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儿丨汪爱贤:那年读书有惊无险

(0)

相关推荐

  • 盐泉与读书——碧玉关盐泉

    文/郭汉彪 通渭县碧玉村下店子南城门大坡下西边有一个大泉,清澈透明,泉底冒出的气泡如珍珠晶亮,溢出的清水一直在慢悠悠流向远方.可惜这个泉水苦涩难喝,除下店子生产队的一群毛驴在哪里解渴外,几乎没有人取水 ...

  • 煤油灯相伴的岁月

    寒假中,吃过晚饭,看到大孙女在书房明亮的台灯下读课外书,我移步客厅,坐在沙发上翻阅闲书,思绪却飞回到我儿时的岁月-- 冬天的夜晚来得的确早,整个村子被黝黑的夜幕笼罩着,是那样的静谧,几声刺耳的犬吠和村 ...

  • 陆文三 | 老房子里的故事(五)

    老房子里的故事 (五) 东阳我们画水那一带有个奇怪的现象,镬灶总是与猪栏同屋的.可能是因为从镬里洗涮下来的东西可以随时往猪槽上倒的缘故吧,方便饲猪,猪栏有猪尿沌,厕所往往又是同猪尿沌联用的.所以在农村 ...

  • 根和翅膀(青海湖)(李静)

    2021-01-26 05:51:45 青海湖 2021年1期 李静 歌德说,有两样东西是孩子们应当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根和翅膀. 我出生的那个小村庄和众多北方的村庄一样,有在自然造化下壮阔得令人荡气 ...

  • 昔日的煤油灯

    昔日的煤油灯 □陈旺全 昔日的煤油灯 闪烁着将老屋照亮 火苗熏染着母亲的脸庞 忙碌的身影投射在昏黄的墙上 手握针线缝制着儿女的衣裳 昔日的煤油灯 在黑夜里散发出光茫 追随父亲的手掌 让柳条飞扬 精心编 ...

  • 唐亚红||记忆中的煤油灯

    唐亚红||记忆中的煤油灯 煤油灯,一个时代印记的产物.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多为玻璃质材,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 ...

  • 那些事儿丨魏传芳:读书,爱父

    晚上睡觉前,女儿抱着我刚给她买来的新绘本<我爸爸>,欢喜地来到卧室,并嚷着:"妈妈,快来看,爸爸的头发好像扫帚." 我俩坐在床上一起看起了绘本<我爸爸>. ...

  • 那些事儿丨韩星星:痴迷读书的“病”

    我对阅读的热爱是从一场病开始.病愈后,痴迷读书却成了"挥之不去"的另一场病. 那时,我刚上二年级.有一次,在家养病,闲着无聊,就拿起<瓦岗英雄传>看,很快就被书中的故事 ...

  • 那些事儿丨汪徐德:一抹春色

    走进作文培训班,我习惯环视一下,看学生课前在忙啥. 一阵嬉闹划过耳际. 几个男生举着电话手表在玩自拍测颜值游戏.他们周末流连补习班,见缝插针地自娱自乐,我不好干预,何况离上课尚有二十几分钟. 一个女生 ...

  • 那些事儿丨汪徐德:青菜煮豆粑

    一碗热气腾腾的青菜煮豆粑,不必说香气怡人,光从颜色看,我心恬然而醉. 在青花碗里,青菜的青,豆粑汤的乳清,加上煎鸡蛋的黄白,煞是养眼.一口豆粑下去,一冬就暖了. 豆粑是皖西南太湖县山区冬天才有的特色美 ...

  • 世界读书日丨10位名家的读书方法:爱读书,更要善读书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提起读书,不禁想到黟县西递古民居"履福堂"的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人为什么读书,每个人其世界观不同,或许动机.目的就不一样. ...

  • 那些事儿丨梁建清:带娃与读书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每当我在家带娃玩耍的时候,心中总会想起陆游的这两句诗.适逢寒假,屋内温暖如春,我和我的两个儿子猫在家里,一起嬉笑打闹,一起玩耍游戏,每一天过得忙 ...

  • 那些事儿丨苏作成:读书与藏书

    妻子跟平时一样在客厅锻炼身体,我坐在阳台边读苏东坡的<赤壁赋>. 我突然对妻子说:"哎,你说我读书努力吗?"她说:"现在倒是努力."不过又补充说:& ...

  • 那些事儿丨母宗美:香椿里的爱

    周末早上,我还在赖床,门铃声响起,我只得起床开门. 原来是母亲.只见她挎着一篮土鸡蛋,鸡蛋上面还有一小捆紫红色的香椿芽.我见状立马两眼放光,不由得惊呼:"妈,香椿能吃了?"母亲说: ...

  • 【孝行天下】孝贤书院丨用爱与执着书就大孝篇章

      用爱与执着书就大孝篇章   转载孝贤书院     项宗平,女,1965年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佑康家园"南京鼓楼康复站(鼓楼区建宁路残疾人之家)负责人.她热心公益事业,全心全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