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
五十(三)
五十,恰如春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经过了四十九一万七千六百四十余日的风雨洗刷,生命的韧性应更加强劲,理想的火苗应再度燃烧。从零开始,制定新的人生规划,设计新的人生跳板,有前进的方略,也有退后的筹划。
如果说五十之前不容易,那么,五十之后当更属不易。自然规律、生理的规律还是要尊重的。很明显的,身体或多或少的要受一些过去伤病的困扰。不再会被称为生龙活虎的小伙子,顶多被形容为像十八九岁的小青年。心理的年龄却不能老,可以允许千头万绪、纷乱如麻,却不要心如死灰,慢慢吞吞。
若以人生百年算,五十,恰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新起点,五十岁生日、五十岁华诞,放轻松,把它放在生命长河中来称量,也还是平常岁月一般的重量。一天24小时,不会因五十而增减一分一秒。“五十而至知天命”,至圣孔子的言语,而“天命”究竟是什么,至圣却没有给出答案,如今想来,似乎是“天道命运”的意思。“知,汉语一级字 ,读作zhī或zhì,最早见于甲骨文 。知的本义是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后引申为经验,常识,真理;又引申为聪明的,有战略的,觉悟的;由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引申为了解,懂得,通晓,明白,能体会;又由了解,懂得,通晓,明白,能体会引申为管理,主持。”由此,“知天命”与其解释为“知道天命”,不如解释为“觉悟、探究天命”。《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在五十岁前后,思想经历了一次深刻变化:在思辨内容上,逐渐从思考人生和世道拓展到探究天道和命理;在思辨形式上,逐渐趋于理性化、理想化和神秘化。所以他说自己是“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无独有偶,孔子在“知天命”之年开始钻研《易经》,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盖孔子晚而喜《易》。《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能注意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至圣之前,五十常在,无有特殊意义;至圣语“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加被了神圣的光环,圣人之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