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乡记忆
家乡记忆
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刚刚发生的事或遇见的人,瞬间就记不住了。但儿时的所见所闻却记忆犹新,尽管过去多年。如今回忆起来,就像放电影一样,依然历历在目。
对家乡的记忆就是这样,从12岁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后来参加工作,和家乡的亲近就少了,虽然偶尔也有回家乡,但对家乡的人和事,家乡山山水水的印象基本停留于此。这记忆在脑中停留了几十年,不但没有忘却,反而越发清晰起来。时常激发自己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之笔,记录下这挥之不去记忆中的家乡……
家乡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大名叫梓材,她历史悠久,是唐朝宰相魏征后裔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位于闽西北清流县嵩口镇东南,东靠余朋乡,南接沙芜乡,西连沧龙村,北邻围埔村。村庄三面山围住,地势平坦,东西两条小河(姑且叫小溪)沿村边缓缓流淌,仿佛向人们诉说着村里的古往今来和历史沧桑。村里人口约600人,主要是两姓人,百分之八十姓魏,其余大多为马姓。对家乡的记忆有很多,像老油坊、讲古场、古樟树、闽楠、土固(土楼)、祠堂、上山挑柴火、下河游泳、看电影(大戏、把戏)、桩老鼠等,这些记忆化成了一个个片段,时常在脑海中浮现。
老油坊
老油坊(也称油竂)座落在村北小河边,土木结构,建筑面积大约200平方米。一进油坊,可见一节10余米的大木头,直径在一米以上,木头中间掏空,主要用来放茶饼。油坊右侧是碾茶盘,直径在5米左右,木质结构,圆圆的。沟槽里镶嵌铁板,碾盘中间是碾盘架,安装有铁轮子,碾盘架通过水车来带动碾压茶籽,水车没水时,也可用牛来代替。油坊后侧有一灶头,用来蒸茶粉。那时的油茶山是生产队的,霜降一到,生产队的社员们背上竹箩子,挑上箩筐到山上采油茶,采回的油茶经过保管过称,统一堆在仓库里。若天气好时,生产队的妇女们再挑出去晒,一直晒到油茶籽开裂。冬天闲时,社员们聚在一起捡茶籽,壳归壳,籽归籽。捡好的茶籽再拿出去晒干,晒干的茶籽就随时可以挑去榨油坊榨了。
每年的农历11月份,榨油坊就开始热闹了起来,社员们把茶籽挑到榨油坊放好,榨油师傅按顺序把茶籽倒到碾盘里碾,直到碾成茶粉。碾好的茶粉装到木制的蒸笼里蒸,蒸熟的茶粉由榨油师傅用瓢子舀出,倒在编好的稻草上。稻草边有一圆形的铁框箍住,榨油师傅用双手娴熟地把熟茶粉包好并用脚踩结实;然后,把一片片茶饼放在树槽里,摆满20片左右,边上用木块挤压住。几个榨油师傅一起开始用榨油锤用力锤,伴着此起彼伏的榨油歌,一锤又一锤,一锤又一锤,终于香喷喷的茶油从漏油孔流出来,滴进油桶里,直到油滴干为止,榨油师傅才停下手中的榨油锤,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大概10余分钟,榨油师傅开始卸掉挤压木块,把榨干的油茶饼一块块取下,剥去面上稻草,一块块码起来。生产队保管按每家人口把刚榨的茶油和茶饼分给社员们。
一个多月时间,榨油坊是最热闹的地方,榨油师傅每天循环往复、按部就班、有条不紊重复干着榨油的各项活儿。我们这些小孩子每天也到榨油坊报到,在那里烤火、闻茶油香味、听榨油师傅哼的榨油歌、看保管分油的吵闹场景,有时也会用手抓住碾盘架的柱子随着碾盘的转动跑起来。经常有小伙伴跟不上,摔倒在地上,大人们见这危险的动作,就会阻止我们,偶尔也会把我们赶跑。
年复一年,村里的老油坊见证着我们儿童的成长岁月,存储了我们的童真。如今,老油坊已荡然无存,老油坊的人和事成了我们永远的记忆。
讲古场
讲古也叫讲故事,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听老人讲古。
讲古场位于村中央,是一个大坪。大坪边上有一棵大树,大坪约2000平方米,白天可用来晒谷子及其他农作物,同时也是全村小孩子们冲关、甩陀螺、跳方格、抓小羊的乐园。到傍晚,全村老小吃完饭便会到此集合,三五成群,这里一堆,那里一堆;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闲聊拉家常、有的玩耍、有的听讲古。最吸引人的,还是听讲古。
最会讲古的,当属老根叔,他虽不识字,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往今来的事,他都能娓娓道来。只要天不下雨,老根叔都会端条凳子准时到讲古场,他一坐下,马上就有一群人围过来听他讲古。我是他最忠实的听客之一,几乎每天必到,老根叔讲起古来非常专注,仿佛自己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讲到动情处,更是手舞足蹈、神情兼备、神采飞扬。我们这些听客也被深深感染,久久沉浸、回味在故事之中。
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十八相送、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上厕所总是独来独往引起山伯怀疑,到后来两人相恋却无缘在一起,导致山伯因相思而病而亡。英台在出嫁路上借机去看山伯坟墓,悲伤不已,不能自持。就在此时,坟墓开裂,地动山摇,英台随着裂缝钻进坟墓与山伯相会,永远融合在一起。当坟墓合回去时,一对蝴蝶翩翩起舞,向着天空飞去......《撒谎子》里的撒谎子,用谎言欺骗哥哥、嫂嫂、捕头、县官、牛头马面、雷公雷婆,最终被雷公所灭。《薛仁贵》里的薛仁贵力大无比,打露水的树枝拿回家,砍断劈开,竟然有整整一挑柴火。《白蛇传》里许仙与白素贞在断桥相会,到后来白素贞被法海所收镇在雷峰塔下等等。这些故事深深地埋在记忆里,对我们的生活及为人处事有很好的启迪作用,让我们懂得要做好人,做善事。
后来,从老根叔那听来的很多故事,在电视电影里都有看到类似的情节。看到这些情节,我们就会情不自禁想起老根叔,想起那魂牵梦绕的讲古场......
古樟 楠木
孩提时代的印象里,村里有许多的古樟树和楠木树。村水口有五棵古樟,其中有一棵弯弯的,在我们孩子的眼里,有点奇形怪状。村中央也有两棵古樟,胸径都在两米以上,树冠很大,枝繁叶茂,树干上挂满红布条,每一块红布条代表一个孩子认这棵古樟为母亲。据说,谁家的孩子经常生病,不好带,就会扯上一块红布条,带上一些祭品,去祭拜,然后挂上红布条;从此之后,这棵古樟就会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那时夏天还没蚊香,村民经常去劈一块古樟树,带回家驱蚊。久而久之,古樟树上伤痕累累,被挖成了一个大窟窿,但这两棵古樟树还是顽强地生长着,向人们展现出她强大的生命力。可惜到1975年安砂水库建成时,由于此处被规划成村民新建住宅地方,大队决定只能将这些古樟砍伐掉。据说,这些古樟后来被运去做轮船和炼樟脑油。村里的后龙山上有几十棵闽楠树,胸径也都在两米以上,远远望去,树大根深,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甚是壮观。
冬天楠木长的果实成熟之后,会掉到地上。每个星期的劳动课,老师会带我们去捡楠木籽籽,拿去晒干后,作为种子可以卖钱。这些楠木树龄都很长,有的几百年,最小的也在180年以上。这些闽楠相当珍贵,据说有些还被运往北京装修人民大会堂(有待考证),但在安砂水库建成时,由于整村要搬迁到更高位置,这些楠木树也没逃过被砍伐的恶运。记得当时是成片砍伐,为了控制树倒的方向,还用上了滑轮葫芦吊,砍倒的楠木树按人口分,基本每家都分到一两立方米。最后,村口留下5棵大楠木树,作为村里的风水树,省上还挂上古树保护的牌子。遗憾的是1994年,突然一阵狂风骤雨,把五棵珍贵的闽楠全部刮倒。说来奇怪,自从古楠木倒掉之后,村里的奇事、怪事,层出不穷:有好好的人突然间变神经病的,有盗窃被送去监狱的,有开挂机撞人的,有邻居吵架寻短见的等等。整个村风急转直下,仿佛是这些被砍伐,及倒掉的楠木对村里的报复和惩罚。
好在这几年,村里成立了敬老奖学基金会、乡贤理事会,花了很大力气,逐步扭转了村风。现在村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好学敬老蔚然成风,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已成共识。
(未完待续)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魏国隆,笔名千重浪,籍贯福建清流。1965年出生,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现就职于福建省清流县教育局,喜欢文学,业余时间写一些散文、诗歌,有多篇散文、诗歌发表于网站和网络公众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