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志】 巨 婴

文/刘树志

巨    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两千多年前的至理名言,是否还在我们耳旁回荡,经历了岁月的打磨,不曾再有灵魂深处的记忆?

这些人生箴言大家不会陌生吧。
几日天,我们小区有位退休老教授在花园谅亭下和朋友聊天摆“龙门阵”,生活在同一个大院里彼此熟悉,因此,大家亲切称呼其“李老”。老教授为人随和谦逊,不苟言谈,现在可谓是乐享天伦,含饴弄孙的幸福老人了。
闲聊中,李老给大伙讲了件他们村上一个故事。
清明节,老人家回了趟四川达州老家,给祖上上坟,在家乡小住几日。有回,在和过去的发小闲聊家乡的往事,无意中,谈到了同村一户吴家的事,两口养育一女两儿。从前由于客观条件和多子的原因,日子过得拙襟见肘,紧紧巴巴的。其实,那个时候大家的日子也都相差无几,好不到哪里去。
岁月更迭,社会变迁。七六年后改革开放,实行包田到户生产责任制,很快,劳动人民都富裕起来了,好日子总算有了奔头。同时,国家也恢复了高考制度,人们笑逐颜开,乐开了怀,看到了生活希望的未来。
那时,吴家大女儿名花已经出嫁了,赶上好政策,通过小夫妻共同奋斗,苍天不负辛苦人,通过辛勤劳动,成为镇上光荣的“万元户”,过上了幸福日子,吴家老两口更是乐得心头开了花。儿子中,明君经过自己努力潜心苦读,终于考上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小儿子明礼由于文化底子薄,辍学回乡在家务农。
几年后,吴家两个儿子都相继成家立业,自立门户,日子过得都不错,富足有余,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作“奔小康”了。
但,万事无料。在家亦商亦农,在家作务了十几亩茶园,虽然辛苦,日子称得上小富老三明礼,总着得上天亏待了自己,经常报怨天道不公,自己的委屈,对大姐和哥的各种不满,无名的指责,甚至是心底里怨恨,时常挂在嘴上,好像有诉不完的苦,道不尽的冤。说什么自己过早回家劳动,赡养老人,挑起了家里的重担,父母供哥上大学,当牛做马似的自己在家种田,甚至责怪为父无能,埋怨父母偏爱姐和哥,家里亏对了自己,可谓是有气无处出,有理无处讲似的。
熟不知,如今大姐的好日子也是用苦,用汗,用泪,没日没夜经过辛勤劳动干出的,才有了今天的好生活。
又有谁晓得,背地里老二受的什么罪,吃的什么苦,用的什么功,孤灯相伴,苦读五更,通经过自己的艰辛努力,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
何况,恢复高考那几年,国家供给学生生活费用,家庭基本没有多大的负担。
老教授接着说,二老对待子女小时候爱如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都想把心喂给他们。
可是谁也未料到,没享上几天清福的两位老人,刚过上了清闲好日子的时候相继离世了。村民们都惋惜地叹到:苦命了一辈子好人,刚有了盼头,没享上福就走了,真让人心痛,遗憾。
两位老人在世时和明君生活在一起,平日里两口对待老人尽心尽孝,孝顺有嘉。妻贤子孝,特别是妻子问丽,一名镇医院的医生,算得上单位里“又红又专”的名医。常常忙外又要忙里,回到家中问寒问暖,对待公公婆婆从未说过一个不字,尤如对待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顺,直到把老人养老送终。
明君孝敬父母的美德深得邻里称赞好评,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褒奖。
平日里,大姐和二哥对待小弟如同父母一般,关怀备至,并不薄情,有苦同吃,有难同当,大是大非从未含糊过,做到了姐和哥应尽的义务,尽到了兄弟姐妹的情义,于心无愧。
讲到这里,李老先生略有深思地说出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语。
孝亲是一个人的德根,是立身之本。
少小的时候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对于父母的做法有很多的不理解,甚至误解,还可以谅解。但今天已成家立业之人,如果还不懂得如何回报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恩,培育情,真不知苍天还能容吗?
养儿方知父母恩,父母一生的艰辛不易,我们应该真真切切的体悟到了。
而今,迈入不惑之年的人,也不同样经历了父辈们曾经走过的人生苦难之路?
曾经为人父母的长辈,除了做好自己的本份、社会责任和担当外,还要不辞辛劳地操持着家务和过日子的精打细算。
上,要孝敬自己的老人;下,千难万难,要养育当年作为子女的我们。油盐酱醋柴米茶,那样能让曾经的亲人省心?
早已是风烛残年的父母,曾不为子女长大成人,操碎了多少操心?吃尽了多少苦?受尽了多少罪?
与父母息息相处,一路走来,相依为命的漫长岁月里,对你最亲最疼爱的人,还有什么亏欠可谈?难道不应该去体贴他们、关心他们、感恩他们?
对待老人,那个子女能不去做,不去报答早已伤痕累累的亲人?
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已慢慢老去,难到你还要去埋怨,去索取,去怨恨上天的不平?
长幼有尊。替父母担心、担当、分忧,是为人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人间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
假若有一天,看你脸色,父母在岁月长河中已经老去,心目中,疼你爱你一生的亲人,份量还剩几何?
愿每个人都能善待自己的至亲,不寒父母尺寸养育之心,不要让陪伴,尊敬,孝老成为不可挽回的遗憾。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年少不知父母恩,半生糊涂半生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听着老教授的讲述,不禁让人心酸、心寒,心颤。
天下情莫于骨肉情,天下苦莫于父母心,天下过莫于心不存。
手心手背都是肉,那有自己的亲人去做与砖逢厚与瓦逢薄的事?
为人之道,贵在达理,持家之道,贵在自立。
李老先生愤愤不平地又说道 :
愿天下父母不再伤心,愿在天之灵永得安息,愿手足之情再无报怨,父母给了你生命,足矣。
望了望飘荡着灰色浮云的天空,这位受人尊敬的老教授,神情凝重,心情低沉,无奈的叹息: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你负重前行,背后给你关爱的人,就是最近最亲的亲人——父母!
愿好人一生平安!
古云: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上》。
此刻此时,不由我深深地思考:
身为七尺男儿,是否要从人性深处反思?反省?反悟?
老教授瞧了瞧身旁含着奶瓶哭闹着的婴儿,笑了笑。
末了,殷殷地叹道:
愿天下不再有“无知”的“巨婴”!

2021年4月25日  · 成都

作者简介:刘树志,渭南蒲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退休教师。从教三十九年,多年来先后从教于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教学事业。一路走来坚守心中挚念,热爱生活,认真做事,喜爱阅读学习,爱好人文生活。
(0)

相关推荐

  • 亲人去世的禁忌,这8点千万不要做!

    一.忌讳去世时候身边无亲人旧时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必须有后辈儿孙在场,以便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不孤单:老人在阴间也不用总是牵挂,灵魂可得安宁.如果老人是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 ...

  • 亲人过世了,哪些事情最忌讳

    文/龙吟师傅 一.忌讳去世时身边无亲人 在过去,人们非常重视继承.他们认为,老人去世时,一定有后人和儿孙在场,这样,老人离开时,就有人送他,他就不会孤单了,老人在阴间不用一直牵挂,他的灵魂可以安宁下来 ...

  • 家中父母出现这几种现象后,暗示没剩多少时间了,子女要学会分辨

    文丨木莲妈妈,原创内容 "生老病死"是 人生常态,也是自然规律,谁都需要经历.对于亲人来说,身边的人时日不多自然是一件十分悲伤的事情,尤其是子女,面对年迈.时日不多的父母,子女自然 ...

  • 【刘树志】 知 青

    知  青 文/刘树志         川陕两地同衣带   一脉秦岭携汉蜀     青山绿水同江饮     悠悠两处情依依 知青--曾经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符号.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段革命浪潮,是上世纪六七 ...

  • 母亲【刘树山】

    母亲【刘树山】

  • 刘树农验方

    一.紫圆治痰癖 [组成]赤石脂.代赭石(各)30g  杏仁(去皮尖)50粒,巴豆(去油)30粒.共捣为散,巴豆.杏仁另研为膏,再捣相得,若质硬,再入蜜少许同捣为丸.30日儿每服麻子大1丸,乳汁少许化下 ...

  • 刘树农医案

    案一.心痹 吴××  女  成年 1971年9月曾因患心绞痛来诊3次,症状消失.嗣后于1975年4月,心绞痛复发,伴有心动过缓(脉搏45/分)及早搏.胸闷.太息.憋气等症.诊脉沉涩,有歇止,左手较细, ...

  • 刘树农证治经验

    一.早期肝硬化证治经验 刘氏根据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早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以邪正斗争为纲,拟分成两大类.一类以正虚为主,一类以邪实为主.其中正虚为主型,主要是阴虚或气阴两虚兼有湿热血瘀者,其临床表现为舌红 ...

  • 刘顺志《一面伟大的旗帜》| 主播第六感觉 | 心香文艺

    心   香   文   艺 心 香 文 艺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 电台音频:喜马拉雅:心香文艺 刘顺志作品,主编黄幼中 题记:特将此首诗歌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啊!一面伟大的旗帜, ...

  • 樊树志 :还原真实的张居正

    有关晚明首辅张居正的故事,一直是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张居正的形象也大多是正面的,完美的,他扭转了明朝后期持续颓靡的局势,营造了明史上最后一段辉煌.但为什么张居正病死后,其家被抄,其子自杀,其功绩也被全盘 ...

  • 笔墨浑厚华滋,气魄壮观慑人 | 画家刘国志

    一.画家简介         刘国志,字鸿远,号若水.若水轩主人,1979年生于河北,现居北京.毕业于天津蓟州师范美术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课程主讲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台湾 ...

  • 初夏【刘树山】

    初夏【刘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