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知母
一、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寒,无毒。主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治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内疸。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性寒无毒,入肾经。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阳胜,滋化源之阴生。勿犯铁器,犯之损肾,烧去毛,盐酒炒用。
知母入肾,为生水之剂,水盛则火熄。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口渴干咳眼花目眩,便赤腰痛,褥劳,烦躁不眠,此皆阳盛阴衰之证,服之皆愈。
《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
《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
《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盗汗,遗精,痹痿,瘈疭。"
《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润心肺。”
《用药法象》:“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本草纲目》: “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寒,味苦,无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去毛盐水炒)
知母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肾属水,心属火,水不制火,火烁津液,则病消渴;火熏五内,则病热中。其苦之者,苦清心火,寒滋肾水也。
除邪气者,苦寒之味,能除燥火之邪气也。
热胜则浮,火胜则肿;苦能清火,寒能退热,故主肢体浮肿也。肾者水藏,其性恶燥,燥则开合不利,而水反蓄矣;知母寒滑,滑利关门而水自下也。补不足者,苦寒补寒水之不足也。益气者,苦寒益五脏之阴气也。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苦,气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清金泻热,止渴除烦。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知母皂苷、薯皂苷、皂苷、芒果苷、异芒果苷等;尚含知母多糖、生物碱、有机酸及多种金属元素、黏液质等。《中国药典》规定:含芒果苷不得少于0.70%,知母片不得少于0.50%,盐知母不得少于0.40%;含知母皂苷B不得少于3.0%,盐知母不得少于2.0%。
2、作用:本品有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免疫调节、降血糖、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解、改善学习记忆、改善动脉粥样斑块病变、保护脑缺血损伤、抗肿瘤等作用。
3、药理:
①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知母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
②降血糖作用:以知母200mg/kg水制浸膏给正常家兔灌胃,血糖可下降达18-30%,持续6小时以上;以知母每天500mg/kg生药的水制浸膏给四氧嘧啶糖尿病家兔灌胃,连续4天,也出现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并可减轻胰岛萎缩。
③抗肿瘤作用:知母皂甙对人肝癌移植裸大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使生存期延长,但统计无显着差异。另对治疗皮肤鳞癌、宫颈癌等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