壳于桔梗同用,有升降气机、增强理气化痰之效。炙甘草和中健脾,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胸满恶食、身热无汗、呕吐腹痛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痛、泄泻、顽痹、癭气、闭经、痛经、产后发热等。
加减葳蕤汤
【方源】:《通俗伤寒论》
【组成】:生葳蕤9克,生葱白3枚,桔梗5克,白薇3克,淡豆豉9克,薄荷5克,炙甘草1.5克,红枣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清热,发汗解表
【主治】:素体阴虚,感受外邪。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舌赤脉数,咳嗽心烦,口渴咽干等。
【方解】:本方证为素体阴虚,外感风热所致。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化热,故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汗出不多,口渴等症;阴虚多生内热,故见咽干,心烦,舌赤,脉数之症;外感风热,肺气失宣,阴虚内热,炼液成痰,故痰不多而粘稠。
方中玉竹滋阴润燥,药性平和;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二味相配,滋阴解表,为主药。辅以葱白、淡豆豉疏散外邪,发汗力缓,汗不伤阴。佐以炙白薇清虚热,桔梗宣肺化痰,大枣益气养血。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本方以身热微寒、口渴咽干、心烦、舌赤脉数为辩证要点。适用于阴虚而有风热表证,以及冬温初起,咳嗽咽干,痰出不易者。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炎等。如表证较重,加防风、葛根;咽喉肿痛,加玄参、麦冬;身热明显,加银花,连翘;咳嗽咽痒,咳痰不爽,加牛蒡子、川贝母、瓜蒌皮、前胡;心烦口渴较严重,加竹叶、天花粉。
【附方】
1、加减葱白香豉汤(《张氏医通》)本方去红枣,加青木香、白蜜、童便构成。功能解表养阴。主治外感风热,素体阴虚,咳嗽,喉咙肿痛者。
2、葳蕤汤(《备急千金要方》)由葳蕤、白薇、麻黄、杏仁、独活、川芎、石膏、甘草、青木香构成。功能解表疏风,清热养阴。主治风湿,咳嗽气喘,身热汗出,肢体重痛,脉阴阳俱浮。
大戊已丸
【处方】 荜茇 肉桂各120克 干姜(炮)良姜各180克
【制法】 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湿泻。
【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米饮送下30丸。
【摘录】 《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大五饮丸
【处方】 远志1两,苦参1两,乌贼骨1两,藜芦1两,白术1两,甘遂1两,五味子1两,大黄1两,石膏1两,桔梗1两,半夏1两,紫菀1两,前胡1两,芒消1两,栝楼根1两,桂心1两,芫花1两,当归1两,人参1两,贝母1两,茯苓1两,芍药1两,大戟1两,葶苈1两,黄芩1两,恒山3分,薯蓣3分,厚朴3分,细辛3分,附子3分,巴豆30枚,苁蓉1两,甘草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由饮酒后及伤寒饮冷水过多所致5饮:留饮,停水在心下;澼饮,水澼在两胁下;淡饮,水在胃中;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
【用法用量】 饮服3丸,每日3次。稍稍加之,以知为度。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水饮为阴类,缘其人内乏真阳,虽有湿热,但蕴为粘韧,不能稠厚,所以五饮丸中,必需辛温益气以鼓诸药之力。如人参、白术、附子、桂心,助阳药也;藜芦、恒山,涌吐药也;大戟、芫花、甘遂、葶苈,破水药也:大黄、芒消,攻下药也:半夏、巴豆,涤痰药也;巴豆不独涤痰,兼能涌吐,所以白散用之,吐中便具发散之义,使躯壳之水,从皮腠而泄也;其用甘草、人参、芍药,取相反之味,以激大戟、芫花、甘遂、藜芦攻伐之力;因方中攻伐之剂过多,恐其津随饮脱,是以苁蓉、薯蓣、五味、茯苓之属,又为必需;其余诸药,或相扶正,或佐去邪,总不出五种诸法,以为五饮通治也。
【摘录】 《千金》卷十八
毒气,苦肌肉中肿痛,结脉寒热,如瘰疬,痛不可近,急者数日杀人,苦心烦闷
大五香汤
【处方】 青木香5分,鸡舌香5分,沉香5分,升麻5分,藿香3分,犀角(屑)3分,吴茱萸3分,桂心3分,麻黄3分,甘草(炙)3分,熏陆香4分,细辛2分。
【功能主治】 毒气,苦肌肉中肿痛,结脉寒热,如瘰疬,痛不可近,急者数日杀人,苦心烦闷。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分3服,不愈复合。急者,便当急速与汤,并以滓薄肿脉上。
若啬啬恶寒,加附子中形者1枚(炮令坼,八破用)。
【摘录】 《外台》卷二十三引《崔氏方》
白薇散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白薇12克,杏仁10克,贝母10克,麻黄8克。
【用法】:上位细末,酒服3~5克。亦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滋阴解表,宣肺止咳。
【主治】:素体阴虚,复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咳嗽气喘,痰少,舌红苔白,脉浮紧,或浮而带数。
【方解】:本方中白薇滋阴清热,麻黄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配以为伍共奏滋阴解表之功;佐以贝母化痰止咳,杏仁降气止咳,合而成方,具有滋阴解表、止咳宣肺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咳嗽痰少,恶寒发热,舌红苔白,脉浮紧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等。如表证较重、加防风、葛根;阴虚较重,加玉竹、沙参、麦冬;咽喉肿痛,加麦冬、天冬、玄参;咽痒咳嗽,加牛蒡子、前胡。
舒络祛风汤
【方源】:《温病刍言》
【组成】:桑枝20克,桑叶、僵蚕各10克,秦艽6克,威灵仙5克,忍冬藤15克,竹茹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通络,轻宣气机。
【主治】:外感愈后,发热已退,惟周身酸痛不适倦怠无力,缠绵不愈者。
【方解】:此方为天津名医王季儒先生所创。风邪在络,气机被阻为辩证要点。若误认为虚而补之,则在络之风邪愈补愈固,病无愈期。笔者在临床上将此方用于感冒后周身疼痛不愈者,收到良好效果。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腰痛等亦可由本方加减应用。
解毒快疹汤
【方源】:《麻疹专论》
【组成】:葛根3克,连翘、牛蒡子(炒)、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蝉蜕各2.4克,黄芩(酒炒)、枳壳,木通各1.8克,西河柳1.5克,犀角0.9克(磨汁冲)。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毒透疹。
【主治】:用于小儿麻疹,疹视二三日,疹出不尽,变生险症。
【方解】:方中葛根生津清热透疹;连翘、牛蒡子、荆芥、防风、蝉蜕等清热解毒透疹;黄芩犀角等清热解毒。本方所载用量适用于小儿,如五岁以上者视情况酌增药量。
李氏宣毒发表汤
【方源】:《麻疹专论》
【组成】:葛根、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枳壳、前胡、连翘、木通、浙贝母各3克,杏仁(去皮,尖)4.5克,薄荷叶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肌透疹。
【主治】:小儿麻疹初期欲出未出,发热咳嗽,喷嚏,流涕,流泪等症。
【方解】:葛根、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疏风解肌透表发疹;连翘、浙贝、杏仁等清热解毒止咳全方共奏解肌透疹之功。
毒气在肌肉之中,肿痛寒热,急者数日杀人
大五香汤
【处方】 鸡舌香5两,沉香5两,藿香5两,熏陆香1钱,麝香(研)1钱,甘草(炙)3分,吴茱萸(汤浸,焙,洗)3分,细辛(去苗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升麻1两1分。
【制法】 上10味,除麝香外,为粗末,入麝拌匀。
【功能主治】 毒气在肌肉之中,肿痛寒热,急者数日杀人。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1日3次。若心腹闷,当急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大五味子丸
【处方】 五味子1两,干姜1钱(炮),肉桂(去粗皮)3分,甘草1钱半(炙),款冬花2钱,紫菀1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5丸。
【功能主治】 肺胃受寒,咳嗽不己,呕吐痰沫,胁肋引痛,喘满气短,睡卧不安。
【用法用量】 空腹时用热汤化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八
大五石泽兰丸
【别名】 补益大泽兰丸
【处方】 钟乳2两半,禹余粮2两半,紫石英2两半,甘草2两半,黄耆2两半,石膏2两,白石英2两,蜀椒2两,干姜2两,泽兰2两6铢,当归1两半,桂心1两半,芎1两半,厚朴1两半,柏子仁1两半,干地黄1两半,细辛1两半,茯苓1两半,五味子1两半,龙骨1两半,石斛30铢,远志30铢,人参30铢,续断30铢,白术30铢,防风30铢,乌头30铢,山茱萸1两,紫菀1两,白芷18铢,藁本18铢,芜荑18铢(《千金翼》有阳起石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风虚寒中,腹内雷鸣,缓急风,头痛寒热,月经不调,绕脐恻恻痛;或心腹痞坚,逆害饮食;手足常冷,多梦纷坛,身体痹痛,荣卫不和,虚弱不能动摇,及产后虚损。
【用法用量】 补益大泽兰丸(《圣惠》卷七十)。
【摘录】 《千金》卷四
四君子汤(制丸,名四君子丸)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症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虚软无力。
【方解】:本方所治为脾胃气虚之症,其病机是脾胃气虚,气血生化无源,运化无力。饮食劳损,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故胃中呆滞;气血生化不足,血不上荣于面,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面色枯黄,四肢无力;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食少便溏;脾为肺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语声低弱,脉虚软无力。治疗以达益气健脾。
本方为治疗脾肺虚弱的基础方剂。方中人参甘温,入脾肺二经,大补元气,为君药。白术甘苦温,健脾燥湿,健胃和中,为臣药。茯苓甘淡而平,渗湿健脾,辅以白术使湿从小便而去,增强健脾除湿之功,为佐药。使以炙甘草甘温益气,调和诸药。
【按语】:本方以饮食减少、疲倦无力、舌淡苔白、脉虚软乏力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窦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子宫肌瘤、崩漏、小儿低热、小儿鼻衄、慢性肝炎、荨麻疹、周期性麻痹、慢性胆囊炎、妊娠恶阻、乳糜尿等。如见气虚升提无力,加升麻、柴胡;血虚,加当归、熟地;阳虚、加附子、干姜;血瘀,加莪术、三棱;阴虚,加生地、麦冬、恶心呕吐,加陈皮、竹茹;胃脘痛,加元胡、香附。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提高肝糖元、增加血细胞、增强免疫机能、改善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补充微量元素等多种作用。
【同名方】
1、《洪氏集验方》四君子丸、本方由砂仁、乌梅、陈皮、大枣、诃子构成。功能健胃消食。主治停积中脘,受食不化,呕吐恶心。
2、《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四君子汤,本方由人参、白术、黄芪、茯苓构成。功能益气健脾。主治中气虚弱,肺损而皮毛聚落。
【附方】
加减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本方加藿香、扁豆、黄芪构成。功能健脾和胃。主治小儿不进乳食,吐泻不止。
香砂六君子汤(制丸,又名香砂六君子丸)
【方源】:《医方集解》
【组成】:人参10克,茯苓9克,白术9克,甘草6克,陈皮9克,半夏12克,砂仁6克,香附(现多用木香)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脘腹胀满或疼痛,纳呆嗳气,呕吐泄泻,舌苔白腻。
【方解】:方中四君子健脾益气,为主药。半夏、陈皮化痰除湿,木香、砂仁和胃行气止痛,共为辅药。甘草兼为使药。全方健中有消,行中有补,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之功。
【按语】:本方以健胃气虚、脘腹胀满、纳呆嗳气、疼痛、舌苔白腻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胃溃疡、胃脘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胃扭转、腹部术后康复、慢性肾炎氮质血症、西蒙病等。如见寒湿甚,加肉桂、干姜;脘腹痛甚,加高良姜、吴茱萸;泛酸,加煅瓦楞;嗳气呃逆,加柿蒂、丁香;泄泻,加葛根;纳差,加白豆蔻、藿香。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调整胃肠功能,免疫调节等作用。
【同名方】
《张氏医通》香砂六君子汤,由白术、人参、茯苓、半夏、炙甘草、木香、砂仁、生姜、乌梅、大枣构成。功能健脾益气,和胃破痰。主治气虚痰食气聚,困倦少食,恶心呕吐,咳嗽痰盛,腹胀泄泻。
2、《景岳全书》香砂六君子汤,由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半夏、陈皮、藿香、砂仁、生姜构成。功能健脾补气,理气和胃。主治脾胃虚寒,食少常呕,口淡乏味、脘腹痞闷,舌苔白腻。
3、《增补万病回春》香砂六君子汤,由人参、茯苓、白术、姜半夏、炙甘草、陈皮、香附、砂仁、木香、厚朴、益智仁、生姜、白豆蔻、大枣构成。功能健脾益气、温中去寒。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饮食不进。
无比山药丸
【方源】:《备急千金药方》
【组成】:山药60克,苁蓉120克,五味子180克,菟丝子90克,杜仲90克,牛膝30克,泽泻30克,干地黄30克,山茱萸30克,茯神(一作茯苓)30克,巴戟天30克,赤石脂30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功能温阳益精,补肾固摄。
【主治】:肾气虚惫,头晕目眩,耳鸣腰疫,冷痹骨疼,四肢不温,遗精盗汗,尿频遗尿,带下清冷,舌质淡,脉虚软。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肾虚阳衰,耳鸣腰痛,头晕目眩,遗精尿频等症。方用山药益肾健脾,辅以地黄、五味子、庾肉、培补真阴,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温补肾虚,更以赤石脂止遗涩精;茯苓、泽泻泄肾浊,化水湿,阴阳并补,补中有运,补而不结,为其配伍特点。
原方加减法:“失性、健忘、加远志一两;体少润泽,加柏子仁一两。”
【同名方】:
《圣济总录》
山芋丸,由韭子、山芋、菟丝子、附子、白龙骨、五味子、山茱萸、牡丹皮、白茯苓、石斛、牛膝、桂、熟干地黄、肉苁蓉构成;功能温肾增精;主治肾脏风冷,胸中痰结,夜梦遗精,腰疫无力,小便频繁等症。
薯蓣丸(又称大山芋丸)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薯蓣(山药)300克,当归100克,桂枝100克,神曲100克,干地黄100克,大豆黄卷100克,甘草280克,人参70克,川芎60克,白芍药60克,白术60克,麦门冬60克,杏仁60克,防风60克,柴胡50克,桔梗50克,茯苓50克,阿胶70克,干姜30克,白蔹20克,大枣100枚。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吞服6~9克,日服1~2次,用酒或温开水送服。亦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剂量按常规量酌减。
【功效】:补益健脾,生化气血,祛风除邪。
【方治】:虚劳不足,头晕目眩,身重气少,赢瘦纳减,骨节烦痛,风气百疾,脉沉细无力。
【方解】:方中重用薯蓣,又名山药,味甘性平,健脾胃,补虚损,《本经》谓其“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兼擅补虚祛风之长,故为本方君药;参、术、苓、草、大枣、干姜益气温阳,地、勺、归、芎、阿胶、麦冬养血滋阴,辅助薯蓣补虚益损,共为臣药;桂枝、柴胡、白蔹、防风升散走表,化风清热,大豆黄卷专泄水湿,杏仁、桔梗升降气机,神曲消食和胃,使诸补益之品补而不积,共为佐药;大枣、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补中寓散,用小量丸剂缓缓调匀。

【同名方】
1、《太平圣惠方》薯蓣丸,本方由干熟地黄、薯蓣、桂心、附子、人参、石斛、肉苁蓉、茯苓、鹿茸、菟丝子、磁石、天门冬、钟乳粉构成。功能温益肾阳。主治肾气虚弱,肌体消瘦,腰弱乏力等症。
2、《外台秘要》薯蓣丸,本方由牛膝、薯蓣、菟丝子、泽泻、杜仲。、赤石脂、干地黄、山茱萸、茯苓、巴戟、石膏、白马茎、苁蓉、五味子、远志、柏子仁构成。功能健脾养心,补益肾气。主治五劳七伤,目赤惊惧等症。
【附方】
无比薯蓣丸(《备急千金药方》)由山药、菟丝子、炒杜仲、五味子、肉苁蓉、茯神、牛膝、巴戟天、山茱萸、干地黄、泽泻、赤石脂构成。功能健脾和胃,培元养肾。主治虚劳损伤肌体赢瘦,腰酸膝软,饮食乏味,目昏耳鸣等。
大五石泽兰丸
【别名】 补益大泽兰丸
【处方】 钟乳2两半,禹余粮2两半,紫石英2两半,甘草2两半,黄耆2两半,石膏2两,白石英2两,蜀椒2两,干姜2两,泽兰2两6铢,当归1两半,桂心1两半,芎1两半,厚朴1两半,柏子仁1两半,干地黄1两半,细辛1两半,茯苓1两半,五味子1两半,龙骨1两半,石斛30铢,远志30铢,人参30铢,续断30铢,白术30铢,防风30铢,乌头30铢,山茱萸1两,紫菀1两,白芷18铢,藁本18铢,芜荑18铢(《千金翼》有阳起石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风虚寒中,腹内雷鸣,缓急风,头痛寒热,月经不调,绕脐恻恻痛;或心腹痞坚,逆害饮食;手足常冷,多梦纷坛,身体痹痛,荣卫不和,虚弱不能动摇,及产后虚损。
【用法用量】 补益大泽兰丸(《圣惠》卷七十)。
【摘录】 《千金》卷四
通荣卫,利九窍,进饮食。主脏器不调,大便难
大五柔丸
【处方】 大黄(斗米下蒸,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芍药1两,葶苈(炒香,别研)1两,牛脂(去筋膜,熬成油,与葶苈、杏仁杵)1两,肉苁蓉(酒浸软,温水洗,切,焙)1两,桃仁100枚,杏仁40枚(并去皮尖,麸炒黄,别研)。
【制法】 上除有油药,并为末,入牛脂、桃仁、杏仁、葶苈、杵数千下,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通荣卫,利九窍,进饮食。主脏器不调,大便难。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米饮送下,每日3次,腹稍空时服。未知稍增,以知为度。
【摘录】 《妇人良方》卷八
通营卫,利九窍,消谷,益气力。主脏气不调,大便难
大五柔丸
【处方】 大黄2两,芍药2两,枳实2两,苁蓉2两,葶苈2两,甘草2两,黄芩2两,牛膝2两,桃仁100枚,杏仁40枚。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通营卫,利九窍,消谷,益气力。主脏气不调,大便难。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酒送下,每日3次。加至20丸。
【摘录】 《千金》卷十五
乌鸡白凤丸(又称乌鸡丸,白凤丸)
【方源】:《中药制剂手册》
【组成】:净乌鸡640克,熟地黄250克,当归144克,白芍药128克,川芎64克,人参128克,山药128克,黄芪32克,甘草32克,鹿角胶128克,鳖甲64克,鹿角霜48克,香附125克,丹参128克,天门冬64克,芡实64克,桑螵蛸48克,煅牡蛎48克,银柴胡20克。
【用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约重9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益气养血,调经止带。
【主治】:妇女体虚,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腰腿酸痛。
【方解】:本方人参、山芍、甘草、黄芪健脾补气,以辅气血之源;乌鸡、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天门冬养血和血;鹿角胶、鹿角霜滋补肝肾;香附、丹参行气活血;芡实、桑螵蛸、牡蛎收敛固涩;鳖甲、银柴胡滋阴、去虚热。全方补益、和血、固涩、共奏养血益气、调经止带之功。
【按语】:本方以气血亏损所引发月经不调、身体羸弱、腰酸腿软、阴虚自汗、经行腹痛、舌淡苔薄、脉细弱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闭经、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慢性肝炎、前列腺增生、神经性耳聋、尿频尿急、产后恶露不尽等。
妇女瘀滞痛经者禁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减慢心律,调高冠状动脉流量,降低全血和血浆粘稠度、耐疲劳、抗寒、耐缺氧、增强免疫和性激素样功能。
【同名方】
1、《妇科玉尺》乌鸡丸,本方由生地、熟地、乌骨雄鸡、天冬、麦冬、杜仲、当归、川芎、白术、丹参、补骨脂、茯苓、人参、肉苁蓉 、炙甘草、小茴香、砂仁、香附构成。功能补气养血,温肾调经。主治妇女脾胃虚劳,冲任损伤,气血不足,月经不调,不孕等症。
2、《寿世保元》乌鸡丸、本方由侧柏叶、黄金沙、厚朴、白术、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羌活、防风、香附、人参、砂仁、甘草、乌骨雄鸡构成。功能理气调经,补气养血。主治妇女血旺虚冷,月经不调,小腹疼痛,白带淋漓,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四肢无力等症。
【附方】
乌鸡煎丸(《太平惠民和剂要方》)本方由乌药、乌雄鸡、石床、牡丹皮、人参、白术、苍术、黄芪、海桐皮、肉桂、炮附子、白芍药、莪术、炮川乌、红花、陈皮、延胡索、木香、琥珀、肉豆蔻、熟地黄、草果构成。功能活血止痛,补气养血。主治妇人胎前、产后诸症。
加减复脉汤
【方源】:《温病条辩》
【组成】: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白芍18克,麦冬15克,阿胶9克,麻仁9克。
【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分3次入药汁搅匀服。
【功效】:养血敛阴,生津润燥。
【主治】:阳明腑实证,经下法后,实热已除,惟阴液犹亏,身热面赤,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脉虚大。
【方解】:方中白芍、干地黄、麦冬、阿胶滋阴补血,生津润燥,为方中主药。麻仁润肠通便,炙甘草补益心气,调中和胃。全方共用,有养血滋阴,生津润燥之功。
【按语】:本方以烦躁不安、口干唇燥、心悚、脉虚旺火促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本方治疗久热伤阴、咳嗽、低热、痹症、石淋、产后大便干结等。如见阴血虚,加玄参、首乌;气虚,加人参、黄芪;热甚、加黄莲、知母;口干舌燥、加芦根、玄参;夜寐不安,加酸枣仁、夜交藤;手足心热,加胡黄莲、地骨皮;自汗不止,加浮小麦、糯稻根。
【附方】:
救逆汤《温病条辩》由本方去麻仁、加生牡蛎、生龙骨构成。功能养血滋阴,入阳救补。主治温病误表,津液被掠,盗汗,中无所主者。
(0)

相关推荐

  • 治疗小儿厌食,疳积,腹泻,消化不良等​良方------异功散

    导读:异功散,别名叫五味异功散.源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主要功效为益气补中,理气健脾.现代临床主要治疗小儿厌食,小儿疳积,小儿腹泻,小儿尿自症,小儿消化不良等. 方歌  ...

  • 四君子汤加减化裁歌诀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①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② 除却半夏称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③ 四君加入淮山芪,补益中焦健胃脾.④ 胸膈痞满有气滞,陈皮枳壳宽胸气.⑤ 虚寒腹痛加附子,干姜 ...

  • 四君子汤组成药物功能主治

    (一)人参 人参的入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6年~公元前32年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撰<急就章>就有本药的记载在出土武威汉简<治百病方>中已作为常用中药使用.<神农本草经 ...

  • 参苓白术丸在肿瘤科的应用

    参苓白术丸主要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炒).莲子.白扁豆(炒).砂仁.桔梗.甘草等组成. 参苓白术丸的功效有:1.健脾益气.2.利湿止泻.3.治疗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身体消瘦.脘腹胀 ...

  • 民间秘方, 即愈特效(1一12)共1516方

    民间秘方, 即愈特效(1一12)共1516方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