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效应”教你走出临时掉链子的怪圈
丹·詹森是奥运会速滑运动员,1994年去挪威参加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前,他已经获得了七枚奖牌,同时打破了七项世界纪录。而在这之前的三届奥运会上,他获得的却只有无尽的遗憾。
1984年的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奥运会,丹·詹森在500米速滑比赛中获得第四名;而在四年后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即将开幕时,丹·詹森是夺得金牌的热门人物。
然而就在比赛当天的早上,詹森得知了姐姐因肺炎去世的消息,这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心情。在比赛中,他虽然极力地克制自己,但是情绪上的波动还是无法让他处于最佳状态,在接下来的1000米速滑赛中,他没有掌握明显的优势,因而再次失败。
1992年,在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上,詹森再次与奖牌擦肩而过;在利勒哈默尔参加比赛时,大家都很看好詹森,认为他将会是500米速滑金牌的得主,但是不幸又一次发生了,比赛的过程中,他滑倒了,最终与奖杯无缘。
詹森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
心理学家根据詹森的故事,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是人的一种浅层的心理问题,就是将现有的困境无限放大的心理异常现象。
不管是像詹森一样的运动员,还是当今承受考试压力的广大学生,或者是普通人,类似的例子总是屡见不鲜。
这样的情况,不只在自己的身上发生过,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些人平时做事情都挺麻利的,可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詹森效应”产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三点:压力过大或过度紧张、得失心过重以及自信心不足。
如何才能摆脱詹森效应的阴影呢?
每次重要的比赛或事务,最考虑的是心理素质。俗话说:以平常心对待。把注意力集中中沉下心去体验整个过程,尽量不去考虑太多结果及影响。
让自己更加自信,在重大项目执行过程中,沉着、冷静、正常发挥水平。同时也需要不断用语言或行为来自我暗示,唤起自己的自信。
推荐3个诀窍:双手双脚交叉、一起床让每个小事都成功、回想曾经成功经历的大困难。
平时可以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多积累失败,反省总结,锻炼心理素质。关键时刻,做为他身边的人,都要积极鼓励他,说说他的优势,给他增加自信心。避免谈太多结果的影响。
父母如何帮孩子打破心理紧张感,消除“詹森效应”
人在紧张的时候,就会不停地对自己作出“不要紧张”“不要焦虑”之类的心理暗示,但这样一来,注意力反而放在了“紧张”和“焦虑”上,起到了反作用。
而采取正面的暗示,比如对自己暗示:“我已准备好了”等相对更有效。
父母在考试前,如果发现孩子过于紧张,就不要再跟孩子一直提及和考试有关的事情,否则会给他造成更大的压力。
可以适当地帮孩子转移一下注意力,或来个亲子游戏,或来一场运动,或到外面散散步等等,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
在大考前,可提前去“踩点”,看看教室和出行线路等。这种“踩点”不仅仅是为了熟悉考试地点,更起到了一种心理上预演的作用。
这种预演能减少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以便正式考试的时候,考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上,不至于分散精力去考虑其他和考试无关的问题。
根据“詹森效应”,无论是考试还是各种比赛,考验的不仅仅是实力,更是对心理素质的挑战。
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正常实力,父母要在考前把孩子心态和身体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更要让孩子平时就练就一颗平常心,把更多的重心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这样才能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