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努力工作的年轻人,多半是有病。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活成这只有眼前苟且的屌样,你可还记得年少时渴望的诗与远方?

不过那对你也不重要了吧,毕竟除了眼前的苟且,未来还有层峦叠嶂绵延不绝的苟且在等着你。

每一个身历职场的人,想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老板画饼给你吃。

“明年公司业绩好,优秀员工加薪N级。”

“你们部门的部长我打算从内部提。”

“部门(公司)正是初创期,将来你就是元老,高管里有你的位置。”

“公司马上就要上市的,到时大家身家都会翻倍...... ”

But!到了年底,工资没涨,职位没变,公司离上市还差十万八千里,哪还有饼的一丝踪影。于是只能怨声载道地,悄然地,在公司招聘讯息上评价一个“垃圾公司,坑人!”

结果还被公司买通后台给删了。

“公司现在是关键时期”“你刚刚毕业难以服众”“我觉得你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因为诸多原因,这些饼永无兑现之日,就像挂在驴子头上的胡萝卜,永远在你前方,那么近,却永远也赶不上。

而你也就像围着磨跑的驴子一样,永不停歇,为着别人的公司抛头颅、洒热血。

虽然明知吃上的可能不大,但你还是禁不起这饼的诱惑。

可饼再大,吃不下,可不还是会被噎死么?沉迷工作不可自拔,最终会慢慢忘记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工作,达成生活=工作和all人生→为了工作的终极效果。

太多年轻人被“不努力,便会被同龄人抛弃”的焦虑所桎梏,灌着鸡汤麻醉自己,努力工作到“拼命”的比比皆是。

凌晨3点还顶着黑眼圈依旧在电脑前勤耕不辍,默念着“越努力越幸运”,重复着第10001次机械的工作。

20岁就顶着别人30岁的眼纹、眼袋、黑眼圈,用着花了半个月薪水买的化妆品护肤品去遮盖和弥补。稍一有空就规划着10年后房贷还了五分之一,孩子学前班一个月花掉自己三个月薪水的生活。

美国一位畅销书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她用了一年的时间来体验底层生活,然后写了一本书——《我在底层的生活》。她在书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穷人永远是穷人的无解死循环:

1.因为钱不够,只能住在偏远的地方节省房租;

2.每天大量时间在路上颠簸,没有时间提升自我;

3.为了应付上涨的房租和生活成本,得承担更多的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4.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费时费力的基础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没有时间学习新的技能,只能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工作;

5.然后,换一个地方,进入下一个循环。

大部分刚刚入行的普通人,只能从事没有任何难度的重复性劳动。

在老板眼里,这些毫无难度的工作交你手上,你完成了是本分,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是能力差、没责任心,没人会在意你工作量大要加班几百个小时。

眼前工作占据太多时间的人,难有空余时间提升自己。工作外剩余时间少,回家只想懒散休憩,即使靠着毅力挤出时间也是精疲力竭之后的低效率。

十年之后,你依旧在重复着第10W+次基础工作,甚至AI都可以轻易取代你的位置,这时候你将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无法产生更多价值,可不是只有苟且一世?

太努力工作的年轻人,多半是有病。太过盲目,全靠一腔人血,缺乏理性判断的想象与自我暗示,俗称癔症。

年轻人,到底是谁给你们的自信,毕业就能承担起中年危机的焦虑?谁告诉你们拼命就可以成功?地球是圆的,那不代表你朝一个方向拼命走就能抵达火星。

一个公认的道理,要想成功,两条路,做喜欢的事,投入十二万分的热情;做擅长的事,事半功倍。若恰好你喜欢即擅长,那是万里挑一的幸运。

可现实不总是幸运的,只有极少数人在专业技能上展露出无与伦比的天赋,极少数人通过课外兴趣培养发现自己的热爱与擅长之所在。而绝大多数人,难有时间做喜欢的事,更没有时间去找自己擅长的事。

当你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也不是自己擅长的,那么做不好,没成绩,没效果,没钱也就理所应当了。

看着同期的新人一个个不断升级,自己却陷入无尽的死循环中,心态注定会崩掉。结果空耗青春、愧对亲人,最后依旧一事无成,这样一眼尽头的人生意义几何?

太多人不是工作不够努力,而是一辈子拼着成为企业家的命,去做着企业家的廉价劳动力。

这世界从不缺努力工作的人,缺的是努力对了方向的人。不要盲目前行,适当停下来看看路线,并不会影响你前进的步伐。

慢慢走,就很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