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有的白内障,你了解多少?
写在前面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也是全球第一致盲眼病。据有关数据统计报告:
2018年我国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CSR)超过2600,相对于2000年的370提升了近六倍,中国防盲治盲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受限于眼科医生数量、白内障治疗方式相关知识的普及等原因,我国白内障患者手术率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印度、越南等一般发展中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白内障手术率未来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
▼
要了解白内障,我们先要认识眼部屈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晶状体。
如果我们把眼睛比作成照相机,晶状体就如同相机中的调焦器,相机中有自动变焦和手调,而晶状体就相当于一个非常灵敏的自动变焦系统;它能够通过调节形状来改变屈光力,让我们得以看清不同远近距离的物体。
根据引发白内障的原因不同,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糖尿性白内障等类型。
▼
以下是比较常见的一些症状:
①视觉模糊:视物混浊、模糊,总是感到眼前雾蒙蒙的,这是最重要也最明显的症状。
②视力下降:晶状体周边的混浊可以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即使范围很小也会严重影响视力;患者在强光下时,由于瞳孔缩小,进入眼内的光线更少,视力反而不如在弱光下好。
当晶状体严重混浊时,视力可降至仅有光感甚至失明。
③屈光改变:核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屈光能力增强,出现“核性近视”,对于老年人反而出现原有的老视减轻;发生白内障后,晶状体各部混浊程度不一,对光线的折射能力不同,可导致“晶状体性散光”。
④色觉改变:混浊晶状体对蓝光吸收增强,使患眼对这些颜色的敏感度下降;此外,晶状体核颜色的改变也会影响色觉。
⑤其他症状:眩光,单眼复视或多视。
▼
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疗白内障,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做手术。
那么大家可能会问了,白内障手术是不是越晚做越好呢?
并不是!在较早医疗条件并不发达时,我国白内障手术方式是囊外摘除手术,这种手术需要等到白内障核硬化,才能整体一次取出,因此才有了“白内障越晚做越好”的说法。
但是,目前世界上治疗白内障普遍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这是目前较为有效和成熟的手术方式。
通过仅3mm甚至更小的切口,将混浊的晶状体核粉碎成乳糜状吸出;然后放入一枚可以折叠的人工晶状体,具有记忆功能的折叠晶体进入眼内后,会自动弹开,撑在眼内,代替被取出的浑浊晶体。
如果白内障太成熟,意味着晶体的核越硬,那么需要将核打碎的能量就越大,就会导致难度变高;还可能会导致不该有的并发症。
所以,现代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已经不仅仅只看白内障是否成熟,主要参考改变为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
另外,还有些白内障患者需要早期手术的,例如:有青光眼、晶体半脱位、先天发育异常等疾病的白内障患者,或者白内障影响眼底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眼底动静脉血管疾病等。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工晶体的选择种类较多且价格不等,无论是单焦点还是多焦点或是其他,具体选哪一种应当根据自身术前检查的结果,在医生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
▼
不吸烟。
健康饮食。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
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阳光下佩戴具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太阳眼镜,或是戴遮阳帽。
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关于紫外线照射:
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受到紫外线照射,会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混浊诱发白内障。
照射时间愈长,过早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愈大,比如我国的西藏地区,属于光照充足、紫外线特别强的高原地区,也是白内障的高发地区。
▼
白内障术后还会再长吗?
白内障摘除后,因为手术时保留了晶状体囊膜,将人工晶体装进囊膜里面。术后,少数人晶状体的后囊膜细胞还会继续生长,会再次出现乳白色浑浊而影响视力,这种情况称为后发性白内障。
做了手术后就一定看得清楚?
不一定。这和多方面因素有关,例如术前检查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时,会存在和人眼实际度数不完全匹配的情况;或者选择的人工晶体类型不能满足实际用眼需求,如同时保证看远看清都清楚等;还有可能是眼底有病变,部分患者因为就诊时,白内障浑浊非常厉害,无法看清眼底,进行了白内障手术后发现合并眼底病变,这就需要做进一步治疗。
白内障只有老年人才会得?
并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白内障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其实白内障种类很多,例如眼部外伤会引发白内障,又或者儿童也会出现白内障,也就是先天性白内障。
写在后面
一方面,在验光过程中,视光师通过问诊、观察和仪器检查有可能会发现患者存在白内障的疑似症状,此时我们可以给予患者提醒和建议,或者联系转诊;
另一方面,有许多老年人仍抱着“白内障越晚手术越好”或“吃药可以治愈白内障” 的想法。殊不知,这样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所以我们可以进行必要的消费者科普教育,纠正他们的错误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