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少数民族乐器(一)

转载▼藏族乐器---藏钹和藏手鼓

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余人(2013年),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藏族自称“蕃巴”,汉语的名称“藏”来自藏语gtsang“后藏”,gtsang这个名称的原来意义可能是“雅鲁藏布江流经之地”。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巴、安多三种方言。现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族乐器有铁琴(铁胡)、筒钦、刚洞、牛角琴(拉弦)、口弦、扎尼、藏京胡、必旺、根卡、扎木聂、那额、抓鼓、丹不勒儿、布哉等。邮票上展示的乐器分别是藏钹和藏族手鼓。藏钹为打击乐器,亦称“铜钹”。中间隆起较大,呈水泡形,每副两片,相击发声。不同的击法,音色也不同。在藏戏、民间歌舞、宗教乐舞中普遍使用。藏族手鼓也称那额或热巴鼓,是藏族和门巴族的棰击膜鸣乐器。鼓框圆形,鼓框下端连接一根用松木制成的圆柱形鼓柄,鼓棰用细藤条烘烤制成弯弓形。邮票上所展示的舞蹈是藏族素有金铃银鼓之誉的热巴舞。维吾尔族手鼓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维吾尔族乐器有都它尔、弹布尔、艾捷克、手鼓、铃鼓、木唢呐、皮皮、卡龙、胡西它尔、萨它尔、热瓦普、哈密胡琴、多朗艾捷克、纳格拉、它石、阔朔克、萨巴依。邮票上向我们展示手鼓舞和乐器手鼓。乐器手鼓也称达甫,打击乐器之一,它有数种,常用者直径约44cm,在木框的一边蒙上羊皮,框内环列小铜环,演奏时左手执鼓右手拍击鼓面,摇动鼓身使铜环作响,常用于合奏和舞蹈伴奏,气氛较为热烈欢快。苗族芦笙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苗族乐器有角胡、直通箫、芦笙、蟒笛、蟒筒、夜箫、姐妹箫、苗族大唢呐、牛角、巴乌、口弦、木叶、嘎哈、古瓢、果哈、板凳等。邮票上展示的是苗族芦笙舞和民族乐器芦笙。彝族乐器月琴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发展我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彝族乐器有巴乌、口弦、芦笙、小闷笛、土洞箫、响把、箫筒、葫芦笙、牛角、葫芦丝、马补、阿乌、四胡、三胡、弦子(彝族月琴)、彝族大三弦、筍壳胡、胡子、烟盒等。邮票上展示的是自娱性舞蹈族打踺(或称打歌、跳乐)和乐器月琴,彝族月琴又称弦子。弹弦乐器。音箱圆形的称库竹、棱形的称八角琴。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巍山、四川省凉山、贵州省威宁等地。布依族棒棒

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297万余人(2000年),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荔波、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通用汉文的较多。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布依族乐器有勒尤、勒浪(勒犬)、笔管、姐妹箫、牛角、木叶、马骨胡、布依四胡等。邮票上展示的是织布舞,,持棍的两名男子蹲地,一开一合撞击两木棍,女子跳跃其间。侗族牛腿琴

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有研究指出江西的简称“赣”即来自古代侗族自称。隋唐五代宋朝时期的“僚”、元明清时期的“峒人”,后来又有许多汉族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当地人混合而成。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侗族的乐器有芦笙、玉屏箫笛、芒筒、牛腿琴、侗笛、侗族琵琶、角胡等。侗族牛腿琴,是侗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体细长形似牛大腿而得名。侗语称各给、给以、给宁、勾各依斯。各给、给以均为两条空弦发音之谐音。又称牛巴腿。历史悠久,规格多样,音色柔细,主要用于侗族民歌和侗戏伴奏。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等黔、桂、湘三省、区接壤的广大侗族地区。邮票中的乐器为 侗族牛腿琴。瑶族长鼓

瑶族祖先为盘古,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住、服饰和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又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之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瑶族的乐器有长鼓、竹枕琴、芦笙、箫筒、牛角、口弦、独弦胡琴、黄泥鼓、一弦琴(弹拨)等。瑶族长鼓按其形状分小、中、大三种。小长鼓亦称短鼓,长约70—90厘米,鼓腰直径为4—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为8—10厘米;中长鼓亦称长腰鼓或黄泥鼓,长约110—130厘米,鼓腰直径约15—20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25—30厘米;大长鼓亦称赛鼓,长约 180—200厘米,鼓腰直径约20—25厘米,两端鼓面直径约30—40厘米。邮票中的乐器为 瑶族长鼓。哈尼族气哩和竹筒

哈尼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哈尼族乐器有次喔、美都、巴乌、口弦、气哩、竹筒、竹扎、牙甲、木叶、烟盒等。男子所持的乐器为气哩,用竹子制成长约1米。演奏者衔住气哩嘴并吹气,用双手控制下方的4个气眼,就能吹奏出近乎箫发出的声音。女子用的是哈尼族落击体鸣乐器竹筒。气哩、竹筒,以及其他的两种-竹扎、牙甲是哈尼族约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邮票中的乐器分别是气哩和竹筒。哈萨克族冬不拉

哈萨克族突厥语诸族之一,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俄罗斯、乌兹别克、土耳其和中国等国家的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60万。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民族在中国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语,在哈萨克斯坦,使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哈萨克民族祖先主要是塞人和突厥人,人种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和欧罗巴人种及印度地中海类型之间的混合类型,属于混血民族。哈萨克是伟大的尚武民族,在二战等重大历史中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哈萨克族的乐器有库布孜、冬不拉、斯不斯额、热布卜等。哈萨克族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琴杆细长,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一般用松木或桑木制作,琴颈即指板,过去多用整木斫成。音箱上有发音小孔,张羊肠弦两根,琴身有羊肠弦品位。邮票上的乐器为哈萨克族冬不拉。傣族象脚鼓

傣族一般是指中国境内的泰老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国等多个国家,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热带河谷地带及温度较高的高原盆地。傣族总人口约6500万,中国境内有126万(2006年数据)。傣族源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及云贵高原地区的濮人,在公元前后吸收了大量越人及越文化后,形成现代傣族的雏形。傣族乐器有象脚鼓、葫芦丝、叮琴、芒锣、筚、筚箫、玎列、横鼓、排笙、葫芦笙、牛角琴(拉弦)、口弦、木叶、玎光、多洛、西玎、玎黑、玎嘎那、玎胆等。邮票上展示的是傣族乐器象脚鼓,傣语叫“光”,因形似象脚而得名,鼓身用一段圆木镂空而成,大者五六尺长,小者也有二三尺长。演奏时用拳、掌、指、足交替击打鼓面黎族叶琴

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民族语言为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在接近汉族的地区和各民族杂居的地方,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指海南方言)、苗语等,同时黎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尤其是解放后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新词汇就更多了。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黎族乐器有朗多依、鼻箫、利拉罗(拜)、口箫、笛列、筚、筚达、口弦、木叶、洞箫、椰胡、叮咚、乐杵等。邮票上展示的是叶琴,也叫叶箫,是黎家最轻便的乐器之一它随地可制,随时可吹,黎族姑娘摘下两片树叶往嘴里一含,就能吹出优美动听的曲傈僳族弦子

傈僳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即现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间的州县)和古代云南腾越州的坎底地区、江心坡地区(即现今缅北克钦邦的葡萄县,为中国传统线和英国麦克马洪线东段之间的未定界领土于1960年归属缅甸邦联而设立的)。傈僳族乐器有额资(呃吱)、口弦、木叶、傈僳琵琶等。傈僳族的弦子,为四根弦琴,傈僳语读作“七奔(儿)”,为男子弹奏乐器。虽然弦子与口篾弦一起被称作傈僳族人谈情说爱的定情物,但它仍有自己动人传说。传说天下傈僳族原本一家,有黑、白、花三兄弟。三兄弟相继成家后,各自找奔头,分家单干。弦子分给了黑傈僳兄弟,白、花两哥弟分别分到了葫芦丝和笛子。单说黑傈僳兄弟,整个家当就只是一套炊具,到哪里打猎就在哪里安家,携家小,搬家什,漂泊不定,过惯了颠沛流离的日子,也开始对长期漫无目的的狩猎生活,有了新的想法。一天,当在某地安顿下来后,一家人在新搭的草棚附近,找了一块空旷地,种下了“灰条”(现在人们叫它小米菜)。这样种了收,收了种的日子相对过了很长时间了,黑傈僳族兄弟一家对“灰条”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毕竟是“灰条”养育了一家人,他们决心要把“灰条”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于是就编了一首曲,傈僳语叫“na sei gua”(汉语意思是收种“灰条”),大概歌词含义是:用弦子编一首歌,唱给没有名字的“灰条”,跳给没有名字的“灰条”,如果不会唱,也不会跳,那就天天弹起弦子,我们要永远歌颂它,不忘记它。自从弦子跟随了黑傈僳兄弟后,族人就开始研究它的弹奏,因为无师可拜,只有向大自然学习。一天,人们在狩猎过程中突然听到一种红嘴鸟的叫声,噌、噌、噌,节奏明快,着实好听,便拜她为师,试着用弦子来模仿这种红嘴鸟的叫声。日积月累,超凡脱俗,自成一曲,一直流传至今,它就是傈僳族的第一首弦子曲目“nie me ni gua”。邮票中的乐器为傈僳族的弦子。白族八角鼓与霸王鞭

白   族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元明时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汉字读白”。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白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也有人主张属彝语支)。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白族在历史上曾经仿造汉字创制过方块白文,并用方块白文编撰过大量的书籍。云南历史上著名的史书《白古通记》原本即用白文写成,后经四川人杨慎翻译为汉文流传至今。元末明初傅友德、、蓝玉、沐英平云南后对白族实行残酷的文化灭族政策,焚毁了所有官方和民间的藏书,以致于后世无法系统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字系统。从此白文基本上灭绝。流传于民间的白曲歌谱尚用汉字白读的方法来记录白语唱词,但是因为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而不能流传到其他领域。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初一有抢新水的习俗,谁第一个接到新年的第一汤泉水,那么来年里肯定会很吉祥。在初一到初五不准动除了厨具以外的金属器具、不准泼水及扫地。初二祭天地,初三祭山川、草原。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白族的吹管乐器有唢呐、芦管、木叶、笛喔哩;弹拨乐器有龙头三弦;打击乐器有霸王鞭、八角鼓、白族小鼓、锣、钹、铜鼓、杖鼓、双飞燕等。民间有小型吹打乐队和洞经乐队。邮票中的乐器为八角鼓和霸王鞭。水族铜锣

水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十四万人。操水 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古代“ 骆越 ”有渊源关系。据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到贵州三都地区,在此开荒种地,创家立业。远祖为自己的庆祝丰收的时候,上楼取食物时不小心失足跌死,悼念死去的老人,后辈们决心在老人安葬之前不吃荤,而老人去世的日子,正是端午节的前一天。所以水族有在端午节前一天、或老人去世下葬之前不吃荤的习惯。水族主要乐器有铜鼓、芦笙、芒筒、钹、月琴、小二胡、唢呐、笛、木鱼等。富源水族多在农闲时、节庆和丧葬时使用水族锣。邮票中的乐器为水族铜锣。纳西族列直匹哩

纳西族主要聚于我国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79人。纳西族主要乐器有苏古笃(浑不似)、列直匹哩、波伯、口弦、芦管、葫芦笙、二簧、纳西胡琴等。纳西族:邮票上的纳西姑娘正跳着哦热热舞,而纳西小伙子则吹着纳西民族乐器列直匹哩。列直匹哩是纳西族的边棱音气鸣乐器。景颇族象腿鼓

景颇族---雄狮般勇猛的民族,是中云南世居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又分别称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称“景颇”、“载瓦”、“喇期”、“浪峨”,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景颇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景颇族素以刻苦耐劳、热情好客、骁勇威猛的民族性格著称。他们有句家喻户晓的成语:“要像狮子一样勇猛。”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征服大自然,用大长刀与恶势力作斗争。历史上,多次顽强抵御外敌侵入,为保卫祖国领土立下了功勋。云南景颇族人口为12.56万人(1998年),有景颇和载瓦两种语言,差异颇大。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景颇人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族乐器有洞巴、吐良、芒锣、牛角、三比、口弦、乐杵等。邮票中的乐器为象腿鼓。柯尔克孜族库姆孜琴

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是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主要民族。系本民族自称,意为“四十个姑娘”,也有认为是“四十个部落”、“山里游牧人”、“赤红色”等含义。但一般解释为“四十个姑娘”。人种多数人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少数人兼有欧罗巴特征,大体属于混合民族。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和喀什等地区。另外,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也有零星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柯尔克孜族人口数为160823。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柯尔克孜族乐器有克亚克、考姆兹、那艺、口弦及库姆孜琴等。库姆孜琴是柯尔克孜族人民最古老、使用最广泛,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全木质三弦弹拨乐器,有独奏、对奏、二重奏、合奏、伴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库姆孜 (柯尔克孜语音译,即三弦琴)琴的形状类似哈萨克族的“冬不拉”,但比“冬不拉”多一根弦,它的声调既和谐又丰富,多由一个纯五度和四度构成,在演奏时可以出现三和音。流传至今的柯尔克孜族民间乐器还有铁制三弦弹拨乐器"吐米尔库姆孜"、口奏弹拨乐器“奥孜库姆孜”、两弦拉琴“克雅克”、竖琴“秋吾尔”等。奥孜考姆孜是柯尔克孜族妇女和儿童含在口中用手指拨的一种口琴,由一根夹在铁环中的薄铁簧片制成,音调微弱柔和。邮票中的乐器为库姆孜琴。土族鼓

土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大约接近20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2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兰州市永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等地区。其中青海省境内的土族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85%。藏族称土族为“霍尔”,汉、回等民族称之“土人”、“土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据本民族意愿,统一称为土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人口数为241198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过去通用汉文,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土族乐器有咪咪、羊皮鼓、笛、唢呐等。邮票中的乐器为鼓。

(0)

相关推荐

  • 金滩波起独弦琴

    金滩波起独弦琴 十几年前在青海,听说了一个人口最少的民族,土族,当时还以为是土家族呢,好奇心驱使,驱车到互助土族自治县去领略了一下民族风情,看了漂亮的七彩服,玩了惊险的梭子秋,喝了浓烈的自制青稞酒,买 ...

  • 少年说||佟佟(136):民族乐器:古琴、古筝

    上一期我介绍了吹奏乐器里的笛.萧,今天我来介绍弹拨乐器里的古琴.古筝. 古琴只有7根弦,不用像古筝那样需要在弦上架一个琴马.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q ...

  • 龙头三弦的故事

    白族民俗风情歌舞<弦子弹到你门前>是根据鹤庆民间音乐<埂子调>为素材创作而成,作词:汤荣年.赵建华:作曲:汤荣年:编舞:张运选.由大理州民族歌舞团首演于1996年.该节目199 ...

  • 邮票中的乐器(一)

                    中国民族乐器 (一)       民族乐器是指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己创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乐器.一般分为吹.打.弹.拉四大类,拨弦乐器也叫弹拨乐器,它是由拨弦振动发 ...

  • 邮票中的乐器(二)

               1983年1月20日,我国邮政发行了一套<民族乐器--拨弦乐器>特种邮票(T81),全套五枚.      箜  篌          阮                ...

  • 邮票中的乐器(三)

          2002年2月23日我国邮政发行第二组<民族乐器---拉弦乐器>特种邮票(2002--4),邮票仍然是五枚一套. 轧  琴      二  胡      板  胡      萨 ...

  • 邮票中的乐器(四)

           2006年9月26日我国邮政与奥地利联合发行<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2006--22),1套2枚.                         古   琴     第一枚 ...

  • 邮票中的植物世界(二十五)---桃花

                   桃   花     我国邮政于2013年3月16日发行了一套<桃花>特种邮票(2013-6),全套12枚. 白碧桃               品 霞     ...

  • 邮票中的 “中国红十字” 发展史

    948年,经国际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同意,红十字创始人亨利·杜南先生的生日5月8日被定为红十字日.在这一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及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都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一日子, ...

  • 传统色彩研究及其在生肖邮票中的应用

    摘 要 当代设计的色彩运用,其实已经从某种程度上被动的忽略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并与之隔绝.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色彩没有被当成一种文化观念来对待.作为文化传承的代表和国家名片,生肖邮票包含了传统文 ...

  • 新中国邮票中的第一(七)

    第一套彩色影写版邮票 <金鱼>特种邮票:(志号:特38),1960年6月1日发行,全套12枚,孙传哲设计(其中第9枚为刘硕仁设计).1959年7月至1960年5月间,我国发行的影写版邮票, ...

  • 【集邮】邮票中的名人书法(五)——郭沫若书法

    郭沫若书法   邮票上的名人墨宝        郭沫若(1892.11.16-1978.6.12),出生于四川乐山.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的书法艺术同样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