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晖走了,留下什么?
编者按: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袁国宝(ID:yuanguobao1982),作者:,36氪经授权转载。
一生都在信奉“做难而正确的事”的左晖,在2021年5月20日下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今天万分难过,贝壳创始人、董事长左晖因病离开了我们。贝壳失去了一位奠定我们事业和使命的创始者,居住产业失去了一位始终在探索和创新的引领者。”
贝壳的讣告中,有尊重,有悲痛,也有不舍。从2001年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链家门店,到如今,将贝壳做成一家市值近3800亿的庞大公司,左晖用了整整20年。
20年转瞬即逝,年仅50岁的左晖,却再没有机会去完成商业上无尽的探索。
遗憾是无尽的。可问题也在接踵而来——伴随左晖的离世,问题留给了贝壳,留给了行业,也留给了整个社会:
一是,左晖离世后,怎么去看待极端对立的舆论评价?
二是,没有了左晖的贝壳,未来将由谁来掌舵?
三是,贝壳遭此重大动荡,行业是否会迎来洗牌?
四是,反垄断方兴未艾,失去了舵手的贝壳,是否能尽快完成调整?
一、分裂的舆论,请给予逝者最后的体面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只有一种声音。但是,左晖的离世,却在网络舆论中呈现出了夸张的分裂。
称赞者将左晖当做了中国房产中介行业的颠覆者——真房源、房产经纪人职业化、以及ACN网络(经纪人合作网络)等模式,成为了左晖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
从2021年5月20日下午至今,众多媒体对左晖一生事迹进行了各样的解读:
“所有的中介里,链家无疑是最接近全面消灭'假房源’的那家;贝壳的楼盘字典,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一个可以与美国MLS相媲美的数据库,而MLS是美国中介举行业之力才做出来的;贝壳招聘大量本科毕业生,房产经纪人终于开始职业化了。”这是赞扬者们观点的一隅。
不过,悼念,缅怀,最终都落脚到:在一个利用信息差赚钱的行业里,左晖带领的贝壳,逐步实现了信息平等,为消费者创造了公平,壮大了自己,也重塑了行业。
但是,左晖离世的消息,在一些平台也引发了人们的批评,甚至咒骂。
比如,“新浪财经”微博发出左晖病逝的消息后,过万评论中,就有人指责链家和贝壳垄断了房源,让租房者和买房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成本,给刚入社会的年轻钱包和心上,都划了狠狠一刀。
更夸张的情况,则出现在知乎。在一篇悼念左晖的文章下,一些极端的评论涌现:开个酒庆祝一下、给你也安排个路灯吧......
究竟该如何看待舆论出现如此的分裂?人们又该如何看待左晖?
“有一点我确凿无疑:财富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是呦呦鹿鸣的观点。同样地,笔者认为,去评判商业,道德不是唯一的标准,去看待商业,情绪也不能大于一切。
如今的舆论语境,某种程度上说,已经陷入了“非黑即白”的二元分化——特别近年来,人们对依靠互联网积累起巨额财富的企业家,产生了远超以往的反感和批评。
但是,站在社会道德层面评价商业,或也将存在一定的偏差。正因如此,伴随左晖的离开,或许,人们应该留给逝者一些最后的尊重。
二、左晖走了,谁该来扛过贝壳的大旗?
逝者已去,生者更当自强不息。
从2002年10月,链家推出二手商品房转按揭业务,到2019年拥有8000家线下直营店,覆盖全国28个城市,拥有13万员工,年房产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
此时,这一支庞大的队伍,这一家巨大的公司,最直接的问题是:谁来做左晖的接班人?
这是一个残酷的猜想,也是当下的贝壳,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实际上,从链家到贝壳,执掌公司20年的左晖,已经走完了“艰难而正确”的三步:
一、标准化。从物到人,左晖对房产经纪人的职业化和服务的规范化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二、数据化。十余年来,左晖带领团队对全国各大城市房源开展了系统盘查,现已拥有了独家的“真房源”数据库。
三、线上平台化。从数据电子化、流程线入手,如今贝壳找房已入驻了众多中介公司。
此时,贝壳最需要什么掌舵人?不如问,现在的贝壳,最需要的是什么?
笔者认为:是一个可以将贝壳以往积淀的优势,最大程度转化的战略坚守者,而不是一个转型和变革者。
上市至今,贝壳逐渐将商业模式跑通,终于在去年扭亏为盈。正因如此,贝壳此时需要的是一个既深度参与了链家贝壳发展历程,又与左晖性格作风相似,一个继续能将贝壳业绩持续提高的人。
具有远见,喜欢研究战略,同时又能狠抓细节,注重制度建设——左晖身上,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比如,左晖在2004年,就于链家内部提出红线和黄线规则,严禁员工吃差价:红线辞退,黄线发现两次辞退。这直接导致链家总部两组买卖业务经纪人,在三个月内陆续离职。彼时,左晖却顶住了人员变动的压力,开始在内部从零培养经纪人。
这是左晖远见与魄力的体现。
而以上种种,正将贝壳CEO彭永东推向台前——据相关报道,一位曾接触过彭永东与左晖的人表示,彭永东有种“一眼看到本质”的能力,且跟左晖具有很大默契,价值观高度一致。
时间往前。在2010年,左晖便邀请彭永东加盟链家,负责互联网业务。在此期间,由彭永东力推的真房源,也成为链家的护城河。
对公司运营发展有着长久的实践经验,与左晖有着相似的价值观与性格,可以说,作为链家集团里仅次于左晖的“二号人物”,彭友东既是贝壳平台业务的操盘手,更是左晖的战略的最大执行者。
下一步,他或许将有更为重要的身份——据贝壳消息,董事会将就公司治理和相关事宜做出适当安排,并在两周内适时发布公告。
届时,一切将水落石出。
三、贝壳遭此重大动荡,行业是否迎来洗牌?
市场反应是激烈的——在左晖病逝消息传来的当天下午,贝壳的盘前价格一度跌了10%以上。
可以说,竞争的核心在于打败对手。现在,以贝壳竞争者的视角来看,行业里最有力量的左晖走了,那么,新一轮的竞争与冲突再所难免。
实际上,左晖带领的链家和贝壳一路走来,与同行至少有三次“激烈”的交锋——2004年,因开创了签三方合同和不吃差价的先河,左晖招来了同行的“攻讦”。2009年,因左晖决定采用真房源模式,导致同行怨声载道。
而在2018年,冲突到达顶点。彼时,左晖上线了贝壳找房。借助对全国各地中介交易中的房屋信息的全覆盖,链家手上已经形成“楼盘字典”。这也直接引发了同行对链家试图吃下整个市场的担忧和恐慌。
“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我爱我家集团董事长谢勇,就曾对贝壳找房掌握上下游的行为如是评价。
如今,左晖的离去导致贝壳巨大动荡,面对房地产中介交易这块上万亿的市场,现有竞争者,以及潜在竞争者们,都开始虎视眈眈——
作为“反贝壳联盟”的主力军,贝壳的劲敌安居客今年4月8日,安居客已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下一步拥有了资本助力,安居客对贝壳的攻势势必将日益加剧。
同样,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早已动作频频——先前,在阿里巴巴受到182亿元处罚之后,姚劲波便隔空喊话,呼吁监管对贝壳开展反垄断调查。
此外,贝壳的潜在竞争对手,也足够强大——不管是阿里与易居联手打造的天猫好房,还是局部战场的中小玩家,再包括美股上市的房多多等,都对贝壳形成了一种“合围”之势。
不过,贝壳也有着自己绝对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前文所说,左晖执掌公司20年来,走过的三步战略:真房源、经纪人职业化、ACN网络,现在,已经成为同行们绕不过的大山。
尤其2018年,贝壳找房上线后推出了ACN网络——平台上所有房源信息共享,不同品牌、不同门店的经纪人,都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按交易贡献度实现分佣。
可以说,贝壳一举从内部,瓦解了诸多“敌人”。比如,先前由姚劲波发起的“反贝壳联盟”,与中原地产、21世纪不动产、万科物业等一同抵制贝壳找房,其中的几大对手,在ACN的“诱惑”下,已经相继“倒戈”。
从这点上看,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其他玩家,短期内要想彻底取代贝壳,除非有王兴所说的“降维打击”。
另一方面,5月20日当日贝壳发布了2021年Q1报告——数据显示,贝壳一季度营收2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90.7%,实现净利润10.59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为15.02亿元。
可以说,比起取代贝壳,如何不被迅速膨胀的贝壳吞没,或许才是现阶段玩家们,最大的考验。
四、反垄断永远在路上
左晖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
比起房地产黑中介时代,链家在这十多年来,逐渐解决了房源真实性的问题——一个全国性的房产资源数据库,由一家私人企业在几年时间里就完成了搜集整理,并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这确实是一个创举。
正如左晖生前,所谈到的那样:"世界会因为我们,而变得有点点不一样。"
在一个靠信息差赚钱的行业里,去重塑行业乱像,逐渐将公平落地——左晖这一生,真正做到了颠覆式的商业创新,也引导了行业向着健康发展。
从这点上说,左晖的离开,对中国商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但另一方面,正如人们对左晖莫衷一是的评价那样,贝壳系在近年来爆发式的发展,也带来了“发展中的阵痛”。
更重要的是,反垄断的“大棒”,还悬在贝壳头顶。
某种程度上说,现阶段的贝壳,逐渐有“一家独大”之嫌——截至2020年年底,贝壳约有4.5万家门店、47万经纪人、260多个经纪品牌。而贝壳找房在2019年的房产交易GTV(总交易额)就已高达2.1万亿元,占据10%的市场份额。
更重要的是,贝壳已经逐渐出现出利用“行业优势地位去谋取不充分竞争利益”的倾向——比如,在2021年2月,贝壳在重庆等地区开始“调整佣金”,将收取买方2%的服务费调整为卖方1%,买方2%。可实际上,佣金、交易税费等费用最终都会转移到购房者身上,这相当于,贝壳变相将购房者的佣金从2%提升到了3%。
反垄断永远在路上,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也已经屡见不鲜。但是,留给人们深层思考还有很多。
对整个社会来说,如何在一个公众人物离世时,更为客观正确地看待事情,考验的,不仅是人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舆论正确引导的力度。
而对整个行业,乃至更多在当下陷入“反垄断”高压的公司来说,心存敬畏,永远不会过时。
此外,便是对“非改革红利”的思考。
曾有观点指出,贝壳的崛起,核心在搜集了全国各地的房源信息,完成了自己的信息库——但是,这项工作,本该是地方政府该做,却没有完成的事。也是人们该要,却没有意识到去要的事。
观点继续指出:正是由于对某些领域改革的不彻底,地方政府工作不到位,才让人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从根源上,释放出了一条条“恶龙”。
或许,这也是下一步反垄断工作,真正值得深思的地方。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系信息发布平台,36氪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