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艺术名家——何石平
何石平艺术简介
何石平,字玉玮,河北省平山县小觉镇横岭村人,中国名家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百科艺术总监,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1965年3月出生,授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赵树松教授(李可染弟子),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获金奖,被授于“中国百杰书画家”、“2012年度最高艺术传承人物”等称号。简介入编《新编世界名人录》、《中国艺术品最具收藏和投资100位艺术家》、《中国名家书画艺术精品集》、《全球最具收藏投资百位艺术家》《笔尖上的中国》(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编)。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欲知太行奇,须向石平寻
巍巍太行,亘古耸拔,爱育黎首,惠民累世。
斯山斯脉,念兹在兹,俯仰今昔,晏如且歌。
对于太行,自幼钟情,且因为这几句诗词或挽歌,四登太行。一是曹梦德的“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二是李太白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三是张衡的“我所思兮在太行,欲从往兮梁父艰”,四是抗日战争中黄土岭之役歼九百人,包括最高级别人物阿部规秀,引起“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的哀叹……
《太行叠翠》,很相似髡残的《苍翠凌天图》,以荒率扑拙的干笔勾勒,皴擦山石,淡墨渲染,用笔沉着,苍莽深厚,三远法造境,层层递进,由浓减色。将石径,瀑布,雾霭穿插于山间,显得幽邃空灵。做到了谢赫所云的六法中“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两大标准,也再现了宾虹老人的“宋人作画,虽千笔万笔,无处不简”。
截取的角度,强化的侧面,肆意的渲染,大斧的删繁,使石平笔下的太行山千峰竟秀层林尽染,赤壁丹崖万仞如削,云壑飞瀑奔流直泻,满目苍翠郁郁芉芊,深涧幽谷溪流潺缓,茅屋村舍素垣藤萝……他以拙朴苍润和细腻繁复来表现山水画的核心理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写生不仅是“搜尽奇峰打草稿”,更是中得心源的物化过程。心源为内,造化于外,发之于心,行之乎墨。青山伟岸,丽水浩荡,不单单锤练笔墨,不单单陶冶性情,更能使艺者传移摹写后对山水画提升出诗性表达和文脉传承……
拜观他的作品,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意空灵,图壮阔,听松涛阵阵,观雾霭茫茫,感受云卷云舒。亦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之超脱,又如山中高士,俯仰间,阅尽世间万物轮回,给人酣畅淋漓之感。
何老师的《渊源流长》,不由让人想起苦瓜和尚的《淮扬洁秋图》,一样的笔意肆恣,一样的水墨泼染,一样的点铺并用,一样的淋漓洒脱。不一样的只是时代与地理位置啊,不一样的只是画者的心情与归属感。很喜欢这幅画,迤逦绵延的山岗,林木茂密,鲜花盛开,飞瀑如炼,溪流淙淙,仿佛远处人家炊烟袅袅,小桥宛在,人影散乱,鸟倦人归,蝉鸣更幽……
《晴峰图》,似乎参照了王蒙的《青卞隐居图》,茂密苍郁,沉郁深秀,气势勃发,诗意酣畅。画面繁复不觉拥塞。既有太行的羊肠之险,又有丹水河的蜿蜒曲折。循于古法而不囿于古法,多种皴法更能表现云雾的升腾感和瀑布的流动美。微妙的赭石调配,更能巧妙表达画面的活泼松动。
徜徉于何石平老师的山水中,久久不忍拂卷。大道至远,鸿图至简,山川之美,人生乐趣,不过如此!如果有一天,太行画派脱颖而出,老师一定是此画派的开宗人物之一吧。但愿石平老师在艺术天地遨游无限!
《雪景寒林图》,可与龚贤的《高岗茅屋图》比较一下。主要是空间节奏感强,留白运用恰当。留得好显空灵,留得不好显空洞。身为金陵画派领袖的龚贤,人称“铁干银钩老树翻,力能从简意能繁”,擅用层层积墨反复皴染,山石树木浑然一体,仅在山石阳面或轮廓边缘留出少许高光,通过黑白对比和浓湿变化,凸显立体感,具有苍秀滋润,浑厚峭拔的风格。石平老师的寒林图,更加注重皴法,牛毛皴与卷云皴,恰到好处地运用,山头苔点如破竹点和胡椒点结合,更显笔墨高华。
他的山水画作,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皆若风骨外化、灵性活现,又似云蒸霞蔚,气象升腾。蓦然感受到:生命在律动,自然在游走,真与善、灵与魂,在参差渗透,竞相净化,身心如沐春风,心田如饮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