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组练气方法,让你唱戏远离“大白嗓”!

全球華人共有的鄉韻

很多戏迷朋友们都爱听戏看戏兴致来了还要唱上几句,可是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一开口就容易“大白嗓”其实这是没有掌握气息的运用,但是在戏曲中很少单独来练“气”一般都是结合练声来进行的,即“遛嗓子”“喊嗓子”“吊嗓子”其主要目的是练习气息的控制,把气练好了再配上一些演唱技巧,唱戏就会好听多了,专业演员是如何练习气法的,一来看看吧~

旧时的戏曲演员,通常每日清晨早起,步行至空旷之所或无人之地(以河边或城墙根为最佳)遛嗓吊音。一则可以屏气凝神听到自己的回声,二则这些地方空气较为新鲜,对嗓子大有裨益。

具体步骤通常是:

第一步,呼吸新鲜空气,并要感到气息吸进,由腹中前面而入,存至腹内,再慢慢由两肋归腹后面再徐徐放出来。吸气时,要多用鼻子呼吸,口微微张开来帮助,即使气息不够也不要过于张大嘴巴,因为这样会被冷空气刺激嗓子,容易引起嗓子发痒或咳嗽。

第二步,呼吸时要挺身昂首,目平视,舌抵上腭,由鼻中轻轻吸气以意送至小腹(即丹田),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再慢慢放松两肋,收紧小腹,将气息逐渐从口中呼出,但不可出声,即所谓“清气换浊气”。这样从散步时的自然呼吸,以及这种有意识的深呼吸练气,便是传统戏曲中的“遛嗓子”。

第三步,在深呼吸数十次之后,口腔、鼻腔、喉咙、肺部已逐渐适应了清晨寒气的刺激,就可以开始“喊嗓子”一般是以“咿”、“啊”、“呜”等字来喊,喊时要将腰部挺直提气,由丹田用力(当然不要只用喉咙部分发声),从低渐高、由弱渐强,将一口气慢慢送出。

喊嗓子后,喝少许白开水,休息片刻后,就可以用乐器伴奏来吊嗓子了。

具体要求

音要细而尖锐。主要是今后能用在舞台上表现悲和喜,有独到之处。若唱到特别高的音时,不要挟偻着嗓子往外挤,或唱出了“鬼音”,需憋着小肚子徐徐用力,口中上腭要尽量向上缩紧,嘘着出音,音腔轻过,要锐而深。再不然,则先不要唱这个音,待掌握好板眼让过去,再接着唱下一个音,行话称为“搭过桥”。什么时候这个音能达到了,再继续往高唱,循序渐进。

传统戏曲中的气息运用,往往能够做到吸气时外部看不见,气吸得深、吸得自然,唱起来喉咙不使劲,发声自然。要养成在一开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时轻轻呼气的习惯,使声音由轻到重。这样不伤嗓子,使它经累、持久。刚开始练习时,宜慢速,待熟练以后,掌握了由轻到重的声音,呼吸过程缩短,就不会影响到演员唱快速的音调。

只有把气用对了地方,眼睛才能有神,声音也才会有情感

京剧老前辈李洪春先生有很精辟的说法,他说:戏曲表演有13字的诀窍,即:“喜、怒、悲、欢、忧、思、酒、醉、颠、狂、疯、泼、荡”。

诀窍要点

喜——一派正气,气要放得正、用得稳。

怒——气在胸中转圈圈,越怒,气转得越紧。

悲——用喘气,如悲痛至极,眼泪欲落时,“贴气”把泪收住。

欢——气要充满前胸。

忧——用砸气,把气往下砸。

思——用憋气,将气停于胸中。

酒——(微带酒意)用喷气,把气从胸中喷出来。

醉——气要取中,自然松弛。

颠——(神经失常)要来回换气。

狂——(狂傲)要上下抽气,横憋。

疯——左右贴气,将气紧贴两肋。

泼——提气后将气分向两肋。

荡——气往上冲,直奔两肩

看了以上的练气方法你学会了吗,但理论归理论还需将理论融入到实践当中,这样才能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不要过度用嗓,戏唱的好不好听倒在其次,保护好嗓子才是关键。

来源:京剧连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