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察,改善夫妻关系
小莫和我谈起她的烦心事——经常为一点小事和丈夫大头吵架,丈夫骂人时经常吐出小莫敏感的“死”字。他们也为此心平气和地反省,大头也保证以后骂人不带“死”字。可说归说,一遇见什么事,大头屡教不改。
这不,周末说好一起去出席一个聚会,小莫的项链找不到了。
“大头,帮我找一下项链吧?”
“神经病,又叫我找东西?凭你这记性,去死好了。”
“开口就要死要活的?不能好好说话嘛?”
“你老是乱放东西,总要我帮你找,你还配活在这个世上?”
夫妻俩又开始抬杠了。
小莫怒火冲天,恨不得上去撕一架。
大头却不以为然:“这很正常啊,你叫我找项链就该挨骂。”
这一天是不能好好过了,夫妻关系陷入了僵局。
……
小莫很想改变自己,可是听到这个“死”就控制不住火气。
她说自己能理解大头,从大环境而言,他从小在权威和挨骂中长大(父母可以骂孩子,丈夫可以骂妻子,领导可以骂下属);其次大头习惯了自己的老师身份,骂学生没有什么风险,而且这个“死“字并没有恶意。所以,大头觉得这事没什么大不了。
小莫也很奇怪,为什么自己对其他骂人的字词(比如“神经病”、“猪”)不会产生愤怒,唯独对“死”这个词却无法容忍。
我让小莫自我觉察,回顾她的童年。
小莫告诉我,在她的记忆中,母亲是缺失的,因为父亲的坏脾气,母亲很早就离开了这个家。无能懦弱又好吃懒做的父亲每天拿小莫当出气筒。挨揍挨骂对小莫而言是家常便饭,父亲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你干嘛活在这个世上,你早就该去死了”;父亲对于自己的亲身父母------小莫的爷爷奶奶也是这般诅咒。
小莫就伴随着“你去死,你不配活在世上”这种被否定的环境中长大。为此,她自今不能和父亲好好相处。
心理学有这样一个观点:当孩子在童年时候被忽视,被否定,生活中没有人关注她,给予她足够的呵护时,她会缺乏安全感,没有存在感。所以这种“被否定”的孩子,将来会不断追求完美,极度需要别人赞扬,容不得别人对她轻视、辱骂。她需要在以后的人际关系里,用无限的赞美证明自己“非常优秀”,弥补童年时缺失的亲情接纳。
这样的人会活得很累,她会为几句话斤斤计较,她周围的人也会跟着累。
由此可见,丈夫的“你去死”三个字,触痛了小莫童年里“被否定的自我”,丈夫无意中扮演了小莫父亲的角色,借此机会,小莫从童年就已经积蓄的愤怒一并向大头爆发。
觉察到了这些,小莫感到欣慰。并不是大头犯了多大的错误,而是这个“死”让自己退回到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个童年的我,那个“我不够好,我长得不好看,妈妈离开就是因为我,我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虽然成年的小莫在事业中取得了成就,在家庭中也获得了幸福,但是所有这些并没有在小莫的潜意识里得到确认。
觉察以后怎么办?我对小莫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疏通和父亲的关系,不能因为父亲的否定而否定自己。实践证明:我是很优秀的,我被家人所爱,我被同事欣赏,我被领导肯定,我是被世界接纳的,我有存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达成与父亲的和解,接纳有缺陷的、没有爱的能力的父亲。
第二,和丈夫沟通,促进丈夫的自我觉察。虽然他口中的“死”与“猪”、“神经病”等其他骂人的词一样,并没有特别含义,但必须指出这也是一种暴力,是精神暴力,他已经深深伤害到了夫妻关系的一方。
第三,平等是维持夫妻关系的重要条件。作为妻子的小莫应尊重丈夫有不帮她找项链的权利,尽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而不是“你是我老公,就应该听我的吩咐;你是我老公,你就得替我找项链。”