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从六个感觉维度来认知人体的需求

我们曾经了解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逐层递进,这五种需求是通过人体的感官得以感知,进而想方设法得以满足。《易经》给我们启示,人需求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有些需求是本能的,有些需求是刺激的,只有正确认识,认真对待,有效掌控。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理性的控制自身的需求,无法理性的控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禽兽一般。

一、视觉需求

人的视觉可以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通过观察去认知外界从而区分美与丑,美与丑没有绝对的标准,一般而言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就是美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灵美,看到的一切都是美的,心灵丑陋,看到的一切都丑的,追求美的意境,通过学习和正确的引导,让内心充满对美的认知。圣人云“非礼勿视”,对于一些充满色情、暴力、歪风邪气的不良现象我们要主动避开,选择远离我们的视线,自觉的净化自己的视觉环境,用美的眼光去欣赏我们的世界。

二、听觉需求

《资治通鉴》指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要善用听觉功能,声音有婉转动听,有嘈杂烦心,言语有阿谀奉承,有忠言逆耳,好的声音让人心平气和,不好的声音让人心烦意乱,人不可能只选择好听的,但人可以选择不去理会不好听的,人很容易引起冲动往往是听了一些自己无法理解的言语,一时难以接受的言辞,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而酿成大错。聪明人耳朵长,嘴巴短,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在心中好好思量,嘴上不会到处乱说,听归听,但嘴很严。

三、嗅觉需求

很多动物可以通过嗅觉来辨别天敌或者食物,人的嗅觉虽然没有一些动物的强,但也可以通过辨别气味来区分好闻的气味和难闻的气味。常言道“气味相投”,每个人身上都会散发出各自特有的气味,这些气味对不同的人来说,有的能接受,有的会排斥,找对人才能做对事,因此一定是要找彼此都能接受的人合作,不仅仅是散发的气味,还要考虑兴趣、志向、理念、习惯、胸襟等因素,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要被一些虚名、利益蒙蔽,到头来合作没成功,朋友都没得做。

四、味觉需求

人生百态无处不在,酸甜苦辣各有所爱,对味道的品鉴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对味道的偏好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们体内脏器的健康状况,酸味反映的是肝脏,苦味反映的是心脏,甜味反映的是脾脏,辣味反映的是肺脏,咸味反映的是肾脏,而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懂得察言观色的人可以从对味道的喜好和个人行为状态来了解别人的个性、习惯等,观察得越仔细,了解得越透彻,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五、触觉需求

触觉不属于某一个器官,而包括四肢、皮肤和神经,可以感知到是冷的还是热的,是硬的还是软的,是实的还是虚的,是怕疼还是怕痒,凡是能触及到的地方,都会有感觉。触觉的感受相对于其他器官的感受而言,比较一致,因此,在劝说别人尽可能和自己达成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建议别人亲自试一试,试的过程就会有动手操作或者触碰,俗话说“十指连心”,指尖触碰到的地方瞬间可以把感觉传递到心间,人际交往的礼仪上就有握手礼,通过手与手的接触传递尊重和善意。

六、意觉需求

意觉是一种意念,是对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一个整体感受,社会上有传闻可以通过意念移动物体,不知真假,但有句成语叫“心想事成”,表达了通过意念可以让不利的形式向有利的形式转变,说好的,做好的,想好的,就会得好的,那些心态积极,乐观开朗的人走到哪里都会营造出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那些心态悲观,沮丧失落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显得悲凉凄惨。意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指导人的一切行为,往往一念之差,结果大相径庭。

人体的六觉有虚有实,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可以帮助解决我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需求是目的,感觉是路径,每个人都要善于通过路径实现目的,但不可为了目的而乱用路径,有时候某条路径受阻,对于实现目的会有影响,但借助其他路径同样可以实现我们的目的。《易经》的需卦告知我们,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需于血、需于酒食到入于穴,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欲望也在不断提升,超出需求的本质,变成无法控制的欲望,是福是祸就得好自为之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我们对外界有所觉察,最终还要靠我们的意觉来觉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