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大事者,牢记有三大要诀
一、生于虑
“生于虑”,就是要未雨绸缪,周密考虑。
在古人看来,凡事都应反复考虑、三思而行,才能够事半功倍。
《大学》指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是在告诉我们周密考虑是做事成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中庸》提出:“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这是说我们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思虑周全、做足准备。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下棋是这样,做事亦如此。要对形势、大局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思考、把握,并以此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这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做事要之前要做足准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如此方能成事。
二、成于务
当然,做成一件事的关键不仅在于谋划决策,还需要有执行力和行动力,否则必将陷入“过缓则无及”的困局。因此,便有了“成于务”这第二点诀窍。
这里的“务”指的是努力和实践。古代的鸿儒学士喜欢把道理寄托于生活的细微处,借此启发后人躬行实践。“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脍炙人口的名言最能体现“务”的意义。
成事不仅在于善谋,更要“成于务”,注重实干。无数事实清晰地证明,空谈阔轮无济于事,只有真抓实干才是成功奥秘所在。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想成事,绝不能驰于空想、骛于虚声,而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践,抓住关键、精准发力。
正所谓,“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我们要牢记,事业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
三、失于傲
古人云:“人生之大病,只一傲字。”因此,要真正做成一件事,还需时刻警惕“傲”这一顽疾,牢记“失于傲”的道理,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五千多年来,“谦逊”的基因早已融入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这一点在古籍善本之中多有体现。
朱熹说:“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这是把德行不足的人同古之君子对比,告诉我们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夜郎自大、骄傲卖弄。
王阳明说,“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一个自傲傲慢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人际关系、人脉的,不仅如此,他们可能连最起码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
而老舍先生也用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由此可见,“失于傲”的道理从古至今都没有过时。
人一旦有了傲的心,必然会在各个方面放松警惕,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傲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古人说骄兵必败。一个高傲的人,必然不能容忍别人,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
做事成事,我们既要高瞻远瞩,做好周密准备,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还要不骄不躁,切忌自满,永葆忧患意识。
凭着对“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的笃定,我们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